国产一卡二卡3卡4卡网站_忘忧草花语什么意思_在线观看永久免费视频网站_波多野结衣国产一区二区aV高清

佛說阿彌陀經講錄 第二天

   道源法師講述

  諸上善人慈悲,道源講幾句話打打閑岔!昨天已將‘戊二表位嘆德’一科講完,今天接講‘戊三列上首名’。

  戊三、列上首名

  長老舍利弗、摩訶目犍連、摩訶迦葉、摩訶迦旃延、摩訶俱絺羅、離婆多、周利槃陀伽、難跎、阿難陀、羅侯羅、憍梵波提、賓頭盧頗羅墮、迦留陀夷、摩訶劫賓那、薄拘羅、阿冕樓馱,如是等諸大弟子。

  ‘上首’就是上座,如現在學!嚅L’的意思。這一千二百五十個大比丘叫什么名字呢?因為不可能把每個人的名字都列舉出來,所以只列舉上首的名字,也就是‘上座’的名字,一共有十六位,稱為‘十六尊者’。

  ‘長老舍利弗’,‘長老’,就是德臘俱尊的意思。他的功德很‘長’,戒臘很‘老’,稱為‘長老’。說到戒臘,出家人不是以世俗上的年齡來論定的,而是從受戒后結夏安居的那一年算起,初夏的比丘就是第一年的戒臘,二夏就是第二年的戒臘,功德和戒臘又長又老的,即稱為‘長老’!L老舍利弗’,不單是舍利弗才稱為長老,‘長老’這兩個字是一直貫通到下面這十五位尊者的,在一千二百五十個大比丘中,他們十六位都是德臘俱尊的長老。

  這十六位尊者都是上首,為什么把舍利弗列為第一名呢?因為舍利弗在聲聞眾中‘智慧第一’。梵語‘舍利弗’,華言‘身子’亦譯‘鹙子’,‘身’與‘鹙’都是他母親的名字。因為他的母親身材窈窕,故名為‘身’;眼睛像鹙鳥的眼睛那樣美麗,故名為‘鹙’。印度的風俗與我們中國不同,中國人對于父母的名字有忌諱,若取了與父母同名的是為不敬。印度則相反,用父母親的名字來取名,才是最尊敬的。舍利弗就是用他母親的名,母親的名字稱為‘鹙’,他就稱為‘鹙子’;母親的名字稱為‘身’,他就稱為‘身子’,‘弗’就是子的意思。

  第二位‘摩詞目犍連’,華言大采菽氏!υX’即大,采菽氏是他的姓,他在聲聞眾中‘神通第一’。

  第三位‘摩訶迦葉’,華言大飲光,也就是隱蔽之意。他身上的光明很大,只要有他在的地方,所有的光都會被他身上的光明吸飲去了。他身上為何有這樣大的光明呢?原來過去有一尊佛像的金脫落了,當時有一個討飯的女子,生活很困苦,為了求佛的加被,每天都到佛前去禮拜。禮拜時,他看見佛臉上的金脫掉一塊,心里很難過,心想若我有了錢,一定要為佛裝金。她發了這個愿馬上就有感應,一天走到路上撿了一枚金幣。印度以前最尊貴的錢是用黃金造的,這枚金幣可賣得很多錢,等于發了一筆財,這下可滿她的愿了,于是就拿到金店里去找打金的師傅。而迦葉尊者的前身就是這個造金師,他見了這貧窮討飯的女子,就問道:‘你從那里得來的金錢呢?’貧女答:‘我在路上撿的!’造金師再問:‘撿了金錢,為什么不買衣服穿,買些吃的,或者住間好的房子呢?’她說:‘我曾經發了愿,要為佛像裝金的,我不能用這些錢,請您替我把佛像裝金,我就滿愿了!’這下子把造金師傅感動了!世上竟然有這樣的人,寧愿貧窮得沒飯吃,撿到錢還要為佛裝金。造金師就說:‘好,我也隨喜你的功德,我去替佛像裝金不要工錢!’從此以后,第二生,貧女和造金師兩人都感得了果報,身上有光明。到了釋迦佛成佛時,他們的善根都成熟了,同時都出了家。男的叫迦葉比丘,女的叫迦葉比丘尼。我們現在所造的釋迦佛像,佛旁有兩位侍者,一位年輕的是阿難尊者,另外一位較老的就是迦葉尊者。迦葉尊者抱拳不合掌,就因為他曾為佛親手裝金,十指的光明特別大。若是合掌,光明刺眼,來禮佛的人,眼睛便會睜不開。因此佛開方便,令他抱拳,不必合掌。釋迦佛滅度后他是第一代祖師,這位大飲光尊者是‘頭陀第一’,頭陀華言抖擻,即抖擻精神,精進用功,終身修持頭陀苦行,故稱為頭陀第一。

  第四位‘摩訶迦旃延’,華言大文飾,因為他說話很有文采,造的文句也都很文雅,所以稱大文飾,他是論議第一。佛經里有一段公案故事,可證明他的辯才無礙:印度的外道,都是邪知邪見。根本邪見有兩種,一種是斷見,一種是常見。斷見的外道,執著人死之后,就永遠斷滅了,沒有來生來世的。常見的外道,相信人死后來生仍轉為人。這些說法都與佛說的不一樣,佛說各人造善造惡之業因不同,所得的果報亦不同,怎么會人死了就斷滅呢?既然所造的業因不同,怎么還會永遠轉生為人呢?所以就有三善道與三惡道之分。這些外道都不相信有六道輪回之說,有一天見了迦旃延尊者,就來問他的道理說:‘你們世尊講六道輪回,要是造了惡業,就會墮到地獄里受苦,若真的會墮到地獄里受苦,怎么不來向我們報告一聲,他是怎么樣受苦的呢?可見這個地獄是不存在的!’迦旃延答他說:‘這個地獄等于人間的牢獄,若有人犯了法被關到牢獄里,他想要回來向你報告一聲也沒辦法,因為他已失去自由了。而地獄的苦比人間牢獄的苦何止千萬倍,而且一點自由都沒有,又怎么能夠回來向你報告呢?’外道聽了又說:‘你們世尊說,若是升到天堂就可以享天福,一升到天上去,感得果報就有神通,有神通當然是任運自在了。但是,我們也沒有看見他回來向我們報告呢?’迦旃延說:‘我們這個人間,污濁不堪,臭氣很重。而天堂的境界清凈無染,那些天人在天堂里享天福,以后若再想回來,卻受不了人間的臭氣,猶如大糞坑一樣的臭,好不容易脫出糞坑,又怎么肯再回到糞坑里來呢?所以他不肯回來,當然就不會向你們報告!’因此稱迦旃延尊者為‘論議第一’。

  第五位‘摩訶俱絺羅’,華言大膝,是舍利弗的舅父,他是‘答問第一’,一問一答,百問百答。

  第六位‘離婆多’,華言星宿,他是父母祈禱星宿而生的,故取名星宿。他所說的佛法決定正確,不會顛倒錯亂,故稱‘無倒亂第一’。

  第七位‘周利槃陀伽’,華言繼道,為‘義持第一’。為什么他名為繼道呢?因為他母親生他哥哥的時候,是在道路旁生的,而生‘周利槃陀伽’的時侯,也是在道路旁生的,故稱繼道。根據印度當時之風俗,出嫁后之女子要生產時,都應回娘家生。以前交通不便,全靠走路,他母親娘家又離得很遠,而且在快要生產時才回去,因此還沒有走到娘家,孩子已生出來了。若不了解印度風俗習慣,一定還懷疑他的母親為什么生小孩都在路旁生的?原來是不得已的事。后來哥哥出家了,他也隨著哥哥從佛出家。釋迦佛當時規定出家弟子,每天必須背誦一偈,一偈有四句佛法。周利槃陀伽因根機愚鈍,一個偈總是背不出來,他哥哥譴責他說:‘你如此愚笨,不能出家,還是還俗去吧!’他被哥哥譴責后,哭泣不已,佛憐愍他,派他做為佛的侍者,拿了掃帚掃地。佛就叫他背誦掃帚兩個字,周利槃陀伽笨到連掃帚兩個字都不會背,記得‘掃’就忘了‘帚’,記得‘帚’又忘了‘掃’。釋迦佛大慈大悲,不但沒舍棄他,反而權巧方便誘導他。后來,因將一把無相掃帚,把心地見思煩惱,掃得一干二凈,證到阿羅漢果。且能攝持義理,通達一切佛法,圓融無礙,所以是‘義持第一’。由此可見,修行不怕愚鈍,只怕不肯用心,若肯用心,下愚可得上智。背誦掃帚,即能證果,若用功念佛,豈能不成佛嗎?

  第八位‘難陀’,華言喜。他是佛的親弟,威儀、容貌都是第一,故稱‘儀容第一’。佛出世七天后,他的母親就別世升天了,怎么還會有個親弟呢?其實是同父異母的親弟,是他姨母‘摩訶波阇波提’生的。佛的母親‘摩耶夫人’別世后,凈飯王繼娶摩訶波阇波提夫人,生了小孩后,非常高興,所以就取名為‘喜’。后來佛把他度出家。難陀怎么儀容第一呢?我們知道,釋迦佛是一丈六尺高,難陀比佛低四寸,即一丈五尺六寸高。釋迦佛具有三十二相,他有三十相,且威儀又好,一舉一動與佛差不多,威儀、容貌都是特別莊嚴的,故稱為‘儀容第一’。

  第九位‘阿難陀’,華言慶喜,即慶賀歡喜,乃佛之堂弟,在佛成道之日所生的。凈飯王在此日,得到悉達多太子出家成道之報喜,又得到王弟‘斛飯王’生子之報喜,為慶賀這雙喜臨門,故取名為‘慶喜’,他是‘多聞第一’。

  第十位‘羅侯羅’,為佛的親子。這里順帶一提,就是佛的一家人,除了他父親凈飯王,要統治國家無法出家,其他的家人先后都出家。其中包括他的親弟難陀,他的養母摩訶波阇波提,還有他太太耶輸陀羅及親子羅侯羅全部都出了家。梵語‘羅侯羅’,華言覆障!病情]覆,‘障’是障礙。因為他有閉覆的障礙,他在母親的肚子里,閉覆了六年才出生。為什么他會有這種障礙呢?因為羅侯羅的前生也是個修道人,自己住在山洞里修行。有一次正想打坐的時候,有一只老鼠跑來跑去,擾亂他用功,想把它打死,又不能犯殺戒。最后想了一個辦法,就拿一種帶刺的東西,把老鼠洞堵起來,這只老鼠就被困在洞裹無法出來。這樣經過了六天,老修行才想到老鼠被困在洞里,雖然不會擾亂我,不過在洞里沒有東西吃,會被餓死的。心里越想越不安,也就無法用功。于是就把帶刺的東西拿開,好讓老鼠出來。因為這個因緣,把老鼠堵在洞里關了六天,致使今生投胎到他母親肚子里時,被關了六年才生出來,所以才有閉覆之障。羅侯羅是密行第一,密行就是他修行時別人看不見。他出家時才九歲,那些大比丘證了阿羅漢果,他也一樣證了阿羅漢果。大家很奇怪,他只是個小孩,天天在玩耍,是怎么修行證果的呢?釋迦佛就對大家說,他修行用功,你們不知道,這是密行,故稱為‘密行第一’。

  第十一位‘憍梵波提’,華言牛哃,他是‘受天供養第一’。牛哃就是牛吃草的樣子。憍梵波提為什么會得這種果報呢?這是他的余報,也就是五百世以前是個小沙彌,他看見一位老比丘,這位老比丘牙齒都掉了,吃飯時嘴巴很難看,小沙彌見了在旁邊大笑的說:‘看你吃飯的樣子好像牛吃草!媳惹鹫f:‘小沙彌,你可別亂說!我是個阿羅漢,你毀謗我將會墮地獄的,你要趕快求懺悔!’小沙彌一聽說是阿羅漢,心里很害怕,就趕快向老比丘求懺悔說:‘我說的是游戲話,沒有惡心要毀謗您,請您饒了我的罪!斚虑髴曰,僅僅免了墮地獄之報,來生來世就轉了牛。而且連轉了五百世的牛,果報算轉完了,今生才轉到人道來,加上多生的善根成熟,見佛得度,也證了阿羅漢?墒沁有余報,吃飯時就像牛嚼草的樣子。大眾僧一起吃飯時,看見他吃飯的樣子都會發笑,但笑了就有罪過,因為他是個阿羅漢。于是佛對他說:‘你不要在人間受人供養了,你去受天人供養吧!因為天人有五種神通,一看就知道你前生前世的果報,就不敢毀謗你,也不會取笑你的!运Q為‘受天供養第一’。大家聽了這個公案后要慎重,不要隨便造口業,雖是說了一句游戲之言,招來的果報就太嚴重了。

  第十二位‘賓頭盧頗羅墮’,華言不動利根,是‘福田第一’。因全名的梵語太長,簡稱賓頭盧尊者。他奉釋迦佛之命常住世間應供,應供就是給眾生種福田,所以他是‘福田第一’。我們打齋供眾,若能發至誠心,就能感動賓頭盧尊者來應供了。

  第十三位‘迦留陀夷’,華言黑光。他長得皮膚很黑,而且黑中發光,名為黑光尊者。其教化眾生的能力最大,故稱為‘教化第一’。

  第十四位‘摩訶劫賓那’,華言房宿,房宿是星星的名字。他父母為了要生兒子,就祈求‘房宿星’,等兒子生出來后,就取名為‘房宿’。他的天文學很好,什么星星他都知道,故稱為‘知星宿第一’。

  第十五位‘薄拘羅’,華言善容,就是有慈善的容貌。他是‘壽命第一’,活到一百六十歲。十八羅漢像里面有一位長眉羅漢,兩道白眉拖垂下來,就是這位薄拘羅尊者。

  第十六位‘阿冕樓陀’,華言無貧,亦是佛之堂弟,乃甘露飯王之子。往昔劫中適逢饑荒之年,以一碗稗子飯,供養托空缽的比丘,該比丘已證辟支佛果。因此感得九十一劫,不受貧窮之報,F世善根成熟,遇佛出家,在聞佛說法的時候,常常打瞌睡,佛即呵責說:‘咄咄何為睡,螺獅蚌蛤類,一睡一千年,不聞佛名字!’因受佛的呵責,發憤精進,經七日七夜,不眠不休,致使雙目失明!佛憐愍他,教他修持‘樂見照明金剛三昧’,而得天眼,能觀三千大千世界,如觀掌中庵摩羅果,故稱‘天眼第一’。在阿冕樓陀尊者用功的公案里,我們可以了解到,用功不能太緩,亦不可太急。四十二章經有說,用功就像彈琴調弦一樣,弦線上得太松,就彈不出聲音。若上得太緊,一彈線就會斷,要不松也不緊,才能彈出好聲音來。所以你們聽經時不用心聽,一直打瞌睡,那就太緩了。假若你受了呵責,七天七夜不睡覺,把眼睛弄瞎了,那就是太急了。太緩太急都不如法,要不緩不急,才能用功,而得到真實的利益。

  ‘如是等諸大弟子’,這里是做個總結!缡恰,指以上所提的十六位尊者,‘等’者,等于一千二百五十位‘諸大弟子’。引大眾同聞分三科,‘丁一,聲聞眾’,講演已竟。

  丁二、菩薩眾

  并諸菩薩摩訶薩、文殊師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薩、乾陀訶提菩薩、常精進菩薩、與如是等諸大菩薩。

  ‘并諸菩薩摩訶薩’,梵語‘菩提薩埵’,略譯菩薩!刑崴_埵’翻成中國話為‘覺有情’,就是‘上求覺道,下化有情’的大乘弟子!υX’是大,‘摩訶薩’即大菩薩。在菩薩眾中有三賢菩薩、十地菩薩、等覺菩薩。等覺菩薩都是大菩薩,下面列舉的四位菩薩,都是等覺菩薩,也都是菩薩眾中的大菩薩。

  ‘文殊師利法王子’,文殊師利華言‘妙德’!睢卟豢伤甲h,文殊菩薩,為過去八佛之師;現在于釋迦佛座前,示現菩薩之身,其功德不可思議,故稱妙德。又譯妙吉祥,凡有見其相,乃至聞其名,皆發菩提心,永脫輪回苦,其吉祥不可思議,故稱妙吉祥。佛稱為法王,為何他在眾菩薩中獨被稱為‘法王子’呢?因為他在菩薩眾中智慧第一,故稱為‘法王子’。

  ‘阿逸多菩薩’梵語‘阿逸多’,華言‘無能勝’,‘阿逸多菩薩’就是彌勒菩薩!畯浝铡撬男,翻到中國話稱為‘慈氏’,名‘阿逸多’。沒有那一位菩薩能勝過他的,因為他是補處菩薩之故,所以名為‘無能勝’。

  ‘乾陀訶提菩薩’,梵語‘乾陀訶提’,華言‘不休息’,就是精進用功不休息的意思。

  ‘常精進菩薩’,‘常精進菩薩’與前一位‘乾陀訶提菩薩’都是一樣的。因為不休息就是常精進,意義相同,所以把不休息菩薩的梵音保留,以作分別。

  為什么列舉這四位菩薩作為代表呢?因為文殊師利菩薩是智慧第一的大菩薩,連他也相信凈土法門,我們還能不相信嗎?阿逸多就是彌勒菩薩,他是補處菩薩,當來下生成佛的菩薩都相信凈土法門,我們還不相信嗎?這兩位菩薩表示要我們發信心的。發了信心就要發愿生到西方,發愿求生西方,就得精進用功。所以便列舉了‘不休息菩薩’和‘常精進菩薩’給我們做榜樣,只要我們不休息常精進,好好的用功念佛,一定能生西方的。

  ‘與如是等諸大菩薩’,像前面列舉的這四位大菩薩的還有很多,而且都是大菩薩!《、菩薩眾’講演已竟。

  丁三、天人眾

  及釋提桓因等、無量諸天大眾俱。

  ‘釋提桓因’,華言‘能為主’,他能為天主。欲界有六層天,他是第二層‘忉利天’的天主,就是社會上所說的玉皇大帝。既然欲界有六層天,他不算最高的一層天,為什么把他列舉出來做代表呢?因為每一尊佛出世,都是釋提桓因出來請法的,而且佛講經說法時,他們就來做護法,所以就把釋提桓因列出來作為天人的代表!疅o量諸天大眾俱’,指天眾的人數很多,即有無量的諸天和無量的人眾!蟊姟,包括四眾弟子都在內,‘俱’就是俱集在一起聽釋迦佛說這部阿彌陀經。講到這里把眾成就講完了,就是把六種成就講完,也就是把‘通序’講完了。

  六種成就以‘主成就’為重要,但比較起來,仍以‘眾成就’為重要。因為前面五種成就,皆為‘眾成就’做準備,前面五種成就都準備好了,設無聽法大眾,講經法會還是不能成就的。

 。ㄡ屢桑﹩枺航浿辛信e聽法大眾有三類,第一聲聞眾,第二菩薩眾,第三天人眾。聲聞眾是小乘弟子,菩薩眾是大乘弟子,為什么把小乘弟子列在前面呢?

  答:對于這個問題,蕅益大師各舉三種理由,加以解釋。聲聞眾列為第一者:為‘一、出世相故。二、常隨從故。三、佛法賴僧傳故!、出世相者,就是出家相,因為佛示現的是出家相,故將聲聞眾列為第一,以表僧寶之重要。二、常隨從者,這些聲聞眾就是經中常提到的一千二百五十個比丘,只要佛走到什么地方,他們就隨從到什么地方,所以稱為常隨眾。三、佛法賴僧傳者,這個理由很重要,佛教要具足佛、法、僧三寶。佛寶就是釋迦佛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法寶就是佛說的一切經典,僧寶就是出家的弟子。佛寶和法寶必須依賴僧寶,才能流傳到十方,流傳到后世。佛在世時,以佛寶為重,佛涅槃后,以僧寶為重。因為沒有僧寶,佛寶、法寶都不能住世,三寶就會滅亡的。有了僧寶,若沒道場他會建立道場,并供佛寶讓人禮拜;若沒有經典,他會去印經典,這樣三寶就具足了。若道場里沒有僧寶,大家就不知道佛殿里所供的是什么佛,世人就會將佛像當神像來禮拜;也不了解佛經里講的是什么,看不懂就把它當成廢紙賣。所以沒有僧寶,佛寶和法寶都不能流傳于后世。因此奉勸聽講的四眾弟子,出家二眾要負責任度眾出家,否則僧寶就沒有繼承人了。在家二眾的男居士與女居士,你們都是三寶弟子,護持三寶是你們的責任,護持三寶首先要護持僧寶,護持了僧寶,也就是護持三寶。若有機會,大家可到泰國去參觀一下,泰國的佛教非常興盛,泰國的比丘仍如釋迦佛在世時一樣,每天必須出來托缽化飯吃。在家弟子供養這些出家人,如恭敬佛一樣的恭敬他們,這點大家應向泰國的居士學習。另一點希望在家居士發心出家,有的居士說:‘我在家修行也一樣,尤其是凈土法門,一樣可以往生極樂世界!’話雖如此,但有一點要注意的,釋迦佛制戒時規定在家弟子不得收徒弟,這是勸導出家眾要收徒弟,就是要度在家弟子來出家。如果在家弟子都不發心出家,僧寶沒有繼承人,不用多久佛教就會滅亡了,所以佛法賴僧傳故。因有以上三種理由,故將聲聞眾列為第一。

  菩薩眾列為第二者:為‘一、相不定故。二、不常隨從故。三、表中道義故!、相不定者,菩薩是隨類現身,有時現出家相,有時現在家相。不像聲聞眾固定是出家相,所以把菩薩眾列為第二眾。二、不常隨從者,聲聞是常隨眾,而菩薩游化十方,不常隨佛,所以不列為第一眾。三、表中道義者,聲聞著空,凡夫著有。菩薩則內修觀道,不住有。外度眾生,不沉空。不住二邊,是故表中道之義。因有以上三種理由,故將菩薩眾列為第二。

  天人眾列為第三者:為‘一、世間相故。二、凡圣品雜故。三、外護職故!、世間相者,天人眾都是在家的弟子,是世間相,不是出家相,所以列到最后。二、凡圣品雜者,天人眾包含有凡夫,也有圣人;他的品類很復雜,所以列到最后。三、外護職者,天人從佛聞法時,都是做外護的職務,所以把他列到最后。因有以上三種理由,故將天人眾列為第三,講到這里把通序講完了。

  乙二、別序

  別序者,別于一切經,這一段經文是單敘阿彌陀經的意義。蓮池大師的疏鈔里只有通序,沒有別序。這是蕅益大師特殊手眼把此段經文列為別序,具有深益。別序亦名發起序,有此一段經文以發起正宗分。

  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

  在沒有講解經文之前,首先要知道,這部阿彌陀經在‘十二部經’中,屬于‘無問自說部’,十二部經亦名十二分教。孤山大師頌曰:

  ‘長行(非偈頌之經文皆名長行)、重頌(重頌長行經文之義者)、并授記(佛為諸大弟子授成佛之記者)。

  孤起(孤起之偈頌,非頌長行文者)、無問而自說(無人請問,佛自說者)。

  因緣(經中所說見佛聞法之因緣者)、譬喻(經中所說種種譬喻者)、及本事(佛說諸弟子過去世之因緣者)。

  本生(佛說自身過去世因緣者)、方廣(說方正廣大之真理者)、未曾有(記佛現種種神力不思議之事者)。

  論議(以法理論議問答之經文者)、共成十二名。

  廣如大論三十三(詳見大智度論第三十三卷)!

  現在講解經文:‘爾時’,就是佛要開始講阿彌陀經的這個時候!鸶骈L老舍利弗’,佛告訴長老舍利弗,以他作為當機者。我們要注意,就是本經不是舍利弗出來請問的,而是釋迦世尊稱其名,然后對他說的。全部阿彌陀經里的‘舍利弗...’,都是釋迦佛叫的,凡講一段,就叫一聲舍利弗,佛怎么說,舍利弗就怎么聽;自始至終舍利弗沒有請問過一句。這是跟其他經不同的地方,其他經皆由當機者出來請問的,而這部阿彌陀經是‘無問自說’的。為什么不叫其他的聲聞眾,只叫舍利弗呢?因為舍利弗在聲聞眾中智慧第一,若智慧不夠,聽凈土法門是不容易相信的,所以凡不相信凈土法門的人,都是智慧不夠者。菩薩眾中智慧第一的文殊師利菩薩和聲聞眾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他們都相信凈土法門,我們又怎么不相信呢?

  ‘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注意這個‘是’字!恰钢镀攀澜。從娑婆世界往西方走,一直經過十萬億個佛土而后到達的地方就是極樂世界。一個佛土就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以一個三千大千世界做單位!^’就是超過,要超過十萬億個三千大千世界那個地方‘有世界名曰極樂’。十萬億個佛土以外,就是十萬億零一個三千大千世界了,那個世界的名字就叫做‘極樂世界’。

  ‘其土有佛,號阿彌陀’,極樂國土里有尊佛,號為‘阿彌陀’。阿彌陀佛的翻譯在下面的經文里,釋迦世尊自己會解釋,現在暫且不講!瘳F在說法’,佛有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阿彌陀佛是現在佛,現今還在極樂世界里講經說法。講到這里,把別序講完了。

  蕅益大師對阿彌陀經研究得最透徹,阿彌陀經有三個要點,就是信、愿、行。此三要點為阿彌陀經的三大綱要,信、愿、行三法亦稱為‘凈土三資糧’。正宗分所分的三大科,就是依著信、愿、行而分的。前面所講的別序,也是敘述信、愿、行的。本經后面的流通分,還是講信、愿、行的。在這一段別序里,蕅益大師是怎么解釋的呢?要注意此段經文中的‘二有’、‘現在’皆是勸信序!惺澜缑粯O樂’,這是第一個‘有’,‘其土有佛’,這是第二個‘有’,極樂世界是依報,‘有’一個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是正報,‘有’一個阿彌陀佛。釋迦佛說法,有八萬四千法門,歸納起來不出兩種,一是‘有’門,一是‘空’門。佛是應機說法的,眾生根機應該從有門入手,佛就跟他說有門的經;應該從空門入手,佛就跟他說空門的經。比方般若經等是屬于‘空’門的經,如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都是要我們把相空掉的。心經也是屬于空門的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這都是從空門入手,可以得到利益的。阿彌陀經是‘有’門的經,絕不講空。般若經講三空,即我空、法空、空亦空。阿彌陀經一開始就講兩個有,依報有,正報也有!惺澜缑粯O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在我們娑婆世界里,釋迦佛已經過去了,彌勒佛尚未來!要怎么樣才能親近到佛呢?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今‘現在’說法,還沒有過去,我們為什么不發信心呢?所以這一段序文是勸信的意思!惺澜缑粯O樂’,是勸愿的序文,我們為什么要生到那個世界去呢?因為那是個極樂世界!鋰娚,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你為什么要在娑婆世界受苦,而不生到極樂世界去呢?這是勸我們發愿的!渫劣蟹,號阿彌陀’,這是勸我們要持名念佛,持名念佛是個不可思議的行門,所以也叫‘持名妙行’。你應如何修行凈土法門呢?就是持念‘阿彌陀佛’的圣號。所以信、愿、行三資糧在別序里都有了,這是蕅益大師以他的大智慧所發現的。

 。ㄡ屢桑┑谝、有的學華嚴經的人,但求生華藏世界,而不求生極樂世界,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因為他們只看過六十華嚴、八十華嚴,而未看過四十華嚴之故。四十華嚴最后一卷普賢行愿品,是以十大愿王導歸極樂世界的。再者,他們亦未認清華藏世界的形狀方位。華藏世界在虛空中形狀像一個倒豎的寶塔,上面大,底下小,一共有二十層。每一層里面都有無量數的三千大千世界,我們的娑婆世界與極樂世界同在華藏世界的第十三層。有少數不善學華嚴的人求生華藏世界,而不生極樂世界,這是他根本不知道華藏世界是個什么樣子,也根本不知道極樂世界是在什么地方之緣故。其實極樂世界就在華藏世界以內,唐朝一行國師,他依著華嚴經編了一部‘華嚴懺’,里面有四句回向偈,就是:

十方盡皈命 滅罪生凈信
愿生華藏海 極樂凈土中

  學華嚴經的人,當然愿生華藏世界?墒,華藏世界有二十層,你要生到什么地方去呢?‘極樂凈土中’,當然是生到華藏世界的極樂凈土中了。娑婆世界也是在華藏世界內,可是娑婆世界是華藏世界的苦世界,極樂世界卻是華藏世界的樂世界。雖然佛菩薩看苦樂是平等的,但是我們薄地凡夫受苦受樂就有很大的分別。因為生在苦世界是受苦的,生到樂世界則是受樂的。所以一行國師的回向偈,是愿生到華藏世界的極樂凈土中。所以學華嚴經的人,千萬別學偏差了。

  第二、就是現在對科學常識懂得一點皮毛的人,自作聰明。說我們的地球一天一夜自轉二十四小時,根本沒有個東方,也沒有個西方,我們天天愿生西方凈土,都是迷信。他認為我們住的這個地球會自轉,一轉動,東方轉到西方,那里有個西方呢?好像自高聰明。其實他不曉得‘從是西方’的‘是’,是指整個娑婆世界而言,地球只不過是太陽系里的其中一顆行星。地球會自轉,它是繞著太陽轉的。但太陽卻是不動的,整個太陽系在虛空中是為一個單位,而且它有一定的東、西方位。佛經上所講的單位不是太陽系,講的是以三千大千世界來做單位的。一個三千大千世界具有百億日月,百億四天下,也就是說一個三千大千世界里有一百億個太陽。這一百億個太陽在虛空中都有個固定的位子,不會轉動變移的,有一定的東方,一定的西方,那怎么會沒有西方呢?所以阿彌陀經上說:‘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這是說明娑婆世界,一定有西方,西方一定有個極樂世界。
  到此別序講演已竟,亦就是將序分講完。今天就講到這里,話說多了打閑岔,大眾好好念佛吧!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