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師:凈土宗教程“四”阿彌陀佛之本愿
www.trimworkscustomcarpentry.com皈依佛網;
大安法師著述。本愿是指諸佛菩薩在因地修行時,對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莊嚴凈土諸方面所發的預先誓愿。阿彌陀佛因地以大悲心肇建本愿,以本愿為藍本啟建西方極樂世界,以所證果德作大愿船,普度十方眾生往生彼國,疾速成佛。凈宗念佛法門的殊勝,西方凈土依正莊嚴的超絕,純由阿彌陀佛大悲愿力所致。欲入凈宗堂奧,首應探究阿彌陀佛本愿。
第九章 阿彌陀佛本愿之緣起
追溯阿彌陀佛本愿之緣起,能予吾人以深刻的啟發。對阿彌陀佛稱為大愿之王,西方極樂世界超勝獨妙,常沒眾生皈命阿彌陀佛最能得救等之所以然,能獲致相應的解答。
第一節 阿彌陀佛發愿之因緣
阿彌陀佛因地發心修道,啟建大愿的過程,在諸多凈宗經典,尤其在《 無量壽經
》中多有記載,經云:過去久遠無量不可思議無央數劫,錠光如來出興于世,度脫無量眾生,皆令得道,乃取滅度。于錠光佛后,又有光遠佛等五十三尊古佛,悉皆示現成佛,廣作佛事。最后一尊佛名世自在王如來,講經說法,教化眾生長達四十二劫。
在世自在王佛示現成佛時,有國王名世饒王,聞佛說法,歡喜開解,即發無上菩提心,棄國捐王,行作沙門,名叫法藏比丘。法藏比丘高才勇哲,心量廣大,詣世自在王如來所,稽首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合掌,以偈頌贊嘆佛德已,向佛恭表愿心:“令我作佛,國土第一;其眾奇妙,道場超絕……十方來生,心悅清凈,已至我國,快樂安隱”。并表示“假使身止,諸苦毒中,我行精進,忍終不悔”的堅韌道心。隨即懇請求法:“愿佛為我廣宣經法,我當修行,攝取佛國清凈莊嚴無量妙土,令我于世速成正覺,拔諸生死勤苦之本!笔雷栽谕醴甬敿撮_示成就大愿之密因:“如所修行,莊嚴佛土,汝自當知!敝敝府斎俗孕员緛沓煞,自性本具萬法的奧理。
法藏比丘雖然明了自性功德不可思議,自力修持最終亦能成功,然為了快速實現嚴土利生的宏愿,他懇請世尊為其開示諸佛如來莊嚴凈土之妙行,以佛的開示,作為如說修行快速圓滿大愿之準范。世自在王佛看出法藏比丘志愿深廣,發心真切,即說出殷殷誨勉:“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經歷劫數,尚可窮底,得其妙寶。人有至心精進,求道不止,會當克果,何愿不得!
于是,世自在王佛即為廣說十方諸佛剎土天人之善惡,國土之粗妙,并以神力加持,令法藏比丘清晰睹見諸佛剎土相狀,如同圖像教學。如是說法長達千億歲。
法藏比丘聞佛說法竟,自處靜室,便一其心,自得天眼,徹視他方佛剎的景況,于諸佛國土善惡之因,粗妙之果,一一思量分別,擷其優勝,摒其劣陋。用五劫的時間,以幽邃的心智,起發無上殊勝之愿,精心構思了一個最極理想的佛國與勝異方便的往生法門。爾后,法藏菩薩再到世自在王佛所,稟告自己所啟立的大愿。世自在王佛歡喜贊嘆:“汝今可說,宜知是時,發起悅可一切大眾!狈ú仄兴_發愿已,并說偈曰:“我若當證大菩提,如斯弘誓實圓滿,愿動三千大千界,天眾空中皆雨華,是時大地咸震動,天華鼓樂滿虛空,并雨旃檀細末香,唱言未來當作佛!(《
無量壽經
》唐譯)說偈完畢,應時大地震動,天雨妙華,散落在道場及法藏菩薩身上,空中自然奏起天樂,歌唄贊言:“決定必成無上正覺!”如此殊勝瑞相,表明阿彌陀佛大愿緣起,乃法界最勝不可思議之大事。
第二節 積功累德圓成本愿
法藏菩薩在世自在王佛與天人大眾前稟告四十八大愿之后,住真實慧,勇猛精進,一向專志莊嚴妙土。于無量劫,積植菩薩無量德行,不起貪瞋癡欲諸想,不著色聲香味觸法,但樂憶念過去諸佛所修善根。廣行菩薩六度萬行,教化安立眾生住于無上正真之道。和光同塵,自行化他,無央數劫來,示現種種身份,或為德高望重的長者,或為寡欲蘊德的居士,或出生在尊貴之家及名門望族,或作國王甚至轉輪圣帝,或作六欲天主,乃至大梵天王。法藏菩薩無論出生在何處,是何身份,恒常于諸佛所,尊重供養,未曾間斷。法藏菩薩示現的一一身份,悉皆身報微妙,口中之氣清香潔凈,如青蓮華;周身諸毛孔中,散發出栴檀香。其手恒,F出無有窮盡的珍寶以及衣服、飲食、珍奇微妙的華香、寶蓋、幢幡等莊嚴之具。如是等奇妙之事,超越諸天人的福德。法藏菩薩于一切法得大自在,游戲神通,度化眾生。所謂根深葉茂,源遠流長。以無量無邊功德莊嚴成就的西方佛剎,開廓廣大,無衰無變,超勝十方一切佛國。
在無量劫圓成大愿的過程中,阿彌陀佛隨形六道,與諸類眾生廣結法緣。是故西方極樂世界成立方始十劫,即有無量不可算數的眾生往生彼剎,聲聞菩薩的數目亦難以計算。十方佛剎若過去已往生者,若現在往生者,若未來當往生者,悉皆能見佛證果。彼諸往生者,皆是阿彌陀佛宿愿因緣,俱得往生極樂世界。
佛度眾生,眾生受佛度化,其間難易淺深,總在于因緣。吾人能遇能信凈土法門,即是與阿彌陀佛宿世有緣之人,悉皆得受往生成佛之記莂。凈業行人應自尊自肯,信自信他,感戴彌陀恩德,尊重自己宿世的善根,今世信愿持名,橫超三界,往生成佛。
第三節 他力果教門的肇啟
阿彌陀佛因地——法藏菩薩初發心時的志愿,廣大而超勝,不但超過三乘,亦乃超逾諸佛。經中記載法藏菩薩初詣世自在王佛所,稟陳愿心:“令我后作佛時,教授名字,皆聞八方上下無央數佛國,莫不聞知我名字者。諸無央數天人民及蜎飛蠕動之類,諸來生我國者,悉皆令作菩薩阿羅漢,無央數都勝諸佛國。如是者,寧可得不?”(《
無量壽經 》吳譯)
法藏比丘的愿力不可思議,世自在王佛亦予許肯,并直下開示攝取佛國、莊嚴妙剎的根本方法!叭曜援斨钡莱銎兴_建佛凈土,成佛正覺,皆由自心,非從外得。此“自”字,即當人妙明真心,真如實相,在圣不增,在凡不減。故知思惟修何法而得成就莊嚴佛剎,修何行而得成就莊嚴佛剎,由何人使之佛剎莊嚴。唯有除妄歸真,明心見性,于畢竟空中,熾然備修菩薩萬行,方能得之。萬法不離自心,真如緣生萬象,妙土莊嚴乃由自心顯現。
世自在王佛開示的自力頓悟漸修的妙莊嚴門,法藏菩薩自然當機,依之而修,經無量劫,亦能成就四十八愿。然而法藏菩薩回答尊師:“斯義弘深,非我境界。唯愿世尊,廣為敷演諸佛如來凈土之行。我聞此已,當如說修行,成滿所愿!币庵^自力莊嚴凈土的義理宏大精深,不是我現今所能企及的境界,惟愿如來以遍知一切的智慧,廣為演說諸佛肇建妙剎的事理因果。若我得聞凈土啟建的奧訣妙法,當深入思惟,精勤修習,誓滿初心所發之愿。這種超出常格的回饋,充分顯示出法藏菩薩的悲心與智慧。法藏菩薩受同體大悲的驅使,發心廣度十方一切苦難眾生,尤其突顯速疾的功能:速成無上正等正覺(自利),速生我剎受安樂,速到菩提究竟岸(利他)。通途的菩薩凈佛國土的行門,法藏菩薩能直下承當;而超勝一切佛國的最勝凈土之行,同時又具速疾功能的度生嚴土之方法,卻是當時的法藏菩薩智慧能力所不逮。所以,法藏菩薩再次懇請世自在王佛加持,以冀快速圓成超勝諸佛的本愿。
世自在王佛對法藏菩薩放舍自力,仰依佛力加持的意向亦深加贊許,即為他選擇、宣說與顯示了二百一十億諸佛剎土功德嚴凈廣大圓滿之相,使法藏菩薩的凈土行初始便站在佛地果覺的起點,大大加快了啟愿與滿愿的進程。四十八愿的肇建,以法藏菩薩的總意愿為親因,以世自在王佛的加持為增上緣,因緣和合而成。世自在王佛應法藏之請,選擇二百一十億佛剎作為范本,蘊含著如來果覺的價值導向。從表法來看:世自在王佛表涅槃三德(世配般若德,自在即解脫德,王即法身德)。由是,世自在王佛對法藏菩薩的加持,即是如來三德秘藏的加持。十方三世諸佛同證如來涅槃三德,故從深層意義來說,世自在王佛的加持,亦即表證十方三世諸佛如來對法藏菩薩共有的加持。換言之,阿彌陀佛四十八大愿的肇啟與西方極樂世界的成立,即是十方三世諸佛如來共同參與的杰作。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如是慈悲濟眾之心,藉著法藏菩薩契合圣心的大愿而沛然涌起,給予法藏菩薩無限的加持力。法藏菩薩深感佛力加持的法益與必要,于是在無央數劫莊嚴妙土圓成大愿的過程中,恒常地于諸佛所,尊重供養,殷勤請法。這樣,阿彌陀佛的大愿肇始與西方極樂世界圓成的全過程,始終貫穿著佛力加持?梢姲浲臃鹞鞣綐O樂世界之所以受到十方諸佛贊嘆,念佛行人之所以得蒙十方如來護念,具有深遠的歷史淵源。
阿彌陀佛因地自開他力果教門,其凈土行從果起修,圓滿地實現了速疾啟建、速疾滿愿、速成凈土、速度眾生的初衷。法藏菩薩(及因地種種身份)凈土莊嚴的圓成,即是阿彌陀佛廣度眾生的開始(自致成佛)。阿彌陀佛因地他力果教的特質,在阿彌陀佛的果地上尤為發揚光大。凈宗理念昭示:凡惑眾生仰賴阿彌陀佛的愿力,信愿持名,即得帶業往生,橫超三界,徑登不退,一生成佛。其修持下手處,即是從果起修。六字洪名由阿彌陀佛果地萬德所莊嚴,今以此果覺作眾生修持之因心,名具萬德,名召萬德,行人念佛,即將阿彌陀佛的萬德轉換成自己的功德,即念即佛,香光莊嚴,妙感難思。凈宗念佛法門的他力果教特質,是阿彌陀佛修因證果大悲大智的結晶,能令常沒眾生疾速出離生死苦海,疾速成就佛道。追根溯源,阿彌陀佛以無盡大悲愍念十方苦難眾生,稱性肇建殊勝大愿,生佛同體義蘊,彌陀愿心功德,海墨難書。
第十章 阿彌陀佛本愿內容與結構
阿彌陀佛本愿的內容與數目,在《 無量壽經
》五種原譯本中,不盡相同,漢吳兩譯同為二十四愿,魏唐兩譯為四十八愿。宋譯則為三十六愿。阿彌陀佛大愿之王,實則弘深誓愿浩博無量,上述五譯所列的愿目,亦即是釋尊隨機演說,擷其與娑婆眾生有重大關涉者而敷陳之。阿彌陀佛本愿是西方極樂世界成立的設計圖,是凈宗奧藏眼目,吾人宜應深加探究。
第一節 四十八愿的內容
茲以古今流通且得印祖印定的《 佛說無量壽經 》魏譯本為準,介紹阿彌陀佛四十八愿內容(愿目采用蓮祖的標名)。
第一 國中無三惡道愿
設我得佛,國有地獄、餓鬼、畜生者,不取正覺。
意謂:我成佛的時候,如果國中有地獄、餓鬼、畜生的話,我就不成佛。
第二 不復更生惡道愿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壽終之后,復更三惡道者,不取正覺。
意謂:我成佛的時候,西方凈土中的天人(指帶業往生的凡夫)壽終之后不再墮入三惡道。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第三 各得真金色身愿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覺。
意謂:我成佛的時候,剎土中的天人身上的顏色悉是紫磨真金色。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第四 形色無有好丑愿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形色不同有好丑者,不取正覺。
意謂:如果我成佛的時候,凈土中的天人形貌顏色悉皆莊嚴清凈,沒有好丑的差異。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第五 生者皆得宿命愿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識宿命,下至知百千億那由他諸劫事者,不取正覺。
意謂:我成佛的時候,往生到我剎中的天人,能夠了知自己與他人多生多劫的宿命,最低限度也能知道百千億那由他諸劫所發生的事。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第六 皆得天眼徹視愿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天眼,下至見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意謂:設使我成佛的時候,生到我剎土的天人(即帶業往生者),悉皆具有天眼通,最低限度也能見到百千億億諸佛剎土之事。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第七 皆得天耳徹聽愿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天耳,下至聞百千億那由他諸佛所說,不悉受持者,不取正覺。
意謂:設使我成佛的時候,往生到凈土中的天人,都能得到天耳通,最低限度也能聽聞到百千億億諸佛所說的法音,悉皆能信受奉行。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第八 皆得知他心念愿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見他心智,下至知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中眾生心念者,不取正覺。
意謂:設使我成佛的時候,凈土中的天人悉皆具備他心智通,最低限度也能了知百千億億諸佛國土眾生心之所想。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第九 皆得神足飛行愿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神足,于一念頃,下至不能超過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意謂:設使我成佛的時候,國中天人皆得神足通,于一念頃,最低限度也能飛行百千億億諸佛剎土。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第十 不起貪計身見愿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若起想念貪計身者,不取正覺。
意謂:設使我成佛時,國中天人以般若的空性,破除對身見的貪戀執著。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第十一 正定必至涅槃愿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滅度者,不取正覺。
意謂:設使我成佛的時候,國中天人,必定能安住于大乘正定聚,必定能證到大乘涅槃佛果。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第十二 光明遍照十方愿
設我得佛,光明有限量,下至不照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意謂:設使我成佛的時候,光明無量無邊,最低限度也要照百千億億的佛剎。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第十三 壽命同佛永久愿
設我得佛,壽命有限量,下至百千億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覺。
意謂:設若我成佛時,壽命無有限量,最低限度也有百千億億劫。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第十四 聲聞廣多無量愿
設我得佛,國中聲聞有能計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眾生悉成緣覺,于百千劫悉共計校,知其數者,不取正覺。
意謂:設若我成佛時,凈土中的聲聞緣覺這二乘圣眾,廣多無量,以三千大千世界(一佛所教化的剎土)所有的有情眾生,都成為緣覺,經過百千劫的時間,一共來計算校量極樂世界聲聞圣眾的數量,都不能完全數清。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第十五 壽命修短隨意愿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壽命無能限量,除其本愿,修短自在,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意謂:如果我成佛的時候,我剎土里的天人壽命無有限量,除其往生者的意樂本愿,壽命長短,隨心所欲。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第十六 國中無不善名愿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乃至聞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覺。
意謂:如果我成佛的時候,國中沒有惡人惡法與惡的因緣果報,天人見聞覺知的都是善的境緣,連惡的名字都聽不到。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第十七 諸佛稱名贊嘆愿
設我得佛,十方世界無量諸佛,不悉咨嗟稱我名者,不取正覺。
意謂:如果我成佛的時候,十方微塵剎土一切諸佛都會稱揚贊嘆我名號的功德。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第十八 十念皆生我國愿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意謂:若我成佛時,十方世界一切眾生,聽聞到念佛往生法門,發起至誠真實之心、至極信樂之心,愿意生到我的國土,深信切愿念佛,如是乃至只念十聲佛號,都能生到我剎。如果信愿持名乃至十聲不能往生,我便不成佛。唯有犯五逆重罪而又誹謗正法的眾生,不為此愿所攝。
第十九 勤修我皆接引愿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愿,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
意謂:如果我成佛的時候,十方世界一切眾生,發起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菩提心,修行菩薩六度萬行功德,真誠發愿,愿意生到我的剎土,那么我在這念佛人臨命終時,就會帶著觀音、勢至等菩薩大眾環繞此念佛人的周邊,接引其往生。如果這一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第二十 系念必得往生愿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系念我國,植眾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國,不果遂者,不取正覺。
意謂:如果我成佛的時候,十方眾生聞信我的名號,便至誠系念洪名求生凈剎,廣修世出世間一切功德,至心回向,用作往生凈土之資糧。如果這類凈業行人不能如愿往生的話,便不成佛。
第二十一 各具三十二相愿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悉成滿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覺。
意謂:如果我成佛的時候,帶業往生的天人,悉皆具有三十二大人相。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第二十二 菩薩一生補處愿
設我得佛,他方佛土諸菩薩眾,來生我國,究竟必至一生補處;除其本愿自在所化,為眾生故,被弘誓鎧,積累德本,度脫一切,游諸佛國,修菩薩行,供養十方諸佛如來,開化恒沙無量眾生,使立無上正真之道,超出常倫諸地之行,現前修習普賢之德,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意謂:如果我成佛的時候,他方微塵佛剎諸菩薩眾,生到我的國土,究竟必定得至一生補處的菩薩位。除其曾發愿,祈佛加持,隨意而作佛事,為救度眾生故,披上弘深誓愿的鎧甲,積功累德,以此為因本,度化解脫一切厄難眾生,自在游化諸佛剎土,修習自利利他的菩薩行,供養十方諸佛如來,開導教化恒沙無量眾生,安立眾生于無上正真之道(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超越出過常途修行位次,現前速疾修習普賢十大愿王。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第二十三 一時普供諸佛愿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承佛神力,供養諸佛,一食之頃,不能遍至無數無量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意謂:若我成佛時,往生到我剎中的菩薩,仰承佛的威神之力,供養無量諸佛,在吃頓飯的短時間內,能夠分身遍至無量無邊的剎土。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第二十四 供具自皆如意愿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在諸佛前,現其德本,諸所求欲供養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覺。
意謂:設若我成佛時,生到我剎中的菩薩,在十方諸佛前,顯現功德智慧之德本、華香伎樂、繒蓋幢幡等無量無數供養之具,自然化生,應念即至。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第二十五 菩薩演一切智愿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不能演說一切智者,不取正覺。
意謂:設若我成佛時,我剎土中的菩薩,個個都能有如佛那樣的勝妙智慧,皆能演說一切智。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第二十六 菩薩得金剛身愿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不得金剛那羅延身者,不取正覺。
意謂:設若我成佛時,我剎土中的菩薩,個個都有如金剛力士那樣堅固的身體。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第二十七 萬物悉皆殊特愿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一切萬物,嚴凈光麗,形色殊特,窮微極妙,無能稱量。其諸眾生,乃至逮得天眼,有能明了辯其名數者,不取正覺。
意謂:如果我成佛的時候,國中正報的天人、依報的萬物,一切都有無量的莊嚴、清凈、光明與華麗,這些依正的體質形狀、顏色悉皆無與倫比,其細微之美,神韻之妙,無能用語言來稱嘆,也不能用心思去測量,不但他方剎土的眾生不能明了這種勝境,就是具有天眼通者,也不能明了、辯說安養剎土的形色、莊嚴、光明等名相數字。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第二十八 菩薩道樹普見愿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乃至少功德者,不能知見其道場樹無量光色,高四百萬里者,不取正覺。
意謂:設若我成佛時,我剎土中的菩薩,不僅是久修的圣賢菩薩,就是初發心的積集功德薄少的菩薩,也能親知親見我法藏成佛的道場樹,此道場樹高有四百萬里,具有不可思議的無量光明與無量顏色。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第二十九 受經普得智辯愿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若受讀經法,諷誦持說,而不得辯才智慧者,不取正覺。
意謂:設若我成佛時,凡能生到我剎土的菩薩,或受持讀誦經法,或對他人演說開示,都能得到勝妙之辯才,開啟一切智慧。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第三十 智辯無有限量愿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智慧辯才,若可限量者,不取正覺。
意謂:設若我成佛時,生到我剎中的菩薩,智慧辯才無可限量。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第三十一 凈國照見十方愿
設我得佛,國土清凈,皆悉照見十方一切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猶如明鏡,睹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意謂:設若我成佛時,我住持的剎土,清凈無垢,于凈土任一地方,都可照見十方無量諸佛世界,或清凈或穢濁之相狀,以及善惡業緣,眾生容止行為等。就如同手持一面明凈的鏡子,照見自己的面像那樣的清楚明白。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第三十二 嚴飾超諸天人愿
設我得佛,自地以上,至于虛空,宮殿樓觀,池流華樹,國中所有一切萬物,皆以無量雜寶、百千種香而共合成。嚴飾奇妙,超諸天人。其香普熏十方世界,菩薩聞者,皆修佛行。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意謂:設我成佛時,國土中從地面到虛空悉有無量的宮殿樓閣,還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四周布滿眾多的寶樹,諸如栴檀樹,吉祥樹等。凈剎所有一切萬物,皆以無量眾多的珍寶羼和百千種妙香而合成,香光色奇妙映飾,莊嚴華美,非世間所有,超勝天上人間之嚴飾。無量雜寶所羼和的百千種香,彌漫普熏十方世界。他方世界的菩薩聞到寶香都能自然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修行一佛乘的佛行,直至成佛。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第三十三 蒙光觸身獲益愿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蒙我光明觸其身者,身心柔軟,超過天人。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意謂:設若我成佛時,十方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種種類別的眾生,蒙我法藏成佛的光明照觸其身體,悉能身心柔軟,安適快樂,超勝天上人間所有一切的樂受。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第三十四 皆得法忍總持愿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聞我名字,不得菩薩無生法忍,諸深總持者,不取正覺。
意謂:設我成佛時,十方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種種類別的眾生,聞信我的名號,悉能獲得無生法忍,證入諸多深妙總持之法。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第三十五 信樂永離女身愿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其有女人聞我名字,歡喜信樂,發菩提心,厭惡女身,壽終之后,復為女像者,不取正覺。
意謂:設若我成佛時,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其中無數女人,聽聞到我成佛的名號,內心歡喜信樂,發起上求下化的菩提心,生起厭惡女身的心,信愿持名,在其壽終之后,必定可以轉為男子,永遠不復女像。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第三十六 勤修必成佛道愿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菩薩眾,聞我名字,壽終之后,常修梵行,至成佛道。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意謂:設我成佛時,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菩薩眾,聞到我成佛的名字,壽終之后經歷多生,恒常修習清凈梵行,直至成就佛道。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第三十七 皈依感動天人愿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天人民,聞我名字,五體投地,稽首作禮,歡喜信樂,修菩薩行。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意謂:若我成佛時,十方無量無邊不可思議諸佛世界中,無量不可數諸天人民(諸天包括三界二十八重天,人民是指人道的眾生),聽聞到我阿彌陀佛的名號,生起至誠恭敬的心,五體投地(左膝、右膝、左手掌、右手掌、頭頂至地),虔誠作禮,同時發菩提心,至心精進,修菩薩行,對這樣的念佛人,所有諸天及世間人民,莫不致以恭敬。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第三十八 妙服自然在身愿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欲得衣服,隨念即至。如佛所贊應法妙服,自然在身,有求裁縫搗染浣濯者,不取正覺。
意謂:如果我成佛的時候,我剎中帶業往生的天人,如果欲得衣服,能隨念即時披在身上。如同佛在世的時候,對那些善根深厚求出家的弟子,說一句善來比丘,袈裟便自然在身,無須人工裁剪、縫紉、染色、洗濯者。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第三十九 受樂同于漏盡愿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所受快樂,不如漏盡比丘者,不取正覺。
意謂:如果我成佛時,國中天人安享種種快樂,如同煩惱斷盡的阿羅漢所受的快樂。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第四十 隨意見諸佛國愿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隨意欲見十方無量嚴凈佛土,應時如愿,于寶樹中,皆悉照見。猶如明鏡,睹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意謂:如果我成佛時,國中菩薩,無論善根功德的深淺,都能隨其心念,即時目睹十方無量無數莊嚴清凈的佛土。這些剎土景況,悉能應其意愿,映現在七寶樹中間,其明晰度,猶如手持明鏡,自睹面相。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第四十一 聞名諸根具足愿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至于得佛,諸根缺漏不具足者,不取正覺。
意謂:如果我成佛時,他方無量國土諸菩薩眾,聞到我阿彌陀佛的名字,生生世世,直到成佛,都能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具足。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第四十二 悉得清凈解脫愿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皆悉逮得清凈解脫三昧,住是三昧,一發意頃,供養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意謂:如果我成佛時,他方無量國土諸菩薩眾,聞到我阿彌陀佛的名字,都能證入清凈解脫三昧。安住在這樣的三昧中,一念之頃,能分身無量,前往他方佛剎供養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尊,而不失寂定。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第四十三 聞名生處尊貴愿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壽終之后,生尊貴家。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意謂:如果我成佛時,他方佛國諸菩薩眾,聽聞到我阿彌陀佛的名號,必然生生世世,出生在尊貴人家。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第四十四 修行具足德本愿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歡喜踴躍,修菩薩行,具足德本。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意謂:如果我成佛時,他方無量剎土諸菩薩眾,聞信我阿彌陀佛的名字,柔順欣悅,喜形于色,發起勤修菩薩六度萬行之心,具足一切功德之本。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第四十五 皆得三昧見佛愿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皆悉逮得普等三昧,住是三昧,至于成佛,常見無量不可思議一切諸佛。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意謂:如果我成佛的時侯,他方無量國土諸菩薩眾,聞信我阿彌陀佛的名字,都能得到普遍平等三昧,住在這普等三昧中,直至成佛之時,恒常睹見無量不可思議一切如來。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第四十六 自然得聞妙法愿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隨其志愿所欲聞法,自然得聞。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意謂:如果我成佛時,往生到我剎的菩薩,隨其志愿好樂,法爾自然地能聞到種種妙法。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第四十七 即得不退轉地愿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轉者,不取正覺。
意謂:設我成佛,他方無量剎土諸菩薩眾,聞到我阿彌陀佛名字,即能得至不退轉地。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第四十八 即得諸忍究竟愿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不即得至第一忍,第二第三法忍,于諸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轉者,不取正覺。
意謂:如果我成佛的時候,他方無量國土諸菩薩眾,聞信我阿彌陀佛的名號,就能得到三種法忍(音響忍、柔順忍與無生法忍),于一切諸法,即能得到不退轉地。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以上列魏譯本四十八愿為參照系,對照其他四種原譯本的愿文,甚為差互。諸本之詳略開合不同,然其精神旨趣并無二致。
比較五種原譯本之愿目,魏唐二譯的四十八愿目與愿文幾乎一樣,周詳廣備,亦能涵蓋漢吳宋三種譯本的主要內容。相對而言,吳宋二譯的愿目與愿文較為復雜,有一些逸出魏唐二譯四十八愿之外?傊,魏譯本四十八愿屬標準愿文,章句縝密,義理深邃,結構嚴謹,自成一體。如欲詳解四十八愿內涵,可合參五種原譯本。
第二節 四十八愿的結構分類
《 無量壽經
》魏譯本四十八愿的結構分類,按隋慧遠法師之注解,可分為三大類:一攝法身愿,二攝凈土愿,三攝眾生愿。此分類框架脈絡分明,謹依此說,分述列表如下:
攝法身愿
(凡有三愿) 第十二:光明遍照十方愿
第十三:壽命同佛永久愿
第十七:諸佛稱名贊嘆愿
攝凈土愿
(凡有五愿) 第二十七:萬物悉皆殊特愿
第二十八:菩薩道樹普見愿
第三十一:凈國照見十方愿
第三十二:嚴飾超諸天人愿
第四十:隨意見諸佛國愿
攝眾生愿較為復雜,可細分為四類,即:攝凈土天人愿、攝凈土圣眾愿、攝他方眾生愿、攝他方菩薩愿,列表如下:
攝眾生愿(一)(共有二十四愿) 一、攝凈土天人愿(凡十六愿) 第一:國中無三惡道愿
第二:不復更生惡道愿
第三:各得真金色身愿
第四:形色無有好丑愿
第五:生者皆得宿命愿
第六:皆得天眼徹視愿
第七:皆得天耳徹聽愿
第八:皆得知他心念愿
第九:皆得神足飛行愿
第十:不起貪計身見愿
第十一:正定必至涅槃愿
第十五:壽命修短隨意愿
第十六:國中無不善名愿
第二十一:各具三十二相愿
第三十八:妙服自然在身愿
第三十九:受樂同于漏盡愿
二、攝凈土圣眾愿(凡有八愿) 第十四:聲聞廣多無量愿
第二十二:菩薩一生補處
第二十三:一時普供諸佛愿
第二十四:供具自皆如意愿
第二十五:菩薩演一切智愿
第二十六:菩薩得金剛身愿
第二十九:受經普得智辯愿
第三十:智辯無有限量愿
攝眾生愿(二)(共有十六愿) 一、攝他方眾生愿(凡有六愿) 第十八:十念皆生我國愿
第十九:勤修我皆接引愿
第二十:系念必生我國愿
第三十三:蒙光觸身獲益愿
第三十五:信樂永離女身愿
第三十七:歸依感動天人愿
二、攝他方菩薩愿(凡有十愿) 第三十四:皆得法忍總持愿
第三十六:勤修必成佛道愿
第四十一:聞名諸根具足愿
第四十二:悉得清凈解脫愿
第四十三:聞名生處尊貴愿
第四十四:修行具足德本愿
第四十五:皆得三昧見佛
第四十六:自然得聞妙法愿
第四十七:即得不退轉地愿
第四十八:即得諸忍究竟愿
四十八愿的結構分類可以提供如下五點啟示:
其一,阿彌陀佛攝法身愿,數量最少,其旨意全在濟度眾生的方便。以光明攝受念佛行人(光明遍照十方愿),住世永久恒常為眾生作依怙(壽命同佛永久愿),令十方諸佛稱揚贊嘆己德,提高知名度,讓十方眾生知道有阿彌陀佛極樂世界,信樂持名欲生(諸佛稱名贊嘆愿)。
其二,阿彌陀佛攝凈土愿,旨在為十方世界諸往生者提供一個殊勝絕妙的道場,讓他們在清凈莊嚴的環境中,見色嗅香聞聲觸光,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任運斷惑證真,疾速成就佛道。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乃法界最勝第一的道場。
其三,攝眾生愿是阿彌陀佛大愿的重心。其中,攝凈土眾生愿中,又分攝凈土天人愿(凡圣同居土)與攝凈土圣眾愿(上三土)二種。攝凈土天人愿,以正定必至涅槃愿為核心,阿彌陀佛愿力加持諸往生者的身口意三業,令其從果上起修,不中止化城,疾速成就無上正等正覺。攝凈土圣眾愿,包括從他方國土圣眾往生與自國進修臻圣位者,阿彌陀佛均以愿力加持,令其;垭p修,圓成佛果。阿彌陀佛愿力同等加被,而凈土凡圣彰顯的功德各有不同,表明圓融不礙差別,差別不礙圓融,外慕諸佛,內重己靈,自他二力互動增上,因果不爽。
其四,攝他國眾生愿以十念皆生我國愿為核心,重在以大悲愿力攝受三界常沒眾生帶業往生,橫截生死激流,一生圓成佛道。為了輔助十念皆生我國愿的達成,阿彌陀佛又以勤修我皆接引愿給凡夫眾生往生加上一層保險。攝他國眾生愿六種,充分體現出阿彌陀佛的至極悲心。攝他國菩薩愿以悉得清凈解脫愿為眼目,以聞名不退現證三忍為指歸,表明阿彌陀佛愿門廣大,法門殊勝,三根普被,凡圣齊收。阿彌陀佛加持諸菩薩的愿力之弘且切,亦屬不可思議。亦表明阿彌陀佛因地本愿——愿一切凡圣速斷分段、變易二種生死,速成無上正等正覺,在果地上充分彰顯。故而十方無量世界諸菩薩摩訶薩往詣西方凈土,恭敬禮拜供養阿彌陀佛,得阿彌陀佛授記,皆大歡喜之盛況,亦屬法爾自然。
其五,四十八愿的分布比例契合娑婆眾生的狀況,對機而說,妙合天然。四十八愿充分彰顯阿彌陀佛的悲智,五劫的選擇、攝受與思惟,無量劫的積功累德,功不唐捐,其中蘊藏著凈宗無量的奧藏精髓。值得吾輩凈業行人反復諷誦,在佛地果覺之威神愿力層面,建立凈宗不共的信心。
第三節 核心七愿之闡釋
阿彌陀佛以悲智凝結的四十八大愿,愿愿悉為濟度眾生疾速往生成佛。其中七愿:國中無三惡道、正定必至涅槃愿、光明遍照十方愿、諸佛稱名贊嘆愿、十念皆生我國愿、勤修我皆接引愿與菩薩一生補處愿,乃阿彌陀佛大愿之眼目,亦是釋迦如來一代時教的核心。吾輩凈業行人應如實領解這七愿,體悟阿彌陀佛大悲心,增上堅固信愿行。茲分述如下:
一、國中無三惡道愿
設我得佛,國有地獄、餓鬼、畜生者,不取正覺。
愿文大意是:設使我成佛的時候,我所住持的剎土無有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阿彌陀佛為什么要首先發起這個愿呢?這是因為法藏菩薩觀察他方世界的眾生,不信因果及輪回的事實,放縱貪瞋癡等煩惱,造作身口意諸多的惡業,感招三界六道生死輪回的苦果,自作自受,如蠶繭自縛,實可憐憫。尤其是三惡道的眾生更為劇苦。為此發大悲誓愿,若我成佛,國中無有三惡道的苦厄,欲令眾生至于畢竟常樂之處。
畜生,梵語底栗車,意為畜養的眾生。這類眾生身體橫行,稟性愚癡,不能自立,為他人所畜養,或被人啖食,或受人驅使。畜生悉有貪生怕死的本能,那被宰殺的場面可謂驚心動魄,比如平日笨笨的豬到了掙扎逃命的時候,倒也十分敏捷了!這些畜生也有佛性,形殊體不殊,F代遺傳基因研究表明畜生的遺傳基因密碼跟人的很接近。只是由于一念愚癡蠻橫,形體就橫了,披毛帶角了。而人是有理性的、正直的,所以人形是直立的,相由心轉。動物界奉行弱肉強食的原則,互相吞啖,受苦無量。畜生又稱血涂,由造作下品五逆十惡罪業所感。
餓鬼,梵語薜荔哆(劫初有鬼世界之王名薜荔哆,往彼生者,悉稱此名)。鬼者畏也,虛怯多畏,恒從他人,希求飲食,以活性命。餓鬼道眾生,惡業所感,常為饑渴所逼惱。咽喉冒火,喝不到一點水。餓的要命,卻沒有飯食充饑,既便飯食到了餓鬼手上,都成為焦炭。餓鬼到達有水的河池,河池即干枯,可見眾生業力不可思議。鬼會觀察人,有福德智慧的人,周身有光,鬼便不敢靠近。反之,鬼會欺負無福德的人,時衰鬼弄人。餓鬼又稱刀涂,由造作中品五逆十惡罪業所感。
地獄,梵語那落迦、泥梨等,意為地下之獄,暗冥不可樂。經云地獄有三類:1、孤獨地獄:在山間曠野樹下空中;2、近邊地獄:即八大地獄之各十六副地獄;3、根本地獄:在二金剛山之間,日月不照,窈窈冥冥。于此有八大熱地獄、八大寒冰地獄。每一個大地獄有十六個地獄圍繞。八大地獄即(1)想地獄;(2)黑繩地獄;(3)堆壓地獄;(4)叫喚地獄;(5)大叫喚地獄;(6)燒炙地獄;(7)大燒炙地獄;(8)無間地獄。最苦的是無間地獄,又叫阿鼻地獄,一人亦滿,多人也滿,這是空間的無間;受苦刑沒有間斷,這是時間的無間。萬死萬生,地獄眾生苦不堪言。地獄又稱火涂,由造作上品五逆十惡重罪所感。
阿彌陀佛這一愿給予眾生最低限度的安樂底線!即便阿賴耶識中有三惡道業力種子的眾生生到極樂剎土也不會遭受三惡道的真實之苦。由于安養凈土沒有三惡道的境緣,所以三惡道的種子永遠不會起現行。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里的無量苦難,在西方凈土頓然舍離,這是阿彌陀佛悲心偏愍劇苦眾生,法爾自然肇立的首愿。從中可感受到阿彌陀佛安樂一切苦難眾生的大悲愍心。其救度劇苦眾生的威神愿力不可思議。惡業凡夫,按自己因果而言,決定墮三途。然信愿持名,仰憑彌陀悲愿,得生安養。三界惡業至縛,畢竟不再牽制。往生彼土,得不退轉,不斷煩惱得涅槃分,何可思議!
二、正定必至涅槃愿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滅度者,不取正覺。
愿文大意是:設使我成佛時,生到我剎中的天人,如果不能住入大乘正定聚(不退轉位)、必定證得大涅槃的話,我終不成佛。
此愿是阿彌陀佛攝眾生愿的核心愿,直指彌陀大愿的終極目標。阿彌陀佛慈悲濟度十方苦難眾生,不是給予眾生以天人福報的幻樂,不是暫立聲聞、緣覺的化城,而是給予眾生以成就佛果之真實大利。阿彌陀佛欲令十方凡夫眾生成佛的過程分三步進行。第一步:令十方眾生信愿持名,往生西方無憂惱處,脫離三界六道的輪轉險途。第二步:令往生者得彌陀光明愿力的加持,安住大乘正定聚,作阿惟越致菩薩,不再有退轉小乘的危險。第三步:令住正定聚的往生者,直趨大乘佛果(大涅槃),避免墮入聲聞、辟支佛地。這三步正是凡夫眾生自力修證的三道難關:脫離生死輪回難、證入不退轉位難、直趨大涅槃難。阿彌陀佛深知業力凡夫的障難處,悲心啟建此愿,以威神愿力加持攝護眾生順利度過三關。十方具縛凡夫,只要信愿持名,仰憑佛力,帶業往生,即入正定聚,決定一生成佛。阿彌陀佛的正定必至涅槃愿向十方眾生昭示:生命體的最高價值與目標,即是往生凈土圓成佛果。吾人宜應以此作為人生的終極價值目標,用以組織這一期難得的人生。
三、光明遍照十方愿
設我得佛,光明有限量,下至不照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愿文大意是:設使我成佛時,光明焰照不可限量,最低限度也能遍照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土,如果此愿不成就,我終不成佛。
此愿雖屬阿彌陀佛攝法身愿,實則體現阿彌陀佛攝化眾生的究竟方便。阿彌陀佛以光明作佛事,光明即是彌陀大愿的載體,光明調熟攝受十方眾生。吾人聞信凈土法門,執持名號,現生得到安樂,臨終蒙佛接引往生安養,圓成佛道。如是種種法利,悉由阿彌陀佛光明加持所致。阿彌陀佛的光明內具種種微妙殊勝的德用,《
無量壽經
》云:“是故無量壽佛,號無量光佛、無邊光佛、無礙光佛、無對光佛、炎王光佛、清凈光佛、歡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斷光佛、難思光佛、無稱光佛、超日月光佛!笔獾率前浲臃鹜窆饷鞯木呋。能對治吾輩眾生厚重的煩惱。分述如下:
(1)無量光。阿彌陀佛智慧光明不可稱量,十方世界眾生蒙光照觸,便可開發智慧,催生善根。十方眾生無量,阿彌陀佛以光明傳遞的悲愿亦無量,所以稱為無量光。
(2)無邊光。阿彌陀佛無邊光,用以對治眾生見解上的偏執,以離念靈知消除眾生的邊見,令吾人的知見達到圓融中道的狀態。
(3)無礙光。阿彌陀佛無礙光能透穿墻壁高山等質礙之物,即眾生無明煩惱亦不能障礙。無礙光消解吾輩凡夫的煩惑,猶如陽光化解堅冰。
(4)無對光。無對光即是絕待圓融的光明,能令我們契入不二的心體,超越二(相對)的對待,回歸到無對無縛無脫的自性。
(5)炎王光。阿彌陀佛的光明赫奕熾盛,光中極尊。炎王光遍照一切處,乃至暗冥幽深的地獄。阿彌陀佛因地所發的度盡阿鼻苦眾生的宏愿,便藉著炎王光的威德而兌現。
(6)清凈光。用以對治眾生的貪欲。吾人執持名號,即可伏斷淫欲煩惱,轉淫欲火為智慧光,身心清涼,遠離熱惱。清凈光亦能除吾人多劫的罪垢,如清水珠,澄濁返清。
(7)歡喜光。用以對治瞋恚煩惱。阿彌陀佛大慈光明廣施一切眾生生起法喜,慈眼視眾生。
(8)智慧光。用以對治眾生的愚癡。阿彌陀佛以智慧光灼破吾人內心的無明黑暗,令吾人了知世間有為法的苦空無常,生起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的心,以文殊智專修一行三昧,獲得離生死苦、得涅槃樂之大利。
(9)不斷光。用以對治眾生的懈怠放逸。阿彌陀佛不斷光的加持,能令吾人在菩提道上勇猛精進,恒久不怠。
(10)難思光。阿彌陀佛難思光照遍法界,令蒙光照觸的眾生信解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威神功德,于難信法生決定信。
(11)無稱光。阿彌陀佛光明妙德無能用語言文字來表達。離四句(有、無、亦有亦無、非有非無),絕百非,非思議所緣境界。
(12)超日月光。日月光明是眾生業力招感的相光,遇到質礙物便不能穿過。日月光明也不能讓我們破除煩惱,悟明心性。而阿彌陀佛的光明不僅具有日月光明遍照的特點,而且能令眾生身心柔軟,催生善種,破除眾生的無明煩惱,乃至能治療各種身心疾病。阿彌陀佛的光明超勝日月的光明,所以就稱作超日月光。
阿彌陀佛以十二光的妙德,護念調熟十方眾生,對念佛行人尤加攝受! 觀經
》云:“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舍!卑浲臃鸸饷髌降绕照,而與念佛眾生最能感通;念佛行人得蒙佛光的照攝冥加,方能精進恒常念佛,成就往生。我在佛光中念佛,佛在光照中念我。念佛佛念,子光母光,圓融一體。阿彌陀佛光明即是大悲愿力,即是清凈妙法,即是性德的全體大用。阿彌陀佛光明遍照十方,表證著十方眾生悉由彌陀愿海所持。吾人生存在阿彌陀佛的光明愿海中,只要一念回光,即可就路還家,成辦道業。阿彌陀佛的光明即是明凈的般若智慧,能除凡夫眾生的愚癡暗冥,執持名號即是與佛光溝通,能消業障、開智慧、成佛道。阿彌陀佛是法界身,入十方一切眾生心想中。彌陀名號稱念之處,即是彌陀光明赫奕之處。阿彌陀佛以光明開悟眾生,加持眾生信愿持名,成辦往生,可謂善作佛事。
阿彌陀佛從因至果,復本心源,徹證自性無量壽之心體,稱體起用,光明無量。所以,光明遍照十方愿亦含攝著壽命同佛永久愿。無量光壽即是清凈智慧無為法身,乃阿彌陀佛內證之德。阿彌陀佛由無量光壽二愿衍生一切愿。無量光壽亦即是眾生的寂照心體,是故阿彌陀佛的名號光明,與吾人的心性同體相契。
四、諸佛稱名贊嘆愿
設我得佛,十方世界無量諸佛,不悉咨嗟稱我名者,不取正覺。
愿文大意是:設使我成佛時,十方世界無量諸佛,悉皆稱揚贊嘆我的名號功德,如果此愿不成就,我終不成佛。
此愿亦是阿彌陀佛攝法身愿之一,是實施普度眾生操作過程的重要一環。阿彌陀佛以大愿大行,成就了超勝諸佛的凈土。西方凈土就像優質產品,亟需廣而告之,令眾知曉。否則,西方凈土再莊嚴勝妙,念佛法門再方便究竟,也等同虛設。由是阿彌陀佛因地預啟此愿,發動十方諸佛來弘傳凈宗念佛法門,使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名播法界,普令十方眾生信愿持名,往生彼剎。阿彌陀佛因地之愿,在果地充分顯彰。十方諸佛悉皆伸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稱揚贊嘆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勸令一切眾生往生彼土。由于十方諸佛過去已稱嘆,現在正稱嘆,盡未來際還繼續稱嘆阿彌陀佛極樂世界不可思議功德,所以,阿彌陀佛凈土在法界中的知名度最高,阿彌陀佛名號在十方眾生內心的積淀也最深厚。社會生活中的男女老幼各色人等,無論信佛與否,于歡喜時、憂悲時、恐懼時、贊美時,常會沖口而出阿彌陀佛名號,而對娑婆本土教主釋迦牟尼佛,知之者反而不多;他方剎土的佛名,更鮮為人知。這種不可思議的現象正是阿彌陀佛諸佛稱名贊嘆愿所致。
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的名稱由大悲愿心所緣起,故能開悟眾生的心性,覺動滋培眾生的信根。十方眾生有緣聽聞安樂凈土彌陀名號,便種下了金剛般的菩提善根,直至時節因緣成熟,信愿稱名,往生成佛。天親菩薩偈贊云:“梵聲悟深遠,微妙聞十方!蔽彷厓魳I行人得聞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之名號,既有多生多劫善根福德之因,亦端賴釋迦本師多次慈悲宣說為增上緣,究實全仗阿彌陀佛此愿之恩德。吾人應珍惜這一聞名生信之殊勝機緣,深體佛心,仰賴名號功德,成辦往生大事。
五、十念皆生我國愿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愿文大意是:設使我成佛,十方世界一切眾生,聽聞到安樂凈土彌陀名號功德,便生起至誠至信之心,歡喜踴躍,愿生我國,所念佛號乃至只有十聲,即得往生。若信愿持名十聲者不得往生的話,我終不成佛。唯有犯五逆重罪而又誹謗正法的眾生,不為此愿所攝。
此愿是阿彌陀佛攝眾生愿的核心,被尊為大愿之王。阿彌陀佛大愿肇立西方妙凈剎土,欲令九法界眾生悉得往生,獲致成佛之真實大利。然十方眾生種類繁多,根機各別,如何能令所有眾生悉皆成就往生凈土呢?這實在是一個煞費周章的大難題。阿彌陀佛因地五劫的思惟醞釀,終于從悲智愿心中流現出這勝異方便的十念皆生我國愿。十方眾生若圣若凡,若利根若鈍根,只要信愿持念彌陀名號乃至十聲,阿彌陀佛即以威神愿力予以攝受,接引往生凈土。此愿是阿彌陀佛平等普度九界眾生的至極悲智的結晶,是阿彌陀佛無條件拯救凡夫眾生的一大創舉,體現出凈宗念佛法門不共之勝妙。吾輩凈業行人如能突破小我情見,站在阿彌陀佛的同體大慈悲心與不可思議的威神愿力的層面,如實領解接納認同此愿的真實義,將會當下獲得大安心、大安樂,即得往生。
念佛法門自古以來素稱安樂法門。如果吾人修持凈業若干年,尚未獲得安心之樂,種種憂慮自卑憧憧于胸,實則是信根未植、智慧淺陋所致。須知往生西方凈土,全仗彌陀愿力,無須計較自己修行的功夫、煩惱業障的厚薄。當知阿彌陀佛為接引我等眾生令離生死苦海,于無量劫中已立大愿,預垂救度。為度我故,種種善巧方便。垂臂待我,已歷十劫,念念不舍,過于慈親。我若回心向佛,如子憶母,則不逾當念,便得往生。善導大師勖勉吾人常作得生想,曇鸞大師自肯業事成辦,可謂深契彌陀愿心。
十念皆生我國愿利益甚大,然而造作五逆并誹謗正法者,不在此愿攝受之列。五逆罪是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前二種是背恩養,違人倫,失人性;后三種是壞眾生福田,滅世間明燈。父、母、羅漢、佛、僧等對我們有世間或出世間的恩德,縱或粉身碎骨亦難以報其恩,現今惡業所覆,不僅不知恩報恩,反加以殺害,所以稱為逆罪。五逆罪下地獄如箭射。然犯五逆罪,如果不誹謗正法,臨命終時,遇善知識開導,懺悔念佛,也能往生!
觀經
》下品下生章:“如此愚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種種安慰,為說妙法,教令念佛……命終之時,見金蓮花,猶如日輪,住其人前。如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若有人犯五逆罪,又誹謗正法,那就無有感佛悲愿加持往生之事了。何為誹謗正法呢?廣義來說,五乘佛法皆名正法;狹義來說,是專指凈土法門。如有人妄言,西方極樂世界是幻想的產物,是現實人生顛倒的折射,是佛教衰微時兜售給苦難愚昧民眾的一張進入天堂的廉價門票等等。昔蓮池大師曾用一比喻來闡明誹謗念佛法門的罪過:于此有人每日出萬言,用以誹謗萬佛,積滿千歲,是人所作罪業,無量無邊。而復有人出一惡言,否認西方凈土的存在,阻撓他人念佛,那么此人所犯的罪業,超過前者所作罪業的百千萬倍,乃至無可算計。何以故?十方世界微塵數諸佛,伸出廣長舌相,贊嘆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惟愿一切眾生信愿持名往生成佛,而汝卻出誹謗之語,這即是誹謗十方無量諸佛,陷害眾生永沉生死苦海,不得成佛。罪業甚重,直入無間地獄,永無出頭之日。是知念佛法門就是讓吾人的生命獲得一個光明安樂的歸宿,犯五逆罪而又誹謗正法的復合罪業者,千佛難救,彌陀大愿不攝,吾人當謹慎避免。釋尊但恐眾生造斯二罪,乃從抑止預防處建言,不得往生;并不是說阿彌陀佛厭舍此類眾生。如果此等復罪眾生萬一能懺悔念佛求生,阿彌陀佛亦平等攝受往生。如囚父害母的阿阇世王子,臨終懺悔,得無根信,上品中生。
由此可見,十念必生我國愿凝聚著阿彌陀佛普度九法界眾生的無盡悲心,尤其對常沒罪苦眾生,心偏愍念:如溺水之人,急須偏救。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即是吾輩罪惡生死凡夫唯一橫渡生死急流的舟筏。伏冀凈業行人深體佛愿,死盡偷心,絕諸戲論,緊系佛號,如溺水之人緊緊抓牢救生圈,如是方不負彌陀古佛為我等末法下劣凡夫所施設的究竟方便。
六、勤修我皆接引愿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愿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
愿文大意是:設使我成佛時,十方眾生,發起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菩提心,修持六度萬行種種功德,以此功德至誠回向發愿欲生我國,此人臨壽終時,我即與凈土圣眾,環繞此念佛人前,接引往生。如果此愿不成就,我終不成佛。
此愿亦是阿彌陀佛攝眾生愿之一,表達著阿彌陀佛對眾生如慈母般的護佑。具縛凡夫臨命終時,第六意識不行,第八阿賴耶識中煩惱習氣亂發,一生所作善惡,乃至多生多劫的善惡業種,俱時頓現。爾時業障凡夫多有顛倒,或起惡念,或起邪見,或系念妻兒財物,或迷悶發狂,種種惡相,障礙念佛往生。阿彌陀佛因地愍念凡夫臨終顛倒散亂之苦,特發臨終接引愿,慈悲攝受眾生。凈業行人臨終蒙佛光注照,凈土圣眾蓮臺接引,心神安隱,如入禪定,神識離體之際,頓現阿彌陀佛與觀音、勢至蓮臺接引的景象,垂終自見坐金蓮華身已是凈土生陰。所謂文成(凈土蓮華化生身成)印壞(娑婆五蘊業報身壞),臨終在定之心,即是西方凈土七寶池受生之時,何其直捷穩當!吾輩下劣凡夫若無阿彌陀佛的臨終接引,靠自力決定難出生死業力網。阿彌陀佛對十方眾生的臨終關懷,可謂慈悲周全之至。由對死亡的恐懼轉化為對法身慧命誕生的歡欣,乃是一切眾生最勝妙的臨終關懷。勤修我皆接引愿昭示:吾輩眾生平素信愿持名乃至只有一晝夜的功夫,臨命終時阿彌陀佛必定前來接引。換言之,吾人只要信愿持名,阿彌陀佛已將臨終救度我等的辦法預先準備好了。無論吾人臨終的狀況如何,阿彌陀佛決定能拔濟吾輩安立西方凈土。萬修萬人去,信非虛語。
七、菩薩一生補處愿
設我得佛,他方佛土諸菩薩眾,來生我國,究竟必至一生補處;除其本愿自在所化,為眾生故,被弘誓鎧,積累德本,度脫一切,游諸佛國,修菩薩行,供養十方諸佛如來,開化恒沙無量眾生,使立無上正真之道,超出常倫諸地之行,現前修習普賢之德。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一愿意謂:如果我成佛的時候,他方微塵佛剎諸菩薩眾,生到我的國土,究竟必定得至一生補處的菩薩位。除其曾發愿,祈佛加持,隨意而作佛事,為救度眾生故,披上弘深誓愿的鎧甲,積功累德,以此為因本,度化解脫一切厄難眾生,自在游化諸佛剎土。修習自利利他的菩薩行,供養十方諸佛如來,開導教化恒沙無量眾生。安立眾生于無上正真之道(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超越出過常途修行位次,現前速疾修習普賢十大愿王。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菩薩一生補處愿又為總得究竟福智莊嚴愿,菩薩從初發心,經歷三大阿僧祇劫的修福修慧,然后百劫修相好,這一切都圓滿了,最后一生便補已滅度的佛而成佛。這就名為一生補處菩薩。如彌勒菩薩,現正住在兜率內院,時節因緣成熟,將從兜率內院出,降誕于南閻浮提大婆羅門族姓家,舍家棄欲,行作沙門,龍華樹下成道,三次法會救度眾多有緣眾生。菩薩從初發心經歷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到十地,最后證入等覺菩薩一生補處。其間的過程險難甚多,譬如險惡的道路,迥遠而多惡獸毒蟲,中途亦無水源與草洲,大多數眾生略作涉足,都會生起悔退怯弱之心。因此法藏菩薩發悲愿:凡是他方佛土諸菩薩眾,只要信愿持名,生到我的剎土,就可究竟圓滿菩薩行,永不會出現厄難困苦退轉之事,超越常途修行的次第,疾速到達一生補處的位次。阿彌陀佛光明愿力恢弘廣大,西方凈土亦是殊勝的修行道場,天天能聞佛說法,聽到的風聲、水聲、鈴聲,百鳥鳴聲都是在講經說法,令諸往生者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恒常與觀音勢至等諸上善人聚會一處,把手同行,所以絕對能證一生補處位。除了這樣一類往生者,悲愿甚切,不忍眾生苦,曾發大愿,一往生到凈土后,就要回生死苦海救度有緣眾生。阿彌陀佛予以慈悲加持,令他們披上了弘誓盔甲,回入娑婆世界生死苦海撈摝眾生,就像戰士上戰場,不披上盔甲,便容易受傷,甚或把生命都搭進去。不違安養入娑婆的菩薩得阿彌陀佛的加持,就有很強的抵御五欲六塵魔軍襲擾的能力,就像鵝鴨下水那般的自在,否則便會成為落湯雞。我等苦惱凡夫,希冀救度眾生,因為缺乏定慧之力,是難以度眾生的,所以我們往生到凈土,得彌陀愿力加持,披上誓愿盔甲,廣修菩薩六度萬行,就有能力度脫苦難眾生,同時能夠供奉十方世界諸佛如來,助佛弘化拯濟群萌,使這些眾生安立在無上正真的一乘佛道,令一切眾生安心在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中,獲致往生成佛之大利。此是還相回向之精要。
為什么念佛法門能頓超呢?因為通途佛法次第修行靠的是自己修行的道力,而凈土往生法門靠的是阿彌陀佛的大功德力。好比一個打工仔,賺錢辛苦,難得溫飽,然而他父親卻是一個億萬富翁,父子財產繼承關系確定時,打工仔就驟然富貴。念佛法門亦復如是,因為六字洪名具足阿彌陀佛果地一切功德,吾輩凡夫執持名號時,就把阿彌陀佛的萬德轉化為自己的功德,吾人在這彌陀名號當中就頓然可以到達一生補處位,一個菩薩從初發心到圓滿佛果要經歷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而念佛行人信愿持名或盡形壽、或十聲乃至一聲蒙佛愿力往生西方凈土,到了西方凈土又蒙佛加持很快進入一生補處位,其過程之快捷,誠如蓮池大師所云:“越三祇于一念,齊諸圣于片言”,意謂在能念佛的一念中頓然超越菩薩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于南無阿彌陀佛六字片言中,能與觀音勢至等圣眾齊等?梢娔罘鸱ㄩT超情離見,妙德難思。
一個從西方凈土回入生死稠林度化眾生的菩薩,能夠現前修習普賢十大愿王,修習十大愿王是獲得諸佛如來恒沙功德的必要條件,然在吾輩凡夫而言,修行起來,頗為不易。比如第一愿禮敬諸佛,對吾人來說便是一個嚴峻的考驗,我們大都能虔誠禮敬過去佛:如燃燈佛、迦葉佛等,也能禮敬現在佛:如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但是對禮敬未來佛,卻不容易做到。何為未來佛呢?未來佛就是現實生活中的一切眾生,我們能不能像恭敬過去、現在佛一樣恭敬我們每天接觸到的每一個眾生呢?乃至于冤家對頭,能不能恭敬如佛呢?這對我等分別執著心重的凡夫來說確實很難做到。如果我們往生西方凈土,得彌陀愿力的加持,就能以平等清凈心修行普賢菩薩的這一行愿。其余九愿,亦復如是。
由西方凈土回入娑婆教化眾生的例子甚多,比如《 西方確指
》中的覺明妙行菩薩,在明末的乩壇上講念佛法門,度化昔日有緣的弟子。東晉時覺明妙行菩薩在受貧子身時,聞信念佛法門,七晝夜不吃不睡,拼命念佛,得念佛三昧,親見阿彌陀佛,七十五歲壽終往生,為酬本愿,很快回到娑婆世界的中國,示現過國王、比丘、居士、屠夫乃至官妓等,與娑婆眾生和光同塵,教化有緣。覺明妙行菩薩能夠超出常倫諸地之行,現前修習普賢十大愿王,如鵝鴨入水。證知菩薩一生補處愿是阿彌陀佛悲心加護諸往生者游戲神通,教化眾生,圓成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之菩薩愿。明了此,對發大乘心的行者來說,求生凈土當會更為殷切。
綜上所述,阿彌陀佛的核心七愿,對娑婆凈業行人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價值。這七愿亦具有內在的邏輯關聯。國中無三惡道愿予吾人以遠離憂懼之底線安樂。正定必至涅槃愿是阿彌陀佛肇興大愿、圓成凈土的終極目標,欲令十方一切眾生往生安養,速疾成佛。為了實現普度一切眾生的目標,阿彌陀佛廣修;,莊嚴自身,以光明遍照十方愿令悲智愿力遍及法界,調熟攝護十方眾生;以諸佛稱名贊嘆愿,提高安樂凈土彌陀名號的知名度,俾令眾生聞名生信。十方眾生蒙光照觸,知曉阿彌陀佛安樂世界,油生仰慕愿往生心。為了平等普度一切眾生,阿彌陀佛以十念皆生我國愿普攝一切眾生便捷穩當地生到凈土。勤修我皆接引愿護持念佛人,遮除凡夫眾生臨終之際可能出現的障難,預設救助方法,為成就往生更加上一層保險。而菩薩一生補處愿昭示著凈土法門速疾成佛的奧秘?梢,此核心七愿乃阿彌陀佛大愿之心要精髓,吾輩凈業行人應息心體悟遵仰,用作吾人發愿標心的參照坐標。
第十一章 阿彌陀佛本愿的宗教道德價值
四十八大愿是法藏菩薩得世自在王佛的加持,攝取二百一十億諸佛剎土的精粹,考察十方世界種種眾生的根機,對應所發“超勝諸佛,速度眾生”的愿力而肇建的。阿彌陀佛本愿含攝法界文明無限深廣之精華,其道德、文化、宗教諸方面的意蘊,具有超時空、遍法界的永恒價值,探究阿彌陀佛本愿意蘊,不僅對凈業行人的解行不可或缺,而且對當代道德重建、人文理念、科技發展乃至現代人的精神歸宿,均不無啟迪價值。茲分述如次:
第一節 阿彌陀佛本愿的道德價值
國土的粗妙穢凈之相,由眾生善惡業因所招感。心凈則土凈,心穢則土穢。嚴凈殊妙的凈土,須具淳厚道德化的特質。阿彌陀佛本愿內具深廣的道德內涵。這些道德內涵既為西方極樂世界的肇立提供了堅厚的基石,又為法界剎土昭示堪可效法的楷模。茲將彌陀本愿的道德理念概述為四:
一、生命的尊嚴原則
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即使輪轉三惡道的眾生,其生命體中,均具無比的尊嚴,有無限的價值,不容輕賤,應加攝持,令其成就(恢復)本有的覺性。阿彌陀佛有鑒于此,以十念皆生我國愿普攝十方世界一切業力眾生。十方眾生乃至具犯五逆十惡的眾生,聞到阿彌陀佛的名號,生起信樂之心,愿生彼剎,所念佛號乃至十聲,均能蒙彌陀愿力加持,帶業往生。一經往生彼土,更得彌陀愿力加持,安然住入大乘正定聚,作不退轉(阿惟越致)菩薩,一生決定成佛。此乃阿彌陀佛正定必至涅槃愿的悲智本懷。阿彌陀佛對生到邊地疑城的眾生,放光攝持,令其幡然覺悟,懺除疑根,早出邊地疑城,速得見佛聞法,速知菩薩法式,成就道果。
十方世界諸往生者深切體悟到“一切眾生本來成佛”的道理,故亦油生自尊自肯之心,彼已成佛吾亦爾,因而發起精進修行之心,恭敬請法,如說而行。諸往生者如師如友,先覺者幫助后覺者,佛菩薩亦慈悲攝受,循循善誘,欲令諸往生者快速成佛,既作佛已,又往十方世界廣度眾生,如是輾轉,不可復計。如此,彌陀本愿內具的生命尊嚴原則,不僅彰顯于極樂本土,亦滲透到法界微塵佛剎。
二、平等自由原則
阿彌陀佛因地考察十方剎土,見到有些剎土由于不平等導致無盡的紛爭,不自由引發無窮的煩惱,因而發愿自己所住持的剎土,實施平等自由原則,令往生者回復平等一相的自性心源,獲得任運逍遙的快慰,從內在心理與外部環境上,根絕一切可能孳生不平等不自由之因緣。
阿彌陀佛平等攝受九法界眾生往生凈土,并平等地予以加持,令往生者皆同一心,容貌形色,悉皆端正凈潔,如佛色相,具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彼此沒有好丑優劣之差別,令諸往生者無由生起是非驕卑之心,皆大歡喜;衣食住行的生活享受也一律平等,各種資生用具,隨其意樂,應念而至,不存在由于匱缺而引生的殘酷競爭。西方凈土沒有特權階層,沒有私有財產,沒有貧賤尊卑,諸往生者如兄弟,如朋友,把手同行,同享物質與精神之極樂,同證無上菩提道果。
西方凈土諸往生者,精神高度自主自由,不受控于任何外在權威。從他方剎土往生到極樂世界,猶如回歸故鄉,沒有羈旅客居的陌生與不自在感。西方凈土種種音聲,種種圖像,種種景觀,種種道友,往生者均能自主選擇其愿聽的法音,愿看的景致,愿交往的道友,沒有絲毫的拘囿。愿意飛身他方世界亦如愿而行,不必經過批準。壽命修短亦隨心所欲。西方凈土的高開放性與高自由度,亦是十方佛國最尊第一。阿彌陀佛又稱無量清凈平等覺,表明極樂世界的平等自由原則乃阿彌陀佛果德的體現,具有超時空的永恒價值。
三、和合利他原則
諸往生者得彌陀愿力加持,六根寂靜,伏斷我執法執,不起愛欲貪恚之念,群體共住,和合無諍,由同體感自然引發互敬互重之心,歡喜悅樂之心。人我是非、嫉妒怨斗不僅沒有事實,甚至連名稱都聽不到。極樂世界沒有訟獄,無需法律,諸往生者依循性德相處,水乳交融,和合無間,沒有冤家路窄、人際摩擦之煩惱。法界之內皆兄弟的大同社會模式在西方凈土成為鮮活的事實。
諸往生者悉由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得以成就。菩提心即含攝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之義。為了實現饒益眾生的目標,首須;垭p修,自證菩提。諸往生者得彌陀愿力加持,獲六神通,得大智慧,于諸眾生發大慈普度之心,在永不疲厭的救度眾生的過程中,圓成自性功德,究竟成佛,自他不二,利他適成自利。極樂世界和合利他原則給予十方剎土以道德表范。
四、心物一體原則
西方極樂世界由阿彌陀佛妙明真心所流現,舉體是不可思議解脫境界。境(物)外無心,心外無境,心境一如。極樂世界池水百鳥等皆稱真如法界,具無邊妙德。百鳥諧鳴,宣吐法音;池水波揚佛法僧聲。情與無情同圓種智、一切皆成佛的圓教理念,在西方凈土得以彰顯。極樂世界諸往生者心地凈潔,祥和寂定,外部環境清凈莊嚴,窮微極妙;心境高度協和,互動互助。諸往生者發菩提心,行菩薩道,以清凈梵行莊嚴凈土;同時,凈土神妙亦幫助諸往生者聞法修行、伏煩惱、開智慧、提供修道增上緣。這種心境一如、心物一體的狀況,保證了極樂世界生態環境的完美無瑕。
以西方凈土作為參照系來對比娑婆世界的生態環境問題,我們不難發現:地球生態失衡環境污染的癥結,在于人類二元思維方式導致人與自然的疏離與對立,人對自然的征服欲與掠奪踐踏的貪婪。而凈宗心土不二的理念昭示:人與外境同體,保護環境就是保護自己,損害環境無異自戕。如果地球人類能謙恭地接受這種生態環境的倫理原則,并切實付諸實施,那么,日趨惡劣的生態環境便能得到有效的改善。
以上彌陀本愿的四項道德原則,是導致西方凈土高道德化的根本前提。諸往生者具有如是道德共識,言行威儀總在純潔道德之內,個個均有從心所欲不逾矩的道德自律。極樂世界的道德理念值得十方剎土,尤其是娑婆世界地球人類效法。
第二節 阿彌陀佛本愿的宗教文化價值
阿彌陀佛本愿的宗教文化價值至深且廣,為我等眾生傳達了法界全新的信息、全新的生命形態與生活方式;為十方眾生提供了一個完滿的人生目標:應以難得的生命信愿持名,求生凈土,橫截生死急流,速成無上正等正覺。若有眾生信受佛語,如法而行,當下即是法身慧命的誕生,當下西方七寶池中便萌生一朵蓮蕊。此人雖現是娑婆穢土的眾生,實乃是極樂世界的嘉賓。西方極樂世界由法王阿彌陀佛住持,堪稱佛政,實乃端拱無為不治而治的政治理想模式。阿彌陀佛恒與觀音、勢至二大脅士商討度化眾生的法事。
西方極樂世界生活環境純潔,國無女人,沒有愛欲引發的諸多煩惱與社會問題,甚至連惡名(不善的名稱)都不入耳根。所以心地純凈,不起邪思,專心務道。由于諸往生者自己的純凈念力與自性功德力,加上阿彌陀佛的大愿力加持,即可永離熱惱,身心清涼,所受的快樂猶如斷盡煩惱的阿羅漢,諸往生者所受的樂是無有染著的真樂,是大乘法樂法喜。
西方極樂世界諸往生者,心地潔白,猶如雪山;安詳充實,無有空虛、迷惘、抑郁、焦慮等心理病態;信受奉持佛法,不欣世語,不染俗情,沒有文化垃圾,沒有異端邪說。所以,西方極樂世界的每首音樂、每幅圖畫(飄華在地,自然形成圖案)、每篇經文,都是登峰造極的宗教藝術精品,都具有跨法界、超時空的永恒價值。
西方極樂世界亦是一個高資訊網絡的神妙世界。極樂圣眾的資訊網絡,無需任何機器作中介。任一往生者自身就具高靈敏的接收與發放光波(信息)的功能。并且六根互用,圓融無礙。凈土圣眾天眼徹視(仿佛本土上的望遠鏡)、天耳普聞(仿佛本土上的無線電話),知悉他人的心理活動(類似本土測謊器)。由于極樂圣眾恢復六神通的本有功能,故而相互間的資訊交流便自在逍遙,意念一動,即時與對方照面(猶如圖像電話),無須語言音聲,動念(心光)即可領會,即便距離遙遠,儼然促膝談心。
總之,極樂世界圣眾生活在高科技的神妙環境中,自由快樂,與地球高科技相比較,極樂世界的高科技具有如下不共的特質:其一,凈土高科技從阿彌陀佛的心性流現,從內建立,清凈無瑕。其二,凈土高科技伴隨著高道德心性與環境,故而唯彰顯高科技的正面效果而無負面效應。其三,凈土高科技為諸往生者提供殊勝的修行模式:修道娛樂化,娛樂修道化。欣賞宮商妙樂,即是聆聽法音,斷惑開慧;泉池沐浴,即能長養善根,增進菩提;品嘗樹上果實,便可豁破無明,六根虛寂等。高科技的神妙環境令極樂圣眾的修道模式具有自在、灑脫、圓頓、不拘一格的特質。這種高科技、娛樂化與修道證果的有機整合,形成西方凈土的一大特色。這種科技文化模式對他方世界的科技發展,或能起到導向與矯正之功效。
以上從三方面略示阿彌陀佛本愿的文化意蘊,證知阿彌陀佛本愿的文化內涵無限深廣,圓收十方佛國的一切文化精華,圓超十方佛國的一切文化形態,乃十方佛國文化模式的升華,予眾生以究竟圓滿的幸福。
阿彌陀佛本愿的宗教價值究竟圓滿,對現代人漂泊躁亂的心靈,尤具安頓慰藉之神效。阿彌陀佛憐念眾生,如母憶子,呼喚浪子回家。而眾生舍母逃逝,塵垢覆心;馳騁欲境,無始劫來,難以發起一念皈依慈母之心,致令彌陀救度眾生的本愿,在眾生分上,效果不甚理想。無極之勝道,易往而無人,誠為可憫。環顧現今眾生,有聽到凈宗念佛法門半信半疑者;有嘲笑譏諷者;有姑妄聽之權作神話者;有稍具信心只求福報者;有念佛只求死時不遭痛苦者,諸如此類,不一而足。釋尊曾多次申言,凈宗念佛法門乃一切世間極難信之法。少量有緣眾生能在彌陀本愿宗教價值層面信解奉行,實乃多善根福德因緣所致,乃人中稀有最勝之人。
隨著現代市場經濟與科技文明的迅猛發展,人心向物質功利的傾斜,內心迷惘痛苦的勢頭亦會與日俱增。有理性思維的人類,在諸種外部挫敗與內心煩惱的煎迫下,亦會渴求心靈精神的養料,尋找心靈平衡的支點。這種社會心理即給佛教的弘興提供了契機。凈宗弘法人士,應把握住21世紀宗教文化勃興的機緣,廣弘阿彌陀佛度生出世之本懷,令現代有緣眾生,皈投阿彌陀佛大愿之海,離一切苦,得究竟樂。
綜上所述,阿彌陀佛本愿對我等眾生既親切又實用,從中可以獲得世間與出世間多層面的法益。阿彌陀佛本愿乃無盡的寶藏,吾人無論從政、經商、治軍、求學,均能從彌陀本愿中獲得消業去習,增福開慧的利益。至于發菩提心,欲于今生出離生死險道,往生凈土者,阿彌陀佛本愿尤其能對這類念佛人予以加持護念,臨終接引往生。阿彌陀佛本愿之價值亙古如斯,彌古彌新,實乃吾輩眾生之大依怙,我等行人慎勿忽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