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師:凈土宗教程“五”西方極樂世界 依正莊嚴
www.trimworkscustomcarpentry.com皈依佛網;
大安法師著述。西方極樂世界,梵語須摩提,亦名安樂、安養、清泰、妙意等。極樂意為超越世間苦樂對待的絕待之樂,是妙明自性本具的無漏、無為、清凈的法樂,含攝涅槃常樂我凈四德,乃當人自性體相用之彰顯。具言之,離生死逼惱眾苦,得第一安隱,即名安樂;資生用具應念而至,不假經營造作,即名安養;災難不至,政清民泰,即名清泰;六塵妙境稱心如意,即名妙意。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大愿大行稱性功德之所成就,是真善美慧的最高范本,是提升他方世界文明層次的理想坐標。探討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即是契入阿彌陀佛的圣心,亦即直探凈宗奧藏。
第十二章 西方凈土本體論
本體論是探究法界緣起、結構、運作機制的深層學理。西方極樂世界乃阿彌陀佛從初始發心到圓滿大愿之始終,以無量因緣稱性而起的妙土。成立西方凈土的事理、性相、因果,全體是如來果地境界,凡夫眾生何能妄談?茲謹依圣言量略作詮釋,或能令有緣眾生從理體上生起對凈宗念佛法門的信心。
第一節 西方凈土的成立原理
凈宗經典對西方凈土成立的原理與相狀,有著雖簡約卻甚為透辟的陳述,為我們了解西方凈土的成立原理提供了思路,亦為凈業行人嚴土利生的菩薩行提供良深的啟迪。
《 無量壽經
》載:法藏菩薩在世自在王佛座下,起發無上殊勝大愿,攝取佛國清凈莊嚴無量妙土,拔除一切眾生生死勤苦之本。無央數劫積功累德,圓成大愿,自致作佛。尊者阿難啟問:法藏菩薩圓滿大愿,圓證菩提。法藏菩薩是過去佛呢?未來佛呢?還是他方世界的現在佛呢?釋尊告言:“彼佛如來,來無所來,去無所去,無生無滅,非過現未來,但以酬愿度生,現在西方,去閻浮提百千俱胝那由他佛剎,有世界名曰極樂!(《
無量壽經》宋譯)意為:阿彌陀佛的法身遍一切處,來無所來,去無所去(空間打破),無生無滅,非過去、現在、未來(三際一如,時間打破),只是為了酬報因地所發的誓愿,廣度十方世界眾生,從法身流現出極樂世界,距離娑婆世界的西面有十萬億佛剎之遙。
這段經文義理深邃,點示出西方凈土成立的原理。即由真空緣生妙有,打破時空局囿的如來即是真空,極樂世界即為妙有。真空與妙有的媒介是愿力。真空—愿力—妙有三大要素的因緣和合,構成西方凈土的成立原理。
《 無量壽經
》中阿彌陀佛對他方世界菩薩的開示亦談及這點:“覺了一切法,猶如夢幻響。滿足諸妙愿,必成如是剎!庇衷疲骸巴ㄟ_諸法性,一切空無我。專求凈佛土,必成如是剎!北碜C著空性—愿力—妙剎三者的內在關聯。
真空不是斷空,而是即有之空。從空有一如的真空中,藉助某種中介力,即能變現出森羅萬象的差別法。真如實相(空性)是一浩博無涯的空能。阿彌陀佛因地作法藏菩薩時,即悟證到空性,深知空性可以成就廣度眾生之大用。于是法藏菩薩以五劫的時間,思惟利用空能廣作佛事的方法,從真實慧中流現出四十八大愿。這四十八大愿即是阿彌陀佛從真如實相緣起西方凈土的中介力量。西方極樂世界全體依正莊嚴盡是阿彌陀佛愿力所作?芍男圆豢伤甲h,愿力不可思議,由之顯現的稱性莊嚴功德亦不可思議。
以法相宗的理念來詮解,西方凈土的成立,一者是法爾無漏清凈種子(一切種智),由法藏菩薩顯發法爾本具的不可思議功能,攝取清凈莊嚴的依正二報,一一皆是不可思議;二者是智所熏新生種子,即愿力不可思議。法藏菩薩以般若智慧,稱性發出四十八大愿,依愿起行,所熏染的一切出世善根功德,成就清凈莊嚴的佛土。法爾清凈種子是本具(本覺),智所熏種子是新生(始覺),本具清凈種子是因,愿力是增上緣,所熏染功德為助緣,因緣和合,故有西方凈土的成立。西方凈土是由無漏清凈種子經由愿力而緣起的無漏勝相。七寶樹、黃金地、金剛幢等亦是無漏之體。寶樹亦無須萌芽漸長的過程,而是同時頓起,量數等齊,行行有序,葉果相稱,彰顯自性無漏的功德。
西方凈土的成立原理昭示:愿力是從空出假(妙有)的重要中介力量,真空妙有二諦圓融,緣起性空、性空緣起,雙泯雙存,同時無礙,即是向上圓融不思議第一義諦,即是當人本源心性。而種種般若凈土法門,皆悉指歸本源心性,所謂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還歸此法界。是故凈業行人以發菩提心,廣度眾生為先決前提。小乘行人不發菩提愿,即趨證偏真涅槃,不能從真空中繁生度生大用,故被釋尊呵斥為焦芽敗種,吾人當引以為誡。雖知諸佛國,及與眾生空,而常修凈土,教化于群生。
第二節 指方立相的時空坐標
時空坐標是十方眾生認知環境、把握世界的不可或缺的前提,盡管愛因斯坦敏銳地洞見“時間、空間是人的錯覺”,并漸次成為有識之士的共識,然而受業力網制限的凡夫眾生,在日常生活中,亦只能在錯覺的背景下,把握這似真而幻的世界。阿彌陀佛因地睹見十方眾生在虛妄的時空羈束下,受生死輪轉的煎熬,生起大慈悲心,發愿建立一個安樂世界,用以救度十方眾生。由是,阿彌陀佛由無為法性中,衍生出西方凈土的時空坐標,以便十方眾生的身心得以皈托,信愿由斯堅固。
凈土經典記載:西方極樂世界的空間方位——從娑婆世界西過十萬億佛剎,時間系數——法藏菩薩成佛以來,于今十劫(此是一期之示現,阿彌陀佛乃久遠實成之古佛)。釋尊指陳西方凈土的時空坐標,意在確證在廣袤無際的法界中,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有其真實的存在,既非莊子寓言,亦非烏托邦。
阿彌陀佛由光明遍照十方愿衍生為空間方位(橫遍十方),由壽命同佛永久愿衍生為時間系統(有始無終,三際一如)。由于有無量光壽二種愿力的維系,西方凈土便具有無衰無變,超勝絕妙,十方佛剎最尊第一的特質。
在真如自性與實報妙有層面,本無時空坐標的存在,只是為度眾生的方便,創設新的時空坐標,以楔出楔,實現革凡成圣的轉換。善導大師深知個中奧妙,曾精辟指出:凈宗念佛法門“唯指方立相,住心而取境,總不明無相離念也。如來懸知末代罪濁凡夫,立相住心尚不能得,何況離相而求事者。如似無術通人,居空立舍也”。意為:念佛法門的特點是指示方位(西方),確立境相(凈土依正莊嚴與佛號),心念專注在凈境上,總不高推無相離念的玄妙。如來懸知末代眾生,障深慧淺,識心狂劇,取境系心尚且達不到,更何況離相而求佛道。離相而求佛道,好比沒有法術神通的人,冀望在虛空中建立宅舍一樣。針對十方眾生的根性,指方立相,啟建凈土時空坐標,甚有必要。
站在凡夫情執的立場,此土與西方凈土的空間有十萬億佛土之遙,時間有十劫之長,然站在佛的無分別智的立場,阿彌陀佛去此不遠——空間的距離泯滅;臨終在定之心,即是生到西方凈土之時——時間的差別消失?梢姲浲臃饎撛O的西方凈土時空坐標,實乃超時空的境相,為度眾生,方便顯現時空數量。其效用略述有二:
其一,西方凈土的時空坐標內具真善美慧的內涵(由無量光壽而緣起無盡莊嚴),是一個新的理想參照系,以此來對比娑婆穢土的殘缺與苦迫,藉以激揚沉迷眾生對娑婆穢土的厭離心,對西方凈土的欣求心。厭欣心是凈業修持的基本前提,十方眾生只要信愿持名,決定能蒙阿彌陀佛慈悲愿力加持,帶業往生凈土,一生圓成佛道。這是阿彌陀佛啟立西方凈土時空坐標的根本目的。
其二,西方凈土時空坐標為凈業行人提供方便而直捷的修持方法。凈宗念佛法門的特質就在于指方立相,住相證果(西方凈土依正莊嚴是境相,彌陀名號是聲相)。吾人執持佛號,憶念凈土莊嚴,即可潛換對五欲六塵的染著心,久而久之,漸次能將娑婆穢土的時空觀善巧方便地轉換為西方凈土的時空觀。實則西方凈土并無時間與空間的分別,是故憶念西方凈土,即是暗合道妙,巧入無生。精勤持念六字洪名,念極情空,便可透脫時空的鐵幕,契證自性無量光壽。阿彌陀佛啟立西方凈土時空坐標,為十方眾生凈業成就提供增上緣,妙德難思。
第三節 圣凡互滲互攝的凈土
西方極樂世界由阿彌陀佛的悲心愿力而肇啟,由萬德因華而莊嚴。西方凈土稱性而起,便與他方佛剎互融互攝,如帝釋宮中因陀羅網,影入眾珠,一多互融。又阿彌陀佛因地作法藏菩薩時,祈請世自在王佛的加持,完成大愿(西方凈土的藍本)的肇立。世自在王佛乃十方三世諸佛的代表,故而西方極樂世界即是十方三世諸佛共同參與莊嚴的凈剎。而西方極樂世界掀開攝受十方眾生的帷幕之時,即與十方念佛眾生構成雙向互滲互融的關系,與十方世界九法界眾生建立起便捷的通訊網絡。圣凡互攝的關系可體現在如下幾點:
一、圣凡二力彰顯凈土景觀
阿彌陀佛以本愿威神之力,流現西方極樂世界無盡莊嚴,諸如:宮殿樓閣、寶池蓮花、重重寶樹、德風華雨、妙法梵音、光明透亮等。尊者阿難聽到釋迦本師的介紹后,便向釋尊稟問:十方世界都有須彌山,西方極樂世界卻沒有,那么,四天王天與忉利天依何而住呢?釋尊回答:西方極樂世界不可思議,各類往生者所居的剎土,無須依賴須彌山,自然安住。這是由于圣凡二力所致:一者阿彌陀佛的威神愿力,二者諸往生者的功德善力。又西方極樂世界皆是阿彌陀佛大愿大行所成就,一切種智所流現,亦是吾人凈業所感,唯識所變。由凈業行人心行不同,西方極樂世界亦有四土差別(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土),阿彌陀佛的心與念佛行人的心,互為影響境與本質境。圣凡心性交光互融,相輔相成。
二、十方菩薩圣眾莊嚴凈土
阿彌陀佛悲愿中,亦有攝受加持他方國土諸菩薩眾的內容。諸如:他方菩薩聞信彌陀名號,直至成佛,六根具足,生尊貴家,修菩薩行,具足德本,能獲致念佛三昧,發大神通,供養無數諸佛,于諸佛法得不退轉,直至圓成佛果。有如是殊勝大利,是故阿彌陀佛與十方菩薩深具法緣。十方無量菩薩亦如群星拱月,萬水朝東般地趨向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面向法界開放,十方世界無量無數諸菩薩如眾流赴海,往詣極樂世界,瞻禮阿彌陀佛,各以香華、幢幡、寶蓋,恭敬供養阿彌陀佛,聽受經法,得佛授記。極樂世界的諸菩薩,承蒙阿彌陀佛威神加持,復往十方無邊凈剎,供養諸佛,經須臾間,回到西方凈土,都悉集會七寶講堂,恭聽本師阿彌陀佛講經說法。法會圓滿,自國與他方的菩薩、聲聞之眾,乃至得彌陀本愿威德加被的諸天,皆持百千華香,萬種伎樂,供養阿彌陀佛,前后往來,熙怡快樂,盛況空前。表證十方菩薩參與莊嚴西方凈土,廣作殊勝的供養,以自行化他的德業,為西方凈土添增絢麗的華彩。
三、十方念佛眾生莊嚴凈土
由吾人一念心性,豎貫過去、現在、未來三際,橫裹十方虛空。全性起修,果中有因;全修在性,因中有果。心性融通世出世間萬法。是故即今念佛之心,便是現今當來西方寶池蓮華受生之時。十方眾生幸聞凈宗念佛法門,信愿持名,西方極樂世界七寶池中便有一朵蓮蕊顯現,蓮蕊上標有念佛人的名字。這不可思議的蓮蕊出現以后,其大小光色,與念佛行人的功行勤惰呈正比例相關。如果念佛人中途疑悔退轉,功夫怠荒,蓮花隨即萎落。且此蓮花枯榮由心回轉,過去、現在、未來三際,相即相入,妙德難思。另外,他方念佛人至心念佛音聲,能通過不可思議的光訊通道,以獨特同質的音符,匯入西方凈土的妙音交響樂中?梢娛侥罘鸨娚旁赋置,備修六度萬行,既是積累往生的資糧,同時也在莊嚴西方凈土。心包法界,自性功德不可思議。
西方極樂世界是法界最具開放性與自由度的凈土,因而吸攝十方圣凡參與莊嚴凈土的程度也最為深廣。西方凈土與十方世界如帝網千珠,珠珠互攝,阿彌陀佛的光明與十方念佛眾生的心光,光光互融。因之,西方極樂世界成為超勝諸佛的凈剎,亦屬順理成章之事。
以上依據圣言量,詮釋西方凈土本體論,其本源義理,乃如來果覺境界,唯佛與佛方能究竟。吾輩凡夫,惟只仰尊圣言量,略作界說,未敢師心自用,任意發揮。然而有限的探討對吾輩凈業行人亦有無窮的受用。經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了達阿彌陀佛建立極樂世界之因,若已經往生彼國者,若當來往生彼國者,皆悉能圓成無上佛果,到達涅槃常樂我凈處。何以故?這些眾生具大乘正定聚(圓教初住)的智慧。如果是邪定聚(信外凡夫)與不定聚(七信以還位)的眾生,不能憑依自己的世智聰辯了知西方極樂世界建立之因。是故吾輩凈業行人依據圣言量,如理思惟:從文字般若起觀照般若。如能以般若慧光,如理洞悉西方凈土本體論,即可決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決定圓證無上正等正覺。釋尊如是授記,吾人亦應如是信受。
第十三章 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
西方極樂世界是實報莊嚴土,又稱一真法界、無為涅槃界、不思議解脫境界、最理想的樂園、第一義諦妙境界相等。西方凈土作為一種對襯娑婆穢土的至極真善美慧的參照系,一則助成十方眾生的厭欣心,二則提供念佛行人的修持增上緣。清涼國師曾云:聞華藏世界海的廣博莊嚴,便能破無明惑。凈宗念佛法門亦復如是。常以西方凈土依正莊嚴熏習自心,便可顯發吾人本具的自性莊嚴,托事顯理,住相證果,因心果覺,妙感難思。所以,討論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不僅具有認識意義,更具有修持上的價值。茲具述如次:
第一節 西方凈土依正莊嚴概況
西方極樂世界依正二報,嚴凈光麗,形色殊特,窮微極妙,無能稱量?v然以出過辯才天女微妙舌根,稱揚贊嘆西方凈土種種莊嚴功德,亦不能總為宣說。古印度天親菩薩在《
往生論
》中,將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概分為三類二十九種功德成就:一者彼佛國土莊嚴功德(凡有十七種),二者阿彌陀佛莊嚴功德(凡有八種),三者彼諸菩薩莊嚴功德(凡有四種)。每種功德成就均以偈頌加以精要的概述。天親菩薩這個概分縷述,既可作為西方凈土依正莊嚴的總體框架,又可作為行人觀想的材料,茲列表如下:
1. 西方凈土莊嚴功德
序
種 功德成就類 偈 頌
1 清凈功德 觀彼世界相 勝過三界道
2 量功德 究竟如虛空 廣大無邊際
3 性功德 正道大慈悲 出世善根生
4 形相功德 凈光明滿足 如鏡日月輪
5 種種事功德 備諸珍寶性 具足妙莊嚴
6 妙色功德 無垢光焰熾 明凈曜世間
7 觸功德 寶性功德草 柔軟左右旋
觸者生勝樂 過迦旃鄰陀
8 三種功德
(1)水功德 寶花千萬種 彌覆池流泉
微風動華葉 交錯光亂轉
(2)地功德 宮殿諸樓閣 觀十方無礙
雜樹異光色 寶欄遍圍繞
(3)虛空功德 無量寶交絡 羅網遍虛空
種種鈴發響 宣吐妙法音
9 雨功德 雨華衣莊嚴 無量香普熏
10 光明功德 佛慧明凈日 除世癡暗冥
11 妙聲功德 梵聲悟深遠 微妙聞十方
12 主功德 正覺阿彌陀 法王善住持
13 眷屬功德 如來凈華眾 正覺華化生
14 受用功德 愛樂佛法味 禪三昧為食
15 無諸難功德 永離身心惱 受樂常無間
16大義門功德 大乘善根界 等無譏嫌名
女人及根缺 二乘種不生
17 一切所求滿足功德 眾生所愿樂 一切能滿足
2.阿彌陀佛莊嚴功德
序
種功德成就類 偈 頌
1 座功德 無量大寶王 微妙凈華臺
2 身業功德 相好光一尋 色像超群生
3 口業功德 如來微妙音 梵響聞十方
4 心業功德 同地水火風 虛空無分別
5 大眾功德 天人不動眾 清凈智海生
6 上首功德 如須彌山王 勝妙無過者
7 主功德 天人丈夫眾 恭敬繞瞻仰
8 不虛作住持功德 觀佛本愿力 遇無空過者
能令速滿足 功德大寶海
3.彼諸菩薩莊嚴功德
序
種功德成就類 偈 頌
1 不動應化功德 安樂國清凈 常轉無垢輪
化佛菩薩日 如須彌住持
2 同時遍至功德 無垢莊嚴光 一念及一時
普照諸佛會 利益諸群生
3 無余供贊功德 雨天樂華衣 妙香等供養
贊諸佛功德 無有分別心
4 遍示三寶功德 何等世界無 佛法功德寶
我皆愿往生 示佛法如佛
謹依表中所示,具體闡釋如下:
第二節 西方凈土依報莊嚴功德
西方極樂世界依報莊嚴從阿彌陀佛無漏清凈心中流出,一毛一塵皆稱真如法界,法法全彰,具無邊妙德。西方凈土依報莊嚴可分為三大類:一者地下莊嚴,二者地上莊嚴,三者虛空莊嚴。天親菩薩開為十七種功德莊嚴,茲謹依凈土經典所載,略作介紹。
一、清凈功德
觀彼世界相,勝過三界道。
觀察安樂世界清凈相,勝過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的相狀。阿彌陀佛因地見三界是虛偽相,是輪轉相,是無窮相,乃凡夫流轉之暗宅,天人的苦樂雖有不同,壽命修短暫異,統而觀之,莫非顛倒不凈。法藏菩薩悲心欲置眾生于不虛偽處,于不無窮處,得畢竟大清凈安樂處,是故起此清凈功德莊嚴。
清凈是西方極樂世界的總相,其余十六種莊嚴是別相,是清凈功德總相的延伸與注釋。清凈是真善美慧的終極統一。在佛法中,離虛妄分別即是真,離濁惡情執即是善,離染污散亂即是美,離昏蒙暗冥即為慧。西方極樂世界正是至極真善美慧的結晶。
西方凈土非三界所攝。彼國眾生皆是蓮華化生,無有淫欲,故非欲界;彼佛國土,黃金眾寶為地,屬地居,故非色界(此土色界四禪天,皆是空居);彼國天人,容色微妙,皆有三十二相,有形色,故非無色界。阿彌陀佛因地考察十方佛剎的情形,對輪轉三界六道的苦難眾生,生起無限憐愍之心,大愿成就清凈莊嚴的極樂世界,令十方眾生得到究竟的安樂。安樂是法藏菩薩慈悲正觀之所生,阿彌陀如來神力本愿之由建。一切業力凡夫緣由西方凈土安樂之特質,而長揖輪回,伏斷煩惑。三界系縛之業力,畢竟不牽,則是不斷煩惱得涅槃分,誠為不可思議。
二、量功德
究竟如虛空,廣大無邊際。
阿彌陀佛因地,見到他方剎土三界狹小,或城埠敗壞,坑坎崎嶇;或崇山峻嶺,或河渚溝壑,到處遍布;或雖有宮殿樓閣,但都是逼迫狹迮得很;或雖有土地田園,但不寬廣,而且都是沙礫荊棘;或想有平直廣長的大道,可是只見到彎曲短促的小徑;或冀親友常得見面,可是山河隔絕障礙,近而難逢;或想世界大同,可是各國分離,各有疆界,甚至彼此侵奪,戰事不息。像有如此種種拘礙局限的事,因此法藏菩薩發此莊嚴量功德愿,務令我成佛的國土,究竟如虛空,廣大無邊際。
十方眾生往生者,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雖無量無邊,畢竟常如虛空,廣大無邊際,終無擁擠塞滿時。何以故?西方極樂世界的空間性質是法性不可思議的無窮大,常如一法,無增無減。譬如大海為水中王,江河湖泊眾水匯入大海,大海水不見多;江湖眾水流向他處,大海水亦不見少。西方凈土乃稱法性的無窮大,所以,西方凈土重重無窮的空間,可以容納無限多的往生者。
究而言之,由法性空顯現的西方凈土,本無空間的分別,故能廣狹自在,一毛塵容十方佛剎。維摩丈室,放置三萬二千高廣獅子座,綽綽有余(此尚屬比量大);西方凈土稱法性的現量大,如虛空無邊無際,能容納無數眾生。證知阿彌陀佛愿力不可思議,西方凈土——實報莊嚴土的功德不可思議。
另外,西方凈土諸往生者,由阿彌陀佛愿力加持,蓮華化生,悉受清虛之身,無極之體。類等光磁,無有骨肉的質礙,亦不占固定位置。猶如花之香氣,日之光亮,往生者數量再多,亦無空間擁擠之滯。彼國人天,若意欲宮殿樓閣,若廣一由旬(一由旬等于40里),若百由旬,千由旬萬由旬,隨心所成。人人都能如此。又十方世界眾生愿往生者,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一時一日之頃,算數所不能知其多少,而極樂世界常若虛空,無迫迮相。彼國眾生,住如此虛空之量中,志愿廣大,亦如虛空無有限量。極樂世界國土之量,能拓寬眾生的心量,何可思議?
三、性功德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
阿彌陀佛因地,見到有些國土的眾生,以愛欲故,則有欲界;以攀緣系著禪定故,則有色界;厭舍色身故,則有無色界。此三界依報皆是違背清凈法性所感生。在此三界中,生死輪回,有如長夜大夢。在夢中時,不知三界是火宅,唯有東西走戲,不知求出三界,實在是可憐愍者。因此,法藏菩薩不忍眾生苦,興起大悲心,發愿我成佛時,要以無上正見的菩提覺道,修集無漏(煩惱)的出世善根功德,成就超出三界的凈土。由于安樂凈土從此大悲心所生故,所以大悲為凈土之根。
性含多義。1)性是本義。言安樂凈土隨順法性,不乖法本。2)積習成性。指法藏菩薩積功累德,集諸波羅蜜積習所成。3)性指圣種性。追溯法藏菩薩于世自在王佛所,心開意解,悟無生法忍,爾時位名圣種性(登地菩薩)。于此圣種性中,起發四十八大愿,修起西方佛剎,即曰安樂凈土。是彼因所得,果中說因,故名為性。4)性是必然義、不改義。如海性一味,百川眾流入者,必為一味,海味不隨百川水味所改。安樂凈土諸往生者,無不凈色、無不凈心,畢竟皆得清凈平等無為法身,以安樂國土清凈性成就故。
如迦羅求羅蟲,其形體微小,若得大風所灌,身體脹大猶如大山,隨著風的大小,其身形亦隨之大小。生極樂世界的眾生亦復如是。往生到彼正道世界,即可成就如阿彌陀佛那樣的大慈悲的出世善根,入大乘正定聚。亦如迦羅求羅蟲,原來本是小身,因風力故而得大身,誠為不可思議。
四、形相功德
凈光明滿足,如鏡日月輪。
阿彌陀佛因地,見到此土一四天下中有須彌山,山腰有日月晝夜運行,可是日月的光明,只照所行到的一方,不能照到周圍的其他三方面。如東半球是白天,西半球是晚上,這是不理想的。又看到娑婆國中,眾生福報薄,每至夜晚,到處一片黑暗。雖然在居住的屋宅,燃燈點燭,或用電燈來照明,但是燈光還是照近不照遠,最多能照到周邊百尺左右。因此,法藏菩薩發愿,他成佛的剎土,到處光明圓滿,而且都是清凈的光亮。有如日月本體,自然具足的光能,是從眾生及所有萬物的自體中,自然顯發,遍照十方,不相障礙,無有間斷。
西方極樂世界萬物的體性,悉皆清凈端嚴,外顯光明華麗,清凈光明有如明鏡之清澈,如日月之光輝,遍一切處。西方凈土的正報(天人圣眾)與依報(樓閣樹林寶地等)的自體中,自然顯發光明,遍照十方,光光互攝,不相妨礙,光明熾盛。所以西方凈土雖有日月星辰,卻顯不出精光,在虛空中住,亦不回轉運行。
極樂世界一一景物,無非光合之相。阿彌陀佛自性光明稱性變現無數美的形狀,或圓形(蓮華、光臺),或長短方圓諸形狀,或青黃赤白諸顏色,或樂器、或靈禽、或清風等,任運變現,由無而有,從有轉空,妙德難思。西方極樂世界萬物,光色晃曜,盡極莊嚴華麗,結構的和諧與萬物自體光明令西方極樂世界透顯至美的神韻。
修忍辱能得容貌端正,這是如影隨形的自然因果律。十方眾生一得往生極樂世界,無有瞋恚與忍辱的因果殊差。人天的色像,平等地有著佛的妙絕相好,此乃清凈光明加持力所致。西方凈土依正的光明不屬心性變化,而能成辦心性變化之事,誠為不可思議。
五、種種事功德
備諸珍寶性,具足妙莊嚴。
阿彌陀佛因地,見有國土中,眾生資生的衣食住行用品,無非泥土木石,粗劣不堪。而且想要雕金鏤玉的器皿,總是不盡人意,每每千般經營造作,受盡辛苦。所以法藏菩薩不忍眾生苦,緣起大悲心,發愿要成就種種事皆微妙莊嚴的凈土,令眾生的衣食住行等資生用具應念而至,珍寶具足不必經營,互相忘情于自然之樂,與凈土諸上善人,攜手共行于化度眾生的佛事,彼此同得于究竟涅槃的佛果。
西方極樂世界萬物悉以種種珍寶構成,無量珍寶具有種種不同的排列組合,致令西方凈土景物具足清凈微妙莊嚴。形相功德表明西方凈土形相的體性是凈光,而形相的構件是珍寶,并和合百千種妙香。凈光、珍寶與妙香致令極樂世界萬物窮微極妙。
極樂世界的地面寶樹、樓觀欄楯、講堂精舍,悉皆七寶(無量珍寶)自然合成;妙衣瓔珞、華果鈴鐸等,悉以珍寶化成。珍寶不僅呈固態,而且還呈現液態。凈土寶池一一池水,七寶所成,流注華間,尋樹上下。西方凈土種種事,或一寶、或十、百、千種珍寶,隨心稱意,無不具足。若欲令珍寶由有化無,眾寶便自然應念化沒。心得自在,有逾神通,安可思議。
縱使以工藝精湛著稱的毗首羯磨天人(帝釋之臣),積思竭想亦無法構圖模制出來。西方凈土種種事功德,是由阿彌陀佛無漏清凈本性所成就。心凈則佛土凈,是故言備諸珍寶性,具足妙莊嚴。
六、妙色功德
無垢光焰熾,明凈曜世間。
阿彌陀佛因地,見到有些國土,彼此優劣不同,由此引發人我高下,是非愛憎,不平等之心,導致貪瞋癡等種種煩惱起現行,造有漏業,受三界生死輪回苦果,頭出頭沒,無有了期。是故法藏菩薩興大悲心,起平等愿,愿我國土光焰熾盛,于一切佛土最勝第一,生我國者,容色微妙,非天非人,皆有三十二相,皆當究竟一生補處。安樂凈土的金光,從阿彌陀佛離垢凈業所生,清凈無不成就。
西方極樂世界的種種顯色,悉皆瑩潔無垢,光明熾盛,照曜一切世間,普攝九法界眾生。色彩訴諸視覺,是人們認知外境的初始印象。色彩表現活動、變化、節奏、均衡、深度、幅動、協調等,與人的心靈關聯甚大。極樂世界的景物以金黃色作為原色基調。此金黃色任運變現無量色,形成多樣化統一的視覺景觀,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同時亦能顯發諸往生者的性德慧光。
極樂世界諸往生者皆具紫磨真金色,寶樹蓮華悉由珍寶合成,或呈對應光色: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或呈相配之光色:琉璃色中出金色光,玻璃色中出紅色光,瑪瑙色中出硨磲光,硨磲色中出綠真珠光。冷暖光色相間,互映相輝,由心回轉。而在空中飛翔的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等,又以絢麗色彩為極樂世界平添一道動態的神妙景致。
西方極樂世界的萬物色彩,華麗輝煌,其明亮度、純凈度以及調和度,非言語所能描摹,勝過三界所有的光色。其光明照曜事物,則映徹表里;其光明照曜心識,則終盡無明。光明為佛事,妙德難思。
七、觸功德
寶性功德草,柔軟左右旋。
觸者生勝樂,過迦旃鄰陀。
阿彌陀佛因地,見到有些國土,雖然有貴重的金玉七寶,眾生摩挲喜愛。但寶性堅硬,只能作首飾器具等,不得制成衣服來穿。就算有很名貴的珍珠,也只能供人當為明鏡來玩賞,絕不能用作敷在床上的臥具,可以安息疲勞的身體。這樣看來,珍寶對人的身體及眼睛,不能同時有樂受和利益,豈不成為互相矛盾嗎?所以法藏菩薩發愿,使他成佛的國土中,一切人天大眾,六根接觸六塵,同時都有和樂的感受,沒有違逆的苦受。彼國中的七寶,乃至無量眾寶,都是具足柔軟的本性,使人既可悅目觀賞,又可作衣飾披服;既可莊嚴,又有實際的受用。迦旃鄰陀是天竺國一種柔軟草的名稱,觸摸這種柔軟草能生起快樂的感受,是故以此草來譬喻。觸摸迦旃鄰陀草生起染著的樂受,而觸摸西方凈土柔軟的七寶,能生清凈無著的法樂,伏滅惑業,開顯智慧。訴諸觸覺的地水火風乃至光影,均能令往生者獲得法喜,增長菩提善根。一根遍對一切塵,一塵遍悅一切根,根根塵塵無不稱性融通,自在無礙。
西方凈土黃金地面,覆蓋著適意的樹花,亦柔軟光潔,如兜羅綿,足履其上,沒深四指,隨足舉已,還復如初。八功德水即是液態的珍寶,往生者沐浴其中,開神悅體。身觸光明,身意柔軟,善根增上。乃至接觸到菩提樹的光影,亦得六根清澈,無諸惱患,住不退轉,至成佛道。清風徐來,吹拂往生者的身體,安和調適,所受快樂猶如煩惑斷盡的阿羅漢。諸往生者安享勝妙觸樂時,不生貪戀執著之心,受樂而無樂想,自心清凈,斷除煩惱,增長功德,成就道業,以觸塵妙樂而修道證果,此事如同愛作菩薩度生之事。愛作菩薩形容端正,令人生起染著心,而愛作菩薩能令生染著心的眾生或生天上,或發菩提心?梢姲浲臃鹕魄稍富鄄豢伤甲h。
八、(水地空)三種功德
地、水、火、風、空五大屬色法,是依報的構件。真如不變之體中,具性善性惡;真如隨緣時,因染凈業而有善惡之用。地大能隨佛界凈心,造作佛身修善之色,正報有八萬四千相好,依報有七寶為地等;水大依清凈之緣,則池流八德,隨意淺深;風大依清凈之緣,則八種清風,和適舒暢;空大依清凈之緣,則鈴網交絡,萬象莊嚴。西方極樂世界五大隨凈緣之莊嚴,亦即阿彌陀佛清凈心性之外顯。具述如下:
1. 水功德
寶華千萬種,彌覆池流泉。
微風動華葉,交錯光亂轉。
阿彌陀佛因地,見到有些國土,例如我們這個地球,江河大海的水,波浪洶涌,或冰塊橫流,沖擊成災;宇宙洪荒,令人心悸。法藏菩薩見此,興大悲心,愿我成佛的剎土,所有流泉池沼,都是與地面上的宮殿樓閣有適當的配合,不深不淺,大小適中;水面上遍布七寶蓮華作為莊飾;水池上下內外,眾寶的顏色很有次序,映照在水中;微風吹發的五音,自然彼此相和,光色與音聲,都不會雜亂;凡是接觸水并聞水聲的眾生,都得到身心安樂。
西方凈土的池水內具八種功德(八功德水),一者澄凈(異此土的渾濁),二者清冷(異此土的寒熱),三者甘美(異此土的咸淡劣味),四者輕軟(異此土的沉重),五者潤澤(異此土的縮腐褪色),六者安和(異此土的急暴),七者飲時除饑渴等無量過患(異此土的生冷),八者飲已定能長養諸根四大,增益種種殊勝善根(異此土的損壞諸根及增病淹溺等)。阿彌陀佛以果覺境界令往生者在享用池流德水時,顯發自性本具的八功德水。
西方凈土的池水,恒應沐浴者的意欲,廣作殊妙的佛事。諸往生者沐浴其中,意欲水之淺深、冷暖、緩急,其水一一隨眾生意;開神悅體,凈若無形;微瀾徐回,波揚無量微妙音聲。諸往生者欲聞佛法,或聞佛法僧聲、波羅蜜聲、止息寂靜聲、無生無滅聲、十力無畏聲;或聞無性無作無我聲、大慈大悲喜舍聲、甘露灌頂受位聲等,隨諸往生者根性好樂,宣說應機之法。其愿聞者,輒獨聞之;所不欲聞,了無所聞。如是池水,即乃佛水。此水為佛事,不可思議。
2. 地功德
宮殿諸樓閣,觀十方無礙,
雜樹異光色,寶欄遍圍繞。
阿彌陀佛因地,見到有的國土很不稱意。例如此土,崇山峻嶺,深谷懸崖,山上處處有枯死的樹木;遍地荊棘,崎嶇荒僻,更有一望無際水天相連的茫茫滄海,令人膽戰心驚。法藏菩薩見此,興大悲愿,愿我國土,地平如手掌,宮殿樓閣,有如明鏡,十方世界都納入樓閣的壁柱上,映現清晰,寶樹欄網,地面虛空,互為嚴飾,互相映照。
從地面形態來看,西方凈土寬廣平正,不可限極。無大小江海、丘陵坑坎、荊棘沙礫、須彌土石等山。唯以自然七寶、黃金為地;蛞粤鹆榈,黃金作道路;或以雜寶為地,琉璃作道路;或以紫金白銀為地,百寶作道路;或以不可說寶為地,還以不可說寶作道路;自然而有種種的排列組合。如是柔軟之寶,轉相間雜,轉共合成,轉相映曜,轉相顯發,光光色色,各各不同,而無雜亂,極具美感。眾寶合成的地面,如清凈明鏡,十方國土凈穢諸相,善惡業緣,一切悉于寶地間顯現,凈土天人見證此事,止惡揚善之情,自然成就。又有各類飄華散落地面,隨色次第,自然而成美麗的圖案,柔軟光潔,猶如地毯,微妙舒適。
從地下莊嚴來說,極樂世界的琉璃地下,有金剛七寶金幢,擎琉璃地,其幢八方,一一方面,百寶所成;一一寶珠,有千光明;一一光明八萬四千色,映琉璃地,如億千日;熾盛顯赫,流光溢彩,映絕日輪。金幢形狀方楞具足,根基中正,穩健如山。與琉璃地,交相輝映。
從地上莊嚴來看,極樂世界周滿眾寶蓮華,微妙香潔;七寶泉池,星羅棋布;岸邊無數栴檀香樹,吉祥果樹,華果恒芳,修條密葉,交覆于池。下從地際,上至虛空,有無量無數的宮殿樓觀,諸往生者憩居其內,熙怡快樂。宮殿內外,光瑩如鏡。墻壁檐柱上,處處徹見十方佛國,顯示一法具一切法的殊勝妙用。極樂世界行樹欄楯(行樹表慧,欄楯表戒),井然有序,此諸寶樹,由一寶二寶乃至無量寶自然合成。樹量彌高,縱廣彌闊,行行相當,葉葉相次,華果眾多,神變非一。寶樹間亦如一大彩色屏幕,能隨念映現十方無量世界,其清晰度猶如手持明鏡睹其面像。諸寶林樹,皆從阿彌陀佛無漏心中流出,故無生死漸長之情狀。其諸蓮華泉池,樓閣幢幡,亦是阿彌陀佛無漏性德所成就,妙用無窮。
從上面對極樂世界地面形態、地下莊嚴與地上莊嚴的簡略描述中,可知西方凈土的地功德,不僅具有賞心悅目的審美價值,而且能幫助往生者修道證果。此影為佛事,安可思議。
3. 虛空功德
無量寶交絡,羅網遍虛空,
種種鈴發響,宣吐妙法音。
阿彌陀佛因地,見到有些國土,虛空中常有煙云塵霧,把本來寧靜的太虛面目,遮蔽不現。更有震烈的大雷、冰雹乃至隕石,從空中降下。不吉祥的天火,彎弓似的虹霓,每每由虛空中出現,令人憂慮百端,毛骨悚然。法藏菩薩見此,興大悲心,愿我國土,有七寶交絡的羅網,遍覆虛空,網上掛有鈴鐸,風吹鈴鐸發出的音聲,和諧合律,鳴宣佛道妙法。
西方凈土的菩提樹與七寶林樹上,悉皆彌覆著妙真珠網,一一樹上有七重網,一一網間,有五百億妙華宮殿,其華麗程度如梵王宮殿,諸天童子,自然在中,顯示出極樂世界身土不二的妙境。樓觀堂舍上面,亦同樣羅覆著珍妙寶網,懸諸寶鈴,明妙無比。
極樂世界虛空莊嚴神妙莫測,悉由光明為體作變現。凈土景物諸珍寶,一一各出五百色光,一一光明如華如星如月,上涌虛空,化作光明之臺。光臺兩邊,又有光明變現的樓閣與百億華幢。八種清風從光明而出,鼓動虛空中的無量樂器,演說佛法音聲,清暢哀亮,微妙和雅,令人嘆慕。
各色靈鳥飛翔,晝夜六時,出和雅音,演暢妙法。給極樂世界平添無限生機,亦令凈土圣眾生起希有心、平等心、菩提增上心。彼土眾生,聞到靈鳥說法之音,皆悉念佛念法念僧。如是眾鳥,皆是阿彌陀佛光明變化所作。
極樂世界虛空中,亦有眾多妙華飄散,其中有極樂本土樹華之飄墜,有他方菩薩天人散華以作供養,有極樂本土圣眾自然變現之華,供養阿彌陀佛。晝夜六時,雨天曼陀羅華,賞心悅目,開神啟悟,西方凈土可謂是花卉博覽園。
極樂世界萬物皆以無量寶香合成,萬種溫雅德香,恒常彌漫在西方凈土,寶香與妙華一樣,巧作佛事,能令聞者,塵勞垢習,自然不起,菩提善根,時時增長。西方凈土虛空功德寓佛事于美的享受中,諸往生者任運深得法益,此聲為佛事,焉可思議。
綜上所述:西方極樂世界功德莊嚴,具有全方位多層面立體性的特點,舉體是美不勝收、妙不可言的解脫境界。隨文作觀,尚能獲得良深法益,更何況真實徜徉于彼土。如是美妙殊勝的凈土,吾人宜應至誠求生。
九、雨功德
雨華衣莊嚴,無量香普熏。
阿彌陀佛因地,見到有些國土的眾生,想以名貴的華香幢幡寶蓋等供養三寶,增進自己的;,然囿于業重福薄,無力置辦,每每懊喪悲嘆,因此法藏菩薩便發起大悲心愿,在自己成佛的剎土,圓滿眾生供佛種福田的心愿,諸種供具應念而至,并無絲毫的短缺。雨適時而無洪濤之患,表安樂凈土無累情之物。故以雨作比喻。
極樂世界,風吹散華,遍滿佛土,隨色次第,而不雜亂。柔軟光澤,馨香芬烈。有眾寶蓮花,周滿世界,一一寶華,百千億葉。其華光明,無量種色。青色青光,白色白光,玄黃朱紫,光色赫然。煒燁煥爛,明曜日月,一一華中,出三十六百千億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億佛。身色紫金,相好殊特。一一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為十方說微妙法,如是諸佛,各各安立無量眾生于佛正道。蓮華為佛事,安可思議。
十、光明功德
佛慧明凈日,除世癡暗冥。
阿彌陀佛因地,見到有些國土的眾生,雖復頭頂上有日光明照,然內心卻為愚癡無明所暗蔽,沒有光明智慧相。是故法藏菩薩愿言,愿我成佛時,所有的萬物都有光明,這些光明能除愚癡暗冥,使一切眾生皆得入佛智慧,皆當成佛。令往生者沐浴妙光,伏斷煩惱,悟證佛智。
阿彌陀佛以光明作佛事,在自佛國土,助成諸往生者的道業;于他方世界,照攝念佛眾生往生凈土。極樂世界光明,從阿彌陀如來智慧報起,蒙光明照觸者,無明黑暗,終必消除。光明非智慧,而能有智慧之妙用,焉可思議。
阿彌陀佛光明妙德亦凝聚在六字洪名中,凈業行人執持佛號,即能感遇佛光,佛聲不斷光不斷,佛我聲光成一片。十方眾生信愿持名,蒙光往生,因光成佛。凈宗念佛法門之便捷,彌陀光明之妙用,可謂登峰造極。
十一、妙聲功德
梵聲悟深遠,微妙聞十方。
阿彌陀佛因地,見有國土,雖有世間善人,但此善人的名稱,傳布不遠,僅及一鄉一城一國。另有名聲雖較遠,但其事跡無非世間法,不算微妙;蛎暶钸h,但不能令眾生悟入諸法實相,超出三界輪回。有如上所說的幾種原因,法藏菩薩才發愿:要以妙聲功德莊嚴國土。若人只要聞到安樂凈土之名,必然會知道彼國阿彌陀佛不可思議本愿神力,油興往生見佛之心。即可如其所愿,往生彼國。
極樂世界的諸種音聲,皆如梵音清凈,能令聞者頓息熱惱,明心見性。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名聲遠播十方世界,十方眾生聞到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名字,至心信樂,欲生彼國,十念乃至一念,即可往生。一俟生彼土,花開見佛,悟無生忍,得不退轉,究竟成佛。證知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妙聲功德之殊勝。此以國土名字為佛事,安可思議。
法法平等,無有高下,然念佛法門能令凡夫帶業往生,橫超三界,速疾成佛,此乃阿彌陀佛不共之妙法,其功德利益最尊第一。是故十方諸佛推讓其德,俾令諸佛無邊功德海,悉入彌陀一佛之中;勸令十方眾生悉入阿彌陀佛一乘愿海,往生凈土,圓成佛道!
阿彌陀經
》云:“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于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笔街T佛稱贊,始能令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名聞遐邇,普攝無邊眾生,會歸西方凈土。此正顯阿彌陀佛諸佛稱名贊嘆愿之成就。若無此愿,吾人從何得聞阿彌陀佛名號功德與西方凈土清凈莊嚴?若聞所未聞,又何由發起求生彼土之勝愿?可見妙聲功德寓意之深遠。
十二、主功德
正覺阿彌陀,法王善住持。
阿彌陀佛因地,見到有些國土,設若羅剎做國王,那個國家必然彼此殺害,互相吞啖,這樣便成為羅剎鬼國了。若轉輪圣王出世,必以十善業道教化眾生,則民眾相觀為善,國泰民安,祥和無慮。所以國王是一個國家興衰治亂的根本。由此法藏菩薩發愿,愿我成佛的國土,經常有佛住世,以佛法教化攝受眾生,相續不斷,盡未來際。住名不異不滅,持名不散不失。如以不朽藥涂種子,在水不爛,在火不焦,得因緣則生。何以故?不朽藥力故。若人一生安樂凈土,后時意愿回入三界教化有緣眾生,舍凈土命,隨愿得生他方國土。雖生三界煩惱稠林中,菩提種子,畢竟不朽。何以故?以經阿彌陀佛神力加持故。
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法王,能善住持西方凈土。幫助凈土圣眾速成正覺,攝受他方眾生往生極樂,不動道場,遍應十方,弘宣妙法,安立無量眾生于佛正道。
西方凈土盡未來際,皆是正法住世,悉由法王住持。當來曠遠不可計劫,阿彌陀佛化緣即盡,當般涅槃。阿彌陀佛般涅槃后,正法住世等佛壽命。阿彌陀佛正法滅時,觀世音菩薩即示現成佛,號普光功德山王如來,其佛國土,名眾寶普集莊嚴。又經無量劫后,普光功德山王如來化緣即盡,當般涅槃,法滅盡已,大勢至菩薩示現成佛,號曰善住功德寶王如來,永無涅槃時。證知西方極樂世界佛佛相傳,悉由法王住持,無有像法末法。
阿彌陀佛住持西方凈土,將來示現涅槃,觀音勢至繼位傳燈,如此事相乃是佛與眾生機感互動之現象,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從深層理體來看,西方三圣一體無二,雖說觀音勢至繼法王位,實則與阿彌陀佛住持說法無二無別。這充分體現出阿彌陀佛住持西方極樂世界的大善巧,值得吾人深思。
十三、眷屬功德
如來凈華眾,正覺華化生。
阿彌陀佛因地,見到有些國土的眾生,從母胎出生,整個身體,無非是骨肉筋血,在胞衣中長成。又在母腹中與糞尿共處,種種不凈;蛞姷饺徘涞母哔F人物,往往生出精神錯亂或疑狠妒嫉兒子,或愚弱無能者與下賤的女人,每每能生出超絕出眾的人才。如是父子智愚、貴賤相殊的情形,遇到別人的嘲諷與輕視,自然會覺得很恥辱與慚愧。所以法藏菩薩發愿,要使他成佛的國土,所有人天大眾及三乘圣賢,完全由如來的清凈正覺蓮華中出生。沒有善惡好丑智愚貴賤的差別。更不會有稱譽或毀辱的事,菩提眷屬清凈平等。
蓮華是十方念佛行人的托質之所。是卸卻凡夫軀殼的玄妙宮殿,安養慧命之神奇舍宅。蓮華極具凈宗表法內涵,蓮華因果同時,花開果現,猶如念佛時即見佛時,見佛時即成佛時;又如求生時即往生時,往生時即度生時。另外,蓮華的隱顯隨宜,主伴相參,勝劣分明,動靜一源,感應冥符等特質,均與凈宗念佛法門關聯甚密。
西方凈土諸往生者,得阿彌陀佛威神愿力加持,如佛色相,清凈莊嚴,顯發自性功德,神通自在,凈土經典廣贊極樂世界天人圣眾自利利他的殊勝功德,顯示主伴圓融具德的妙旨。阿彌陀佛色像就像大圓鏡,吾人身體就如摩尼珠。阿彌陀佛的法身入我身中,我身常入彌陀軀。阿彌陀佛與眷屬一體無二的狀況,令諸往生者獲得極其超勝的功德。同一念佛無別道,通乎法界皆兄弟。眷屬無量,焉可思議。
十四、受用功德
愛樂佛法味,禪三昧為食。
阿彌陀佛因地,見到有些國土的眾生,為了維持生命,及得到豐厚的衣食享受,往往不擇手段,弱肉強食,殺害眾生,冤冤相報,無有了期,殊可悲痛!是故法藏菩薩興大悲愿,愿我國土,以出世的禪定為食,永絕其他世間有漏的飲食。極樂世界諸人天常在正定中,由禪定三昧所現百味飲食,以定中意識見色聞香,身體便感受舒適喜悅,再無須其他飲食。飲食用訖,自然化去;如欲需用,又復現前,自在如意。
諸往生者在物質與精神諸方面,均能獲得自在圓滿的享受。在物質生活方面,眾寶妙衣、冠帶瓔珞、七寶缽器、百味飲食、珍妙舍宅、蓮臺輪寶等衣食住行資生用具,悉皆應念現前,無不滿足。極樂眾生以佛法味,禪及諸三昧為食(法喜食),無須段食來資養生命,只是由于習氣使然,故有飲食隨念現前之事。一念回光,實無食者。不食而資命,是乃阿彌陀如來滿足本愿故。乘佛愿為我命,焉可思議。
在精神享受方面,極樂圣眾最大的快樂是聞法之樂。西方凈土中,有情(正報)與無情(依報六塵),悉能演暢妙法,極樂世界天人圣眾隨時聆聽佛法,獲得殊勝法益。西方凈土亦是音樂之都,諸往生者隨其意欲,隨時隨處都能欣賞到雅正的音樂。影視欣賞亦能在寶樹間,壁柱上,隨時駐足(或趺坐)而得到視聽滿足。游方參學的雅致亦能得到盡興的滿足。于一食頃,能到十方佛剎觀光游歷,供佛聞法,弘法利生,可謂盡逍遙灑脫之極致。
對比娑婆世界物質的匱缺,競爭的嚴酷,精神生活的貧乏與扭曲,極樂世界受用功德不可思議,阿彌陀佛隨順眾生渴求幸福美滿的意欲,給予究竟圓滿的快慰。吾人應求往生彼土,安享現成福報。
十五、無諸難功德
永離身心惱,受樂常無間。
阿彌陀佛因地,考察十方佛國,見到有些剎土的眾生,常受苦難的煎迫。譬如娑婆世界眾生即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與五陰熾盛。此八苦恒常逼惱眾生身心。身為苦本,心為惱端,恒常纏縛眾生。寵辱無常,樂極生悲。八難是地獄難、畜生難、餓鬼難、長壽天難、北郁單越難、盲聾喑啞難、世智辯聰難、生在佛前佛后難。此八難障礙眾生見佛聞法修道的機緣。由是阿彌陀佛發愿,要令自己成佛的國土,無有眾苦諸難,但受諸樂,不聞三途惡惱苦難之名;尚無假設,何況實苦,但有自然快樂之音,是故西方凈土名為極樂世界。
極樂世界無有八苦,具言之:彼國蓮華化生,則無生苦;寒暑不遷,則無老苦;身離分段生死,則無病苦;壽命無量,則無死苦;無父母妻子,則無愛別離苦;諸上善人同會一處,則無怨憎會苦;資生用具應念而至,則無求不得苦;觀照空寂心得清涼,則無五陰熾盛苦。西方凈土亦無三苦(苦苦、壞苦、行苦),諸往生者離欲清凈,則無苦苦;依正二報,無衰無變,則無壞苦;超過三界,則無行苦。
極樂世界無有八難,具言之:西方凈土諸往生者,無貪瞋癡三毒之因,不造惡逆之業,故無地獄餓鬼畜生三途之難;聽聞正法入正定聚,不墮無想,故無長壽天難;雖受極樂,而常受佛教化,故無北郁單越難;六根清凈,明利黠慧,故無盲聾喑啞難;阿彌陀佛今現在說法,經無量劫后,觀音勢至次第補法王位,故無佛前佛后難。而極樂世界諸往生者,有身有心,而受樂無間,安可思議。
極樂世界無諸難功德,令十方苦難眾生油生無限神往,世紀末的現代娑婆眾生,舍往生西方凈土一途,欲求遠離身心逼惱,免除天災人禍的恐懼,常受安樂,不可得也。吾人對此應有清醒的認識與高度警覺。
十六、大義門功德
大乘善根界,等無譏嫌名,
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
大義門即是大乘義門。如人進入城市,得門則入。若人得生極樂世界者,是則成就大乘之門。阿彌陀佛因地,見有國土,雖有佛如來賢圣等眾,由于國土惡濁故,佛不得已由實施權,方便將一乘法,分別說為三乘。是故法藏菩薩愿言:使我國土所有生者,皆是發大乘心的菩薩,同享大乘平等法味,同證無上正等正覺。平等一相,絕對沒有二乘、女人、根缺人等可譏嫌的體相與名稱。
大義門功德顯示阿彌陀佛究竟濟度眾生的悲智。十方佛剎中,尤其在娑婆忍土,發心固且不易,障道因緣尤多。欲護持菩提心不退墮,實非易事。諸佛慈悲油興護念佛弟子修行令其不退。阿彌陀佛安立西方凈土,實為接引十方五乘根性的眾生往生彼土,令其速成佛果。如聲聞以實際(偏真涅槃)為證,計不應更生佛道根芽。而阿彌陀佛以本愿不可思議神力,攝令生到彼土。又復以威神愿力生起此類聲聞無上道心。譬如鴆鳥入水,魚蚌咸死;犀牛觸之,死者皆活。如此不應生起的菩提心芽而令生起,甚為奇特。又十方眾生,修小乘戒行,愿往生者,亦可得蒙彌陀愿力加持,往生凈土。但到彼土先證小乘果位,證小乘果位已,即轉向大乘,一轉向大乘以去,更不退生二乘之心,故名二乘種不生?梢姵删屯,就等于穩操成佛的勝券,大乘之門完全敞開。有如是殊勝利益,所以十方恒沙諸佛,殷勤勸勉吾人,當信是不可思議一切諸佛所護念的凈土法門。
十七、一切所求滿足功德
眾生所愿樂,一切能滿足。
阿彌陀佛因地,見有國土,或有名高位重的眾生,樂欲隱逸遁世而不可得;或種性鄙劣,欲出人頭地而無望;或壽命修短由業力所制,不由自己主宰,如阿私陀仙人。有如是等為業風所吹,不得自在。是故法藏菩薩愿言,使我成佛的國土,滿足諸往生者的一切意愿,獲大自在。
西方極樂世界能滿足十方九法界眾生各種層次的需求,諸如:女人大多厭女羨男,所以凈宗有臨終往生轉女成男以滿其愿;三途眾生悉愿出離苦報,所以彼國以無三惡道以滿其愿;眾生趨樂避苦,希求長生不死,彼國以無有眾苦但受諸樂,個個壽命無量以滿其愿;諸天逸樂,難免輪回,彼國以永脫輪轉,勝過三界之樂以滿天人所愿;他方剎土二乘根性難生佛道根芽,彼國能使聲聞復生無上道心,圓成佛道以滿其愿;大乘菩薩自力修道,動經無量劫,始得成佛,中途亦常退轉,彼國令往生者速證不退轉位,速證菩提以滿菩薩上求下化之愿等等?傊,如上十六種功德昭示:極樂世界悉能滿足十方諸往生者各層次的所有愿求。
一切所求滿足功德亦是阿彌陀佛愿力所致。極樂世界由阿彌陀佛性德所流現,性德開顯則有求必應。帶業往生的凡夫,得阿彌陀佛威神愿力加持,能得到與法身大士同等的神通享受。正如太子降生,安享榮華富貴,不是自己掙來的,而是現成安享父王之福報,諸往生者在西方凈土的情形,亦復如是?梢姵删屯鷥敉烈辉,就等于滿足一切愿。吾人應深契這個圓頓義理,由此發殷重心,傾一生心力專求往生,則一了百了。
綜上所述:西方極樂世界依報功德,無量無邊,贊莫能窮,上述十七種功德只是擷其有代表性者,作滄海一粟般的描述。略說極樂世界十七種莊嚴功德成就,示現阿彌陀如來自身利益大功德力成就,利益九法界眾生功德成就故。
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無盡莊嚴,乃第一義諦妙境界相。十七種功德,具有觀行境界之次第。第一種清凈功德——觀彼世界相,勝過三界道是總相,后十六種功德是別相。
十六種別相功德中,先觀察西方凈土的量功德(空間的廣袤);既知凈土之廣量,此量以何為體性,是故觀性功德(出世善根);此善根顯現何種相狀,所以次觀形相功德(凈光為體);既知形相,宜知形相由什么構成,是故次觀種種事功德(眾寶構成);既知種種事功德,宜知種種事外顯的妙色,是故次觀妙色功德(瑩潔無垢);既知妙色功德,此色有何觸受,是故觀觸功德(清凈柔軟);既知身觸,應知眼觸,是故次觀水功德(八功德水,適意說法),地功德(七寶合成),虛空功德(寶網交絡)三種功德莊嚴;既知眼觸,應知鼻觸,是故次觀雨功德(香氣普熏);既知身眼鼻等觸受,宜應離染著,是故次觀光明功德(慧光破癡暗);既知慧光凈力,宜知名聲遠近,是故次觀妙聲功德(名聲開悟眾生);既知聲名,宜知誰為增上,是故次觀主功德(阿彌陀佛善住持);既知有教主,誰為主眷屬,是故次觀眷屬功德(蓮華化生);既知眷屬清凈無染,宜知此眷屬如何受用,是故次觀受用功德(資生用具應念即至);既知諸往生者受用具足,宜知此受用有無厄難,是故次觀無諸難功德(唯樂無苦);既知諸往生者無有苦難,為何能免諸難,是故次觀大義門功德(純一菩薩法界);既知諸往生者悉發菩提心,宜知是否圓滿,是故次觀一切所求滿足功德(有求必應)。證知,十七種依報功德以大圓滿為終結。
十七種總相別相功德,具有內在的邏輯關聯,符合緣起律。令見聞者,不僅能釋除對西方凈土的種種疑惑,生起清凈信心,而且依此次第觀察凈土相狀,必定成就往生,其力用與《
觀經
》十六妙觀有異曲同工之妙。吾人觀想西方凈境,即是以佛法身熏習自心,真如熏無明,如是久久,自成革凡成圣之效用。吾人討論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深解義趣,增進觀力,便能獲得不可思議的法益。
第三節 西方凈土正報莊嚴功德
西方凈土正報功德包括阿彌陀佛莊嚴功德與諸菩薩圣眾莊嚴功德。正報莊嚴功德中有主有伴。阿彌陀佛是主,諸菩薩眾為伴,主伴圓融,如眾星拱北、綠葉紅花,相得益彰。茲分述如下。
一、阿彌陀佛莊嚴功德
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阿彌陀佛因地——法藏菩薩啟結四十八大愿后,于無量劫,積植德行,不起貪瞋癡欲諸想,不著色聲香味觸法,但樂憶念過去諸佛所修善根。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善護意業,清凈無染。久遠劫來,備修菩薩六度萬行,故圓成佛道時,感得身口意三業的殊勝果報。天親菩薩從阿彌陀佛無量功德成就中,擷取八種概述之。
1.座功德
無量大寶王,微妙凈華臺。
阿彌陀佛因地,見到他方國土,一生補處菩薩于最后一生,坐在吉祥草上面成佛。如釋迦牟尼佛便是如此。佛座只是普通的吉祥草,佛身又是老比丘相,使人見到時,不會生起增上信,增上恭敬,不生增上愛樂,由是不生增上修行,這對眾生來說,是莫大的損失。是故法藏菩薩愿言,我成佛時,要以無量大寶王,微妙清凈蓮華臺以為佛座,極盡華麗莊嚴之致。
《 觀經
》具載阿彌陀佛的華座形量:蓮華有八萬四千葉,每片蓮葉最小也有一萬里(250由旬),一一蓮葉有數百種珍寶異色,每一葉瓣,有八萬四千筋脈,猶如天然妙畫。每條筋脈輻射八萬四千道光明。一一蓮葉之間,有數百億摩尼珠王作莊飾,一一摩尼珠又放數千道光明,光明變現寶蓋,阿彌陀佛寶座的華色形量,超絕殊勝。
蓮華的臺座由能勝寶(釋迦毗楞伽寶)綴成,上面有金剛、赤色寶、梵摩尼等珍寶與妙真珠網作莊嚴校飾。蓮華臺上面,自然而有四支臺柱般的寶幢,一一寶幢,如百千萬億須彌山,極為壯偉挺拔。寶幢上彌覆著由五百億微妙寶珠綴成的幔幕,猶如夜摩天王宮的珠網。一一寶珠放八萬四千光,一一光又變現出八萬四千異種金色。一一金色遍灑極樂國土,處處變化,隨機緣變現種種稀有獨特的相狀;颥F金剛臺,或現真珠網,或現雜華云,于四面八方,隨諸往生者的根性欲樂,隨意變現,施作佛事。如是等事,出過數量。
如是華座妙德,本由法藏菩薩愿力所成! 觀經
》開示:若欲念彼佛者,當先作此華座想……此想成者,滅除五萬億劫生死之罪,必定當生極樂世界。
2.身業功德
相好光一尋,色像超群生。
阿彌陀佛因地,見到有的佛,其三十二相之一的身光,僅有一丈,與世間人比較起來,沒有多大的超勝。例如:世間的轉輪圣王,同樣也有三十二相,不過沒有佛的那么明顯而已。又如釋尊的堂弟提婆達多,也有三十相,唯少肉髻頂相及眉間白毫相二種,致令當時摩竭陀國的阿阇世王,心神迷惑錯亂,對提婆達多敬奉如佛,大施供養。再如佛世六師外道之一的刪阇耶,輕視世尊,公然敢與佛陀對抗。由此,法藏菩薩發愿,要莊嚴不可思議身業,使一切眾生信敬尊重,而獲離苦得樂之大利。
阿彌陀佛的相好光明,尊特殊勝! 觀經
》記載:阿彌陀佛身高六十萬億那由他恒河沙由旬,身如百千萬億夜摩天閻浮檀金色,眉間白毫,右旋宛轉,如五須彌山(一須彌山的高度有8萬4千由旬,縱廣亦爾),佛眼如四大海水,青白分明(一海有8萬4千由旬,四海共33萬6千由旬)。阿彌陀佛的周身毛孔演出光明,光明熾盛如須彌山,阿彌陀佛的圓光,如百億三千大千世界,于圓光中,顯現百億那由他恒河沙化佛;一一化佛,亦有眾多無數化菩薩以為侍者。阿彌陀佛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萬四千隨形好;一一好中復有八萬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舍。贊佛偈即依據《
觀經
》文句而作:“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白毫宛轉五須彌,紺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眾亦無邊,四十八愿度眾生,九品咸令登彼岸!
阿彌陀佛報身莊嚴,一一相好光明,皆具攝化眾生之妙用,令觀想佛相的行人,得到破惑開慧的法益。阿彌陀佛身名法界身,是身不行他緣,但遍入一切眾生心想中。當眾生心想佛時,佛身相好,顯現眾生心中。譬如水清則色像現。水之與像,不一不異。阿彌陀佛深廣不可測量的智慧就于吾人憶佛念佛中引發出來。阿彌陀佛身業神妙,應化無方,能令眾生隨類而見,隨根性優劣、所見身相大小、顏色明暗等各各不同,而各得相應的利益。誠如《
觀經
》所云:以觀佛身故,亦見佛心,佛心即大慈悲心,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攝諸眾生往生凈土。吾人睹見阿彌陀佛相好光明,便可領略到阿彌陀佛平等救度我等眾生之愿心,引發吾人信愿持名,求生安養的善根,證知造像功德無量。
阿彌陀佛從法身流現報身,具無量相好光明,非是凡夫心力所能起觀。阿彌陀佛以宿愿力,從報身流現應化身,令觀想者,必得成就。阿彌陀佛神通如意,于十方國變現自在;颥F大身,滿虛空中;或現小身,丈六八尺。所現之形,皆真金色。圓光化佛及寶蓮華,如報身所示相類。阿彌陀佛法報化三身一體,隨機顯現,以佛身莊嚴引發凈業行人的自性莊嚴,契證真如實相。證知阿彌陀佛身業利生功德不可思議。
3.口業功德
如來微妙聲,梵響聞十方。
阿彌陀佛因地,見到有些佛成佛的名聲,似乎不很尊貴。例如釋迦牟尼佛成佛不久,一日在樹下端坐。便有一位婆羅門,推著車,到佛面前,直呼瞿曇,這種輕視的態度,是非常的不恭敬。又釋尊在菩提樹下初成正覺,天人歡喜,輾轉相告,但也只限于三千大千世界以內,并不能名揚十方世界。是故法藏菩薩發愿,要使他成佛的微妙名聲,能播揚十方無量世界,而且要使聞其佛名的眾生,都能悟證無生法忍。
阿彌陀佛的音聲,清凈微妙,普聞十方,能令十方眾生得到不可思議的法益。十方世界菩薩往詣極樂世界,聽聞阿彌陀佛說法,見到阿彌陀佛口中放出的光明,即證不退轉位,受記成佛。阿彌陀佛的音聲內具八種特質,(1)調和聲(大小得中);(2)柔軟聲(言無粗獷);(3)諦了聲(音聲哀妙,如迦陵頻伽);(4)易解聲(簡潔明了);(5)不誤聲(言無錯失);(6)不女聲(其聲雄朗);(7)廣大聲(言無怯懼);(8)深遠聲(臍輪發生,猶如雷震)。
阿彌陀佛以此內具八種妙質的音聲,演暢佛法,普令聞者心生歡喜,和融敬服,悟證甚深之理。一音說法,各類根性眾生各得悟解,各各自謂佛專為我說法,親切自然。然根機未熟的眾生,聽而不聞。
阿彌陀佛的音聲圓融無礙,一音中具一切音,一切音即一音,一音應一切音,眾生隨機所聞,音聲與內容各有不同,隨眾生根,皆令歡喜,各生意解。阿彌陀佛音聲之神妙,不可思議。
阿彌陀佛的口業功德亦內具在彌陀名號中,凈業行人執持名號,亦與阿彌陀佛音聲妙質相溝通,如染香人,得佛的梵音氣氛。此念佛人,往生成佛,即名妙音如來。
4.心業功德
同地水火風,虛空無分別。
阿彌陀佛因地,見到有些佛說法,作種種分別。這是黑業(即惡業),這是白業(即善業),這是不黑不白業(即無記性業)。那些是下法(即聲聞乘法),那些是中法(即緣覺乘法),那些是上法(即菩薩乘法),那些是上上法(即一佛乘法)。像有如此的無量差別品類,似乎有如世人的分別心。是故法藏菩薩發愿:愿我成佛時,佛心不執著于諸法虛妄的名相,一一會歸諸法平等的實相。
阿彌陀佛心業功德如地、水、火、風、虛空,具足大乘五分法身之德。平等如大地,能普載一切精粗美惡之物(定平等法身功德),清凈如水,洗諸塵垢(戒平等法身功德),熾盛如火,燒煩惱薪(慧平等法身功德),不著如風,無諸障礙(解脫平等法身功德),曠若虛空,大慈平等(解脫知見平等法身功德),阿彌陀佛以如此殊勝心業功德,普度眾生,不生分別。
阿彌陀佛的心性,靈明洞徹,湛寂常恒,并非同于地水火風空五大的無知覺。阿彌陀佛契證法性平等的空性,把虛妄分別的第六識轉為無分別的妙觀察智,將執我的第七識轉為平等性智,染凈相雜的阿賴耶識轉為大圓鏡智,心光遍照微塵國土,阿彌陀佛的畢竟平等的意業(心業)得以成就。
綜上所述:阿彌陀佛身口意三業功德,深具攝化眾生之妙用,凡夫眾生以身口意三業造作眾罪,輪轉三界,無有窮已。是故阿彌陀佛莊嚴身口意三業,用治眾生虛誑三業。曇鸞大師《
往生論注 》中概述:
身業:眾生以身見故,受三途身、卑賤身、丑陋身、八難身、流轉身,如是等眾生,見阿彌陀如來相好光明身者,如上種種身業系縛,皆得解脫,入如來家,畢竟得平等身業。
口業:眾生以驕慢故,誹謗正法,毀訾賢圣,捐庳尊長,如是人應受拔舌苦、喑啞苦、言教不行苦、無名聞苦,如是等種種諸苦眾生,聞阿彌陀如來至德名號,說法音聲,如上種種口業系縛,皆得解脫,入如來家,畢竟得平等口業。
意業:眾生以邪見故,心生分別,若有若無,若非若是,若好若丑,若善若惡,若彼若此,有如是等種種分別,以分別故,長淪三有,受種種分別苦、取舍苦,長寢大夜,無有出期。是諸眾生,若遇阿彌陀如來平等光照,若聞阿彌陀如來平等意業,是等眾生,如上種種意業系縛,皆得解脫,入如來家,畢竟得平等意業。
阿彌陀佛身口意三業功德即凝聚在六字洪名中,凈業行人執持名號,即能以佛功德凈化、轉換凡夫染穢的身口意三業,香光莊嚴,與佛德氣息相溝通。
5.大眾功德
天人不動眾,清凈智海生。
阿彌陀佛因地,見有如來說法時,座下的弟子們根性愿欲各有不同。有求人天福樂的,有求自了生死的,有不求自度先度人的,有正直舍方便,但求無上道的。其中有的未得謂得,未證言證,成大妄語,墮落無間地獄,如提婆達多者是;虻蒙贋樽,或遇緣退轉等。又有正定聚、邪定聚、不定聚三類的不同,所以佛的弟子種種,既不純一無雜,也就不會有清凈海眾的莊嚴。是故法藏菩薩興愿,愿我成佛,所有天人,皆從如來智慧清凈海生,不宿二乘雜善中下死尸。不動者,表言極樂世界天人成就大乘根性,不可傾動。
阿彌陀佛住持西方極樂世界,愿力廣大,普度眾生,十方世界若天若人若圣眾,如眾星拱北辰,似百川赴巨海,得阿彌陀佛愿力的加持,悉皆往生彼土。阿彌陀佛初會的往生者無央數,成佛十劫的時間內,西方凈土的天人圣眾,非是算計譬喻所能知。
西方極樂世界諸往生者,悉是入正定聚的不退轉菩薩,純一無雜,智慧清凈,悟諸法實相,得六神通,修行具足,為諸佛所稱贊。其中如彌勒菩薩一樣的一生補處菩薩,數量也極多,不是算數所能算得清的?梢,西方極樂世界蓮池海會,圣眾無量,圣德無極,佛中之王的阿彌陀佛所感召的菩薩眷屬,功德殊勝亦復最尊第一。
6.上首功德
如須彌山王,勝妙無過者。
阿彌陀佛因地,見有如來弟子種種良莠不齊,或有剛強不調,如提婆達多之流;或有請佛在其國境內結夏安居,應當日日送飲食供養,可是這位阿耆達國王竟然廢忘不記,使得佛陀及五百比丘,三月中唯食馬麥度日。有如是等事發生,似佛的上首弟子,沒有足夠的德行,盡到助佛教化的職責。所以法藏菩薩發愿:我成佛的極樂世界,唯有佛為法王。沒有一般世俗的天王人王,個個虛心而往,得道而歸。絕沒有生心敢與佛抗禮齊等者。
上首弟子的德業如須彌山王,高大勝妙,巍峨不動,一切世間無能超勝。在無數上首弟子中,觀世音菩薩與大勢至菩薩最尊第一,威神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此二菩薩于娑婆界,修菩薩行,往生極樂世界,作阿彌陀佛的二大脅士,襄助阿彌陀佛廣作佛事。在極樂世界,觀音勢至兩菩薩常在阿彌陀佛左右坐侍正論。佛常與是兩菩薩,共對坐議八方上下去來現在之事。觀世音菩薩大悲救苦,十方眾生若遇急難恐怖,但自皈命觀世音菩薩,無不得解脫。大勢至菩薩以智慧光普照十方眾生,令離三途險道,尤其以智光攝受十方念佛眾生,歸于西方凈土。西方三圣三位一體的圣格,寓意深廣。
西方三圣內具甚深的表法內涵,阿彌陀佛表本覺,觀音勢至表始覺。佛是果覺性德,菩薩是因地修德;修德有功,性德方顯。修德的二大科目:慈悲與智慧,慈悲即是尋聲救苦,廣行六度(觀世音);智慧即是信愿持名,求生凈土(大勢至)。悲智雙運,抵達阿彌陀佛所(無量光壽),始覺契合本覺,成究竟覺,圓滿菩提,歸無所得。
7.主功德
天人丈夫眾,恭敬繞瞻仰。
阿彌陀佛因地,見到有的國土中,其教主雖有大眾弟子,但其中往往有對教主不恭敬的事。例如:釋迦本師有一次在說法中,一位從外道來入佛門的比丘,便站起來向佛提出十四難問,并對佛說:“如果不給我解答,我當脫離僧團,去學其他的教門!币驗檫@十四難問,是外道的邪計邪見,無有事實,所以佛沒有解答(置答)。這位比丘,便舍戒還俗。又如居迦離比丘誹謗舍利弗,佛三度呵責他不要誹謗,居迦離三次皆不接受佛的呵責。再如佛世,有些外道假裝信佛,來到僧團出家,經常伺求佛及弟子的短處,要想破壞僧團毀滅佛教。還有此土的第六天魔經常對佛作種種障礙留難之事。有如是種種對佛不恭敬的事相。所以法藏菩薩發愿:使我成佛,國中天人大眾,對教主恭敬無倦。
西方凈土天人圣眾,皆具三十二種大丈夫相,對教主阿彌陀佛恭敬奉侍,無有疲厭。在阿彌陀佛座下,或聆聽妙法,或以華香伎樂散作供養。極樂圣眾對阿彌陀佛威德的恭敬瞻仰,顯現出主伴圓融俱德的妙用。
阿彌陀佛愿力廣大,吸攝菩提眷屬之力也極強,無量劫與眾生廣結法緣,故往生彼國的眾生也甚眾。十方世界諸菩薩眾,咸以尊重心,往詣極樂國;奉諸珍妙供養,暢發和雅音聲,歌贊阿彌陀佛。前后往來,絡繹不絕。阿彌陀佛的菩薩眷屬恭敬圍繞,法爾自然,不可思議。
阿彌陀佛的主功德,除了因緣與法爾自成外,還體現出阿彌陀佛攝化眾生的方便。一切眾生從初發心到圓成佛道的全過程,皆須從恭敬三寶中獲益。有一分恭敬,則消一分罪業,增一分;。有十分恭敬,則消十分罪業,增十分;。阿彌陀佛愿求天人圣眾恭敬圍繞,并非虛榮心,而是為諸往生者速證菩提作增上緣。
8.不虛作住持功德
觀佛本愿力,遇無空過者。
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
阿彌陀佛因地,見到有的佛只有聲聞僧,沒有菩薩僧,也就沒有求無上佛道的大心眾生,這是不圓滿不究竟的。又有遇佛出世,隨佛出家,非但沒有證果了生死,反而墮落三惡道,如善星、提婆達多、居迦離等是。又有人發菩提心修菩薩道,后遇惡因緣,退入聲聞辟支佛地,如舍利弗往昔之事。法藏菩薩見到諸佛化跡中,有如是等缺失,所以發愿:使我作佛時,凡有見聞者,皆悉速疾成就無上佛果。觀察阿彌陀佛成就不虛作住持功德,乃在因地由法藏菩薩所發四十八大愿,愿愿圓滿成就。這種本愿力是安樂國土一切依正莊嚴功德成就的基本因。若無本愿功德力,則無阿彌陀佛的佛身凈土,菩薩眷屬,及三輩往生所得利益。
阿彌陀佛住持西方極樂世界,廣攝十方眾生,欲令自國他方九法界眾生,幸聞阿彌陀佛名號功德,信愿持名求生者,隨其根器,悉能獲得世出世間多層面的利益,速疾圓成佛道,決不至出現空過的情形。
阿彌陀佛四十八愿中,以十念皆生我國愿為核心,饒益他方凡夫眾生;以皆得法忍總持愿為核心饒益他國菩薩;以正定必至涅槃愿與菩薩一生補處愿饒益自國的天人圣眾,欲令諸往生者速疾成就三身四智、五眼六通,究竟成佛。阿彌陀佛并以光明遍照十方愿普攝法界眾生,有緣遇到佛光者,疾苦頓除,慈心作善,念佛求生凈土。
阿彌陀佛之所以能為善住持,能為不虛作者,即在阿彌陀佛因地本愿,果地神力。如此因果,無不因該果海,果徹因源。依本愿以成神力,以神力而酬本愿。本愿與神力,畢竟因果符合無差。以如是因得如是果,故曰成就。信愿持名諸往生者,但見阿彌陀佛,畢竟都能證得平等法身。假如已證凈心的地上菩薩,往生彼土見阿彌陀佛,便可與八地以上大菩薩,同證諸佛清凈法身(法身德),圓滿報身(般若德)、千百億化身(解脫德),同入如來大寂滅(涅槃)海。阿彌陀佛愿力廣大,惠予眾生的利益也亦廣大,如函大蓋大。阿彌陀佛由大慈悲心流現出的不虛作住持功德,恩德弘深。
綜上所述:觀察阿彌陀佛八種莊嚴功德成就,即是阿彌陀佛自利利他的功德?傆^察的次第是:先觀前十七種莊嚴國土功德成就,既知國土之相狀,次應觀國土之教主,是故依次觀阿彌陀佛莊嚴功德。觀佛莊嚴時,先觀佛的坐處,即是無量寶蓮華座。再觀佛莊嚴的身口意三業。佛有了不可思議的三業教化眾生,所以接著應觀受化大眾的莊嚴。在大眾中,必有上首,故次觀上首。既知所化大眾及上首,應知能化主,故次觀主莊嚴。如是八種莊嚴之前后次第,符合此有故彼有之緣起律,法爾圓滿成就。阿彌陀佛八種功德中前四種(座功德、身、口、意功德),屬自利功德;后四種(大眾功德、上首功德、主功德、不虛作住持功德)屬利他功德,自利與利他乃有機整體,自利已足,利他則廣,自他不二,心境一如。廣度眾生即是成就自己,成就自己則更能普救眾生。所以,阿彌陀佛的自身功德最后以不虛作住持功德為圓滿。
阿彌陀佛八種功德與《 觀經 》第七觀至第十六觀大致對應! 觀經
》的華座觀(第七)、像觀(第八)、佛身觀(第九)對應阿彌陀佛四種自利功德;《 觀經
》的觀世音菩薩觀(第十),大勢至菩薩觀(第十一),對應阿彌陀佛的上首功德! 觀經
》上輩生觀(第十四),中輩生觀(第十五),下輩生觀(第十六)類似于不虛作住持功德?梢姲浲臃鸸Φ鲁删图词浅删捅娚鷥敉翀A成佛果。
二、彼諸菩薩莊嚴功德
譬如世間一個國家,既有圣明的君主,必有賢能的輔臣。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有無量無邊的大菩薩,都是像觀音勢至一樣的補處菩薩。悉皆六通自在,;鄱䥽、四智具足!
無量壽經
》中以二十種譬喻,來形容凈土菩薩圣眾;鄣膭倜。諸如:身相具足德,光明殊妙德,究竟補處德,聞法不絕德,智慧辯才德,善談法要德,供佛如意德等。天親菩薩從西方凈土菩薩圣眾的利他功德中,擷取四項為代表,茲分述如下。
1.不動應化德
安樂國清凈,常轉無垢輪;
化佛菩薩日,如須彌住持。
阿彌陀佛因地,見有佛土,只有小菩薩(凡夫菩薩),不能于十方世界廣作普渡眾生的佛事;蛑皇锹暵勅颂熘磺笞粤,利益眾生狹小。是故法藏菩薩興愿,愿我國中,有無量大菩薩眾,其報身在極樂世界安住不動,如須彌山常恒住持,而其化身示現十方世界,常轉無垢法輪,應機攝化眾生,使有緣眾生離煩惱垢染,度生死苦海。
極樂世界諸大菩薩所有應化的佛事,譬如月印千江,無來亦無不來。就好比太陽在空中不動,而能光照大地,一切眾生,普見天日。其諸菩薩,遍游佛剎,演說正法,無相無為,無縛無脫,無諸分別,遠離顛倒,于所受用,皆無攝取,于諸眾生得大慈悲饒益之心;不欣世語,樂在正論;于三界中,平等勤修;究竟菩薩,一切所行。
極樂菩薩的不動應化德,深契阿彌陀佛的“轉相教授,轉相度脫”的慈誨。古往今來,極樂菩薩在娑婆本土的應化,多有所聞。凈宗祖師中,善導、永明、印光等大師,有跡象表證是極樂凈土佛菩薩示現。而見諸史籍記載的亦不勝枚舉,茲有一例以證!
西方確指
》記載:明末有八人扶乩,感西方凈土覺明妙行菩薩臨壇,勸示念佛法門。菩薩自述:“我昔于晉明帝時(公元321—325年),受貧子身,為貧苦故,七日七夜舍命念佛,便得心開,見阿彌陀佛相好光明,遍十方世界,我于佛前,親蒙授記,后至七十五歲而坐脫,竟生極樂。后以度生愿重,再來此土,隨方顯化;驗楸惹、或為居士、或為國王、或為臣宰、或為女人、或為屠丐、或隱或顯、或順或逆、皆隨順說法,導諸群品!笨梢,西方菩薩在本土的示現神妙莫測。
2.同時遍至德
無垢莊嚴光,一念及一時;
普照諸佛會,利益諸群生。
阿彌陀佛因地,見到有些如來座下的菩薩法眷在未登地以前,想要供養他方世界無量諸佛,或想到其他佛國助佛教化眾生。不能同時遍至,功用不大。是故法藏菩薩發愿,愿我成佛的世界,諸往生者,個個破無明、證法身,乃至一生補處的大菩薩。都能分身十方世界,普供無量諸佛,作種種度生佛事。經典記載:觀世音大勢至,威神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常在阿彌陀佛左右,欲至十方無量佛所,隨心則到。從修證位次看,初地以上菩薩,具不動應化德;八地以上菩薩,具同時遍至德。不動應化德是空間的打破,同時應化德是時間的消泯。橫遍十方,豎窮三際,分身同時遍至他方佛國,乃佛菩薩自證功德自然流露,法爾自然。
極樂世界菩薩圣眾,得阿彌陀佛威神愿力加持,圓證三不退,一時遍至十方世界,上供諸佛,下化眾生,顯現出他們自由灑脫的修持生活,自利利他,殊勝超絕。
3.無余供贊德
雨天樂華衣,妙香等供養;
贊諸佛功德,無有分別心。
阿彌陀佛因地,見到有的佛土,其中菩薩人天大眾,沒有廣大的志愿及意樂,更沒有神通智慧,所以不能平等地供養贊嘆十方無量的諸佛及大眾僧。尤其是心存分別,或以自己所處的是穢土,不敢到諸佛凈土去修供養;蛘J為自己是凈土的菩薩,怎么可以去穢土供佛呢?這樣作種種局限分別,當然不可能普遍供養一切諸如來,也就不能發起普賢行愿的廣大善根。此即為不善行菩薩道。是故法藏菩薩發愿:我成佛時,愿我國土一切菩薩聲聞天人大眾,遍至十方一切諸佛大會處所,悉能雨一切莊嚴供具,如音樂、天華、寶衣、妙香等,供養贊嘆十方諸佛,無一遺漏。無論對凈剎諸佛還是對穢土諸佛,平等供養贊嘆,無有分別心。雖然贊嘆穢土如來大慈謙忍,不見佛土有雜穢相;雖然贊嘆凈剎如來無量莊嚴,不見佛土有清凈相。
極樂世界菩薩圣眾,承阿彌陀佛威神愿力加持,于一食頃,往詣十方無量世界,恭敬供養諸佛世尊,華香幢幡,供養之具,自然化生,應念即至,珍妙殊特,非世所有,以奉諸佛及菩薩眾,于虛空中,共奏天樂,以微妙音,歌嘆佛德,聽受經法,歡喜無量。供養佛已,未食之前,忽然輕舉,還其本國。極樂世界菩薩圣眾契證諸法平等空性,圓修普賢廣修供養的行愿,成就稱法界供贊諸佛的功德。
4.遍示三寶德
何等世界無,佛法功德寶;
我愿皆往生,示佛法如佛。
阿彌陀佛因地,見到他方世界怯弱的軟心菩薩,但樂在有佛國土,修行聲聞道。唯念空、無相、無作,于菩薩法,游戲神通、莊嚴國土、成熟眾生,不生一念好樂之心。是故法藏菩薩興愿:愿我成佛時,我土菩薩悉皆慈悲勇猛,誓愿廣大,到十方無佛法僧之處,住持莊嚴佛法僧三寶,教化眾生,如實修行,使佛種不斷,如佛無異。
極樂世界菩薩圣眾到十方世界住持三寶,垂范世人,其心正直,善巧決定;論法無厭,求法不倦;戒若琉璃,內外明潔;其所言說,令眾悅服。擊法鼓,建法幢,曜慧日,破癡暗。淳凈溫和,寂定明察;為大導師,調伏自他;引導群生,舍諸愛著;永離三垢,游戲神通。以自行德業,感化眾生。
佛法僧三寶是長夜明燈,苦海慈航。發菩提心的菩薩,都應自覺擔荷續佛慧命的使命! 華嚴經
》云:“縱使頂戴經塵劫,身為床座遍大千,若不說法度眾生,畢竟無能報佛恩!痹谒猩频轮,住持三寶,弘法利生的功德甚大。
西方凈土菩薩圣眾到十方世界弘揚佛法,當以凈宗念佛法門為首選。無量壽法會上,釋尊已將念佛法門咐囑彌勒菩薩以及賢劫諸大菩薩,勸令作大守護,為未來眾生廣為演說。推知彌勒下生成佛,龍華三會必將演說念佛法門,賢劫千佛亦將弘揚凈土經典。西方凈土菩薩圣眾,到他方世界弘揚佛法,亦必將以凈宗念佛法門為主。以念佛法門最契十方眾生之機,最暢諸佛度生出世之本懷故。
上述極樂世界菩薩圣眾四種功德成就,皆是一心稱性修行功德。成德殊勝,慈悲廣大,代佛弘化,內證化他功德,不可思議。凈土諸經,只是略說凈土菩薩圣眾的真實功德,若廣說者,百千萬劫不能窮盡。吾人念佛求生凈土,亦能獲得如極樂菩薩圣眾相類的功德,何幸如之。
本章闡述的西方極樂世界三類二十九種莊嚴,悉由阿彌陀佛因地所發四十八愿的愿心莊嚴成就。相即相入,廣略互攝。凈土種種莊嚴事相會歸理體,只是一法;一法者即是清凈一心;清凈一心,即真實智慧無為法身,真實智慧屬廣,隨緣起用,能生萬法;無為法身屬略,清凈本然,一味空寂。此廣略相入,即是緣起而性空,性空而緣起;性空即是無量壽,緣起即是無量光。廣略相即互入,凈業行人若不知廣略相入,則不能自利利他,亦不能了達凈土成立之因。
究而言之,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廣),凝聚在南無阿彌陀佛名號中(略),六字洪名含攝著西方凈土三類二十九種乃至無盡的功德莊嚴。凈業行人信愿持名時,當下即成就佛身凈土,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直截了當,至極圓頓,故得十方恒沙諸佛同贊凈宗念佛往生法門不可思議功德之利。
第十四章 凈宗與現代自然科學
凈土法門,修持方法極為簡易,而其義理與境界卻無限深邃。西方極樂世界既是凈業行人的終極歸宿,又含攝著宇宙法界的無窮奧秘;既具清凈莊嚴的美質,又不乏科學認知的價值。凈宗內蘊的潛質,勢將隨著現代科學的發展而彰顯。
近代西方工業化以來,科學技術獲得迅猛的發展,科技在當代社會扮演主角,儼然以真理的化身接受世人的崇仰。在以科技為主干的現代,凈宗的弘揚不可避免地要應對來自科學的挑戰。實言之,凈宗可以圓融地含攝科學,而科學則難以究達凈宗的理念與境界。何以故?凈宗乃現量把握宇宙人生實相,是甚深般若的外顯;科學則是第六識分析比較,提出假設猜測,接受實驗證明,屬于比量的推理,F量開顯的凈宗,至善而圓滿;比量推理的科學則往往偏離真實,時或產生謬誤(有介于此,波普提出科學的標準——證偽原則)。因而,凈宗與科學不能在同一層面作簡單化的類比。
在價值目標與思維方式上,凈宗與科學存在著諸種差異。然而,二者面對著一個層次不同然相近的對象——法界(宇宙)的真相,故而,二者展示的理念圖式又有諸多相近會通之處,F代科學思維方式的調整與高科技的運用,極大地拓寬了人類認知宇宙人生的視野,加深了對宇宙人生奧秘的認知,F代科學成果改變著人類的思維方式與宇宙觀。自20世紀七十年代以來,西方科技出現向東方智慧(尤其是佛教)靠攏的趨勢,凈宗與現代前衛科技的內在關聯,已日漸受到有識之士的關注。本章擬從凈土妙嚴與科學美、凈宗玄門與前衛科學兩方面,予以討論。
第一節 凈土妙嚴與科學美
科學以觀察現象、提出假設、建構數學模型、經由實驗證明等為特點,大多由人的第六分別識來完成。凈土則是離心意識以無分別的智慧觀照的對象,因此凈宗可以說是一種超驗的科學,是以心性般若為前提的。凈宗與科學難以作簡單的類比,而美或能充當溝通二者的信使。
西方科學經歷著從重視美到傾向經驗最后又回歸美的螺旋式的發展。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與柏拉圖認為形式美是世界的本原實相,美具有先天性。柏拉圖說:“靈魂一見到美的東西就感到敬畏而戰栗,因為它感到有某種東西在其中被喚起,那不是感官從外部曾經給予它的,而是早已一直安放在深沉的無意識的境域之中!庇纱死砟,衍生出美的兩種定義:其一,美是“一”的永恒光輝透過物質現象的朦朧顯現;其二,美是部分同部分、部分同整體之間固有的協調。
而亞里士多德開辟的注重經驗、邏輯與分類的科學路向把美看作是觀察者的個人特性,而不是自然事物的特性,這種觀念致令西方科學長期偏離美。本世紀以來,西方科學出現了一種引人注目的逆轉。西方前衛科學家開始注重美,認為美是科學探索的原動力,是發現科學真理的最高手段,亦是衡量真理的第一標準。愛因斯坦一生尋求對世界本質的了解,堅信自然的基本設計應是簡單與和諧。這一理念引導他作出了許多富有創見的科學發現。海森伯說過:“探索者最初是借助于這種光輝(指美的光輝——注),借助于它的照耀來認識真理!钡聡鴶祵W物理學家魏爾更把美推到科學認識至高無上的地位:“我的工作總是力圖把真和美統一起來,但當我在兩者中挑選一個時,我總是選擇美!狈肿由飳W創始人詹姆斯·沃森曾提到美如何引導他們發現了DNA分子雙螺旋結構,理論物理學家狄拉克甚至將由美求真視作科學探索的唯一動因:“我沒有試圖直接解決某一個物理問題,而只是試圖尋找某種優美的數學!笔聦嵣,對理論形式的美的揭示,常常導致對理論內涵的深刻把握?梢,科學的真與科學的美有著高度的一致性。
現代物理學家探究亞原子微觀世界,對物質內部構造的優美、和諧、對稱、質樸等規則性表示驚嘆,他們相信宇宙是按照美的數學原理運行的。從表象來看,我們生活在一個丑陋雜亂的世界中,然在物質結構內部(亞原子世界)卻存在著優美的秩序;用佛理詮釋,這個宇宙是眾生共業所感的穢土,在穢土深層,含藏著一套與妙明真心相稱的優美法則(此乃染凈相雜之阿賴耶識所致)。眾生諸煩惱中,有如來身儼然不動。凈土穢土,理體無二。然娑婆眾生心性濁染散亂,不能顯發深層美質。極樂世界乃阿彌陀佛從妙明真心流現的妙嚴凈土,將心性深層美質充分彰顯。所以,探究西方凈土依正莊嚴,從現象界契入本質界,對把握美的本質,啟迪科學真理的發現,均具有無可估量的價值。茲擬從科學美要素:對稱、簡單、透亮,對照西方凈土的境況,略施討論。
一、對稱性
對稱是整體的和諧與結構的有序,即部分與部分以及部分與整體之間的固有和諧。從人體到建筑,從微觀原子世界到宇觀河外星系,均貫穿著對稱性原則。對稱性是物理理論的最本質特性。有作用力必有反作用力,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亞原子水平上存在一種鏡象對稱,那里的每一粒子都對應有一個質量相同性質相反的反粒子。根據對稱性原理,物理學家預測到反粒子與虛粒子的存在。
西方極樂世界的種種景物,諸如宮殿樓閣、蓮華寶樹、寶網鈴鐸、幢幡寶蓋等從整體到部分無一不體現出對稱性法則。試以寶樹為例,西方凈土寶樹欄楯樓閣遍布,互為間飾,每一宮殿外悉有寶樹圍繞,一重寶樹又間以一重欄楯。每棵寶樹上,有七重羅網;一一網間,有五百億妙華宮殿,華麗璀燦,諸天童子自然在中。眾多寶樹整齊布列,莖莖相望,枝葉相向,華實相當,有極強的對稱美感。琉璃地下的金剛七寶金幢,八角八方,具正方體對稱,四根寶柱的平衡對稱,給人以穩健剛美的愉悅。
量子力學昭示:物質本性具有機整體性。每一粒子在一沒有終結的怪圈中由所有其他粒子組成。粒子內部又顯示出結構有序性。原子內部的原子核具有如太陽系運轉的有序軌跡。微觀世界、宏觀世界與宇觀世界具同構對應。
西方凈土的結構和諧美,觸目可觀。七寶地面上,有天華樹華隨風播散,飄墜于地依顏色作種種排列組合,青黃赤白,間飾錯致,組合成光色形相對稱和諧的圖案華毯。遍布佛國的蓮華,一一蓮華有八萬四千葉,一一葉有百種珍寶的光色;葉上有八萬四千脈,猶如天畫,一一脈有八萬四千光明,映飾著蓮華。無量寶蓮華構成西方凈土整體(大系統)的和諧對稱,每一蓮華一一葉脈的光色圖案,又構成局部(小系統)的和諧對稱,整體與局部相得益彰。和諧對稱美體現在西方凈土從巨系統到微系統的各個層面。深廣無際,窮微極妙,無能稱量。這種和諧對稱性體現出一真法界的本質特性,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與認知價值!
二、簡單
簡單是寂定與智慧的最高體現,前衛科學家們認識到一個美的理論應契合最經濟法則,缺一不行,多一不可。海森伯曾云:“如果自然界把我們引向極其簡單而美麗的數學形式,我們就不得不認為這些形式是‘真’的,它們是顯示出自然界的真正特征!痹谟钪嫔_萬象中,簡單性存在于一切復雜性之中。
西方極樂世界無量華麗的景觀中,貫穿著簡單性法則,西方凈土諸種景相,以圓形為基模,衍生出無量繁富的形相。諸如蓮華、寶池、幢幡、宮殿、圣眾圓光等!
觀經 》所述十六妙觀,日觀排第一,以落日懸鼓作觀想西方凈土的下手處,表明簡單性與西方凈土多樣化景觀耦合的深意。
西方凈土的簡單性含攝豐富性,是故簡單而不流于單調,從簡單(一)衍生成復雜(多),多樣化統一,簡單與繁富并行不悖,相得益彰。極樂世界遍布樓閣精舍、泉池林樹、寶網靈禽、華雨天樂、色光聲香等,諸往生者游歷其中,獲得賞心悅目的快感,表證西方凈土簡單與復雜的高度協調。審美經驗告訴我們,單調的景物難以吸引人的注意力(信息量少故),過于復雜的圖案則加重人的知覺負荷而阻抑審美觀賞。故而,簡單與繁富的中道——多樣化統一即是簡單性美學原理的本質內涵。西方凈土景物在無盡的重復中閃爍著無窮的變化,給人以奇妙而特殊的感受。圓融不礙行布,行布不損圓融,既富麗繁復又不雜亂無章,既和諧統一又不陷入單調枯燥。這種高層次的審美對本土的建筑、繪畫、音樂、園林設計等均有甚深的啟發意義。
中國文化之源《 周易
》亦具簡易的特質,“乾以易知,坤以簡能!币庵^乾以平易表證智慧,坤以簡單作為妙用,F代自然科學大多將簡單性視為真理評判標準之一。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不僅顯現簡單與復雜的和諧統一,而且,凈宗修持方法即是簡易性的最好注腳,只要持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不必更涉觀想參究等方便,便可蒙佛接引,帶業往生,橫超三界,成就佛道。用功精純,亦可契證三昧,以念佛心入無生忍。證知六字洪名即具至極之美,是無量光壽的結晶。
三、透亮
物質由基本粒子組成,基本粒子具正負電荷,最終表現為波動(動態形式),是一種連續的變化,是能量的連續“舞蹈”。婆羅門教以濕婆的舞蹈與旋律表現宇宙動態統一的形象。在日常審美體驗中,光與色的瑰麗璀璨,給人一種特殊的審美情趣,例如:落日、彩虹、熱帶魚、蝴蝶和花卉的美。
西方極樂世界光色絢麗,晶瑩透亮,美不勝收。西方凈土的地面由無量珍寶自然合成;蛞粤鹆榈,黃金為道;或以紫金白銀為地,百寶為道。這些珍寶交相輝曜,光色瑩亮。地下又有七寶金幢支擎,眾寶流光溢彩,與地面珍寶之光互融交映。地面講堂宮殿,寶池樹林亦輻射光明,地面與宮殿壁柱上,如透亮的屏幕,隨意顯現十方佛國的景象。極樂世界不僅天人圣眾身有圓光,而且種種無情器物均能放光(高純度故)。西方凈土沒有日月(或雖有而不顯光),也沒有晝夜之分,光明恒常。光明不僅具照明之效用,而且能作佛事,消除業障,開顯慧光。極樂圣眾心光顯現,精明潔凈,十方世界無能比者。西方凈土種種景觀,光中有色,色中有光,光色參回,極具美感,令往生者賞心悅目,熙怡快樂。
概言之,西方極樂世界的超然美無量深廣,上述三項只是擷取與本土科學美相關者,略作對比。西方凈土的美是一真法界永恒光輝的彰顯。娑婆穢土的美則是一真法界透過重重隔礙的投射。柏拉圖認為純粹理念世界是完美的實在,而物質世界只是理念世界的摹本與幻象,是殘缺不完美的,柏拉圖的這個觀點不無深意。吾人研討西方凈土依正美質,或能窺探到森羅萬象宇宙生成的奧秘。
第二節 凈宗玄門與前衛科學
現代自然科學的迅猛發展,極大地拓寬了人類認知宇宙人生的視野,深刻地改變著人類的思維方式與人生價值觀。諸種變化的方向幾乎是趨向與東方智慧尤其與佛教非常相似的世界觀與方法論,這是現代自然科學的一大特點。茲擬就凈宗與前衛科學,諸如:時空觀、分子生物學、資訊網絡、現代數學、量子物理學等的內在關聯,略作對比性的闡釋與會通,旨在為二者提供一座互動溝通的橋梁,為現代科學注入啟示的因子,同時,亦為凈宗信仰提供現代例證。茲分述如下!
一、多維空間,廣狹自在
愛因斯坦相對論是20世紀富有創見的科學理論。相對論突破牛頓絕對時空觀的框架,對二維空間與多維空間作出了新的探究。認為二維空間的“真實”物體是三維空間的點組在二維平面上的投影;同樣,三維空間的物體是四維時空中的點組在三維空間的投影,F代超弦理論亦認為:我們很可能生活在更高維的時空中,只是除了現有的四維時空外,其他的維數被卷縮成了很小的閉合圈,不為人所注意。類似花園里的一條尼龍水管,平時靜靜地放在草地上,遠看好像是二度空間平面圖,近看才見到它是圓管形的三度空間立體物;再細看,它是無數圓圈的連接體。五維時空的空間類似這尼龍水管的圓周,由于太細小,以致我們在正常情況下,觀察不到它們的存在。這個觀點首先由德國物理學家卡魯扎于1921年提出,曾得到愛因斯坦的支持。
到了八十年代,多維空間構想獲得了更多的證據。十一維時空交叉互滲的數學模式令人遐想翩翩。物理學家亦提出多重世界量子力學詮釋,支持獨立存在著無數“平行的”宇宙。它們包含所有星辰,所有恒星以及所有的行星,全都在相同時間甚至在同一空間中真實存在著,這些空間(世界)通;o聯絡,然而在量子層面,卻互為影響。這種詮釋亦得到來自天文觀測的支持。八十年代,天文學家利用高科技儀器觀測外部空間,驚奇地發現:宇宙中物質的絕大部分都是不可見的,他們曾自認為是研究宇宙中物質的人,事實上,他們發現自己只是觀察到宇宙中由于某種離奇的緣故碰巧能發光的一點點塵埃而已,大部分物質是不可見的。超弦理論描述一種新的物質,稱為影子物質(Shadow
mater),它同我們所熟悉的普通物質不發生相互作用,或僅存在微弱的相互作用。由這類影子物質所組成的各種星系和行星,是不可見的,因為它們同我們的可見光線不發生相互作用。那么組成這類影子物質的形式是什么呢?
隨著大爆炸宇宙理論模式的流行,前衛科學家們(如狄拉克),提出反宇宙、反物質的設想與虛世界、虛宇宙的猜測。認為反宇宙是在遙遠的彼方與宇宙相對,而虛世界卻與實世界背部相連,表里相應,虛實共存。而黑洞(又稱時空之洞),或是虛世界與實世界來往的通道。1998年6月2日,美國發射“發現號”探測器,攜帶阿爾法磁譜儀,旨在探測反物質的存在。前衛科學家們對多維空間的探究,雖屬未定與猜想階段,然其中閃爍的智慧火花,洵足發人深省。
大量的飛碟報告,美國七十年代以來為尋找地外文明發射的太空探測器,以及歐美各國聯絡外星人的電訊發射,對火星持續的興趣等,均是地球人尋找多維時空(地外文明)所作的努力?梢哉f,高科技時代的地球人目前已進入與地外文明交接的可能階段。
凈土經典現量描述了多維空間的存在! 觀經
》中,釋尊應韋提希夫人愿生無憂惱處之祈請,放眉間光,其光金色,遍照十方無量世界,還住佛頂,化為光臺,如須彌山。十方諸佛凈妙國土,皆于光臺中映現;蛴袊,七寶合成;復有國土,純是蓮華;復有國土,如自在天宮;復有國土,如玻璃鏡。十方種種國土,悉皆加持,令韋提希目睹選擇!
無量壽經
》中,釋尊為宣說凈宗大法,首先放光現瑞,光中現出十方佛剎。在宣說念佛法門的法會中,阿難蒙佛加持禮拜恭祈見阿彌陀佛,當阿難西向合掌稱念佛名頂禮時,阿彌陀佛顯現在虛空中,掌中放無量光,爾時,諸佛剎土、天界宮殿、及至餓鬼地獄幽冥之處,悉皆開辟明現?梢姸嗑S空間當處并存,只是由于吾人業力,只能見到與業力相應的空間。佛界、天界乃至地獄界我們都見不到!
菩薩藏經
》云:“虛空中世界重數,多于大千所有微塵,但由業力,不相妨礙!蔽鞣絻敉恋氖ケ娔芤姷轿覀(五眼圓明,不相隔礙),我們見不到彼土圣眾(由業力故,不隔而隔)。極樂世界的佛菩薩,可以不動道場,分身自由顯現各維空間教化眾生。
西方極樂世界無有空間的拘限,一一微塵具足十方剎土無盡莊嚴,一樹之間,悉現十方無量佛國,廣狹自在,圓融無礙。極樂世界乃法界藏土,含攝法界,亦遍布法界。稱性功德不可思議,吾人往生到西方凈土,便能了達多維空間的真相,獲得自由出入各維空間的能力。
二、時間隧道,念劫圓融
時間問題是人類心智所面臨的巨大挑戰,自古以來,人們對時間問題或習焉不察,或打上括號存而不論,或予以常識性的詮釋。20世紀初,愛因斯坦從時空特性上打開一個缺口,作出相對論的重大發現,揭開了時間研究的新篇章。
相對論昭示:時間不是實在本身具有的,只是人解釋世界的工具,換言之,時間是人的錯覺。時間描述是相對的,對于一個觀察者是同時發生的事件,對于另一個觀察者來說卻不是同時發生的,對時間的感受隨參照系的不同而不同,時空相互滲透與轉換。盡管愛因斯坦對時間問題的闡釋有獨到的見地。然而,就時間本質問題,愛因斯坦承認自己未曾把握:“關于現在(The
Now)有某種本質上的東西,恰恰是在科學領域之外!币庵^關于“現在”的本質性問題,不是科學探究所能解決的,應訴諸超常識的直覺把握。
自七十年代以來,國際上又掀起一股時間研究的風潮。在時間走向上(或謂時間箭頭),前衛科學者認為:時間的持續是非直線的連續,而不是單一方向直線性的延伸(從現在流向未來)。時間序列同時多向共存,時間既可指向未來,也可由未來向過去進行。量子場論的數學表達昭示:對時間線有兩種不同的解釋方法,既可以看成是一個正電子順時針往上運動,也可以看成是一個負電子逆時針往下運動。這兩種解釋在數學上是等價的。一個反粒子從過去走向未來,也就是一個粒子從未來走向過去。粒子互動的相對性表明時間方向的對稱性。因而,今天進行的一項觀測可以影響到遙遠過去的實在建構;人亦能預知未來。時間因果關系在量子物理層面,具有超常識的神妙。
相對論闡釋時間與速度的相關——速度增加,時間延緩,對于以最大極速運動的光子來說,永恒只是一瞬間,這個理念為太空探索星際旅行提供了理論基礎和可能。接近光速可使時間變慢,超過光速即可使時間倒流。假使乘坐一架超光速的太空船飛行,就可以追著以前地球上所做種種事情發出的光線,因此就像觀看反向的電影一樣。依次見到近代、古代所發生的事。時間相對性原理沖擊著人們固有的思維方式。七十年代以來,時間隧道、黑洞白洞等創說,即是在時間相對性基礎上豐富發展起來的。
上述在常人不免驚奇的觀念,在西方凈土則是日常經驗的一部分。時間無自性、時間的變化不僅與物質速率相關,更與心念相關。一念凈心,坐斷過去現在未來三際,即可超越時間,任運掌握時間,或無量劫濃縮為一念,或一念延宕為無量劫;或過去劫入未來;或現在劫入過去;或未來劫入現在,三際一如,延促同時。
凈土經典對超情離見的時間解脫功德,多有記載! 無量壽經
》中,釋尊為令與會大眾起信首唱自己功德:“以一餐之力,能住壽命億百千劫!北砻麽屪鹁哂谐綍r間羈束、念劫圓融的功德。極樂世界的天人圣眾悉具超時間的德能,了知十方世界過去現在未來之事。十方眾生何時佛緣成熟,何時度脫,何時成就往生,都能預先知之。欲往十方佛剎供養諸佛,即可分身前往,經須臾間,回到極樂世界,足證極樂菩薩圣眾超越時空間距,神通自在。
極樂世界亦是超時空的妙土,既無歲月劫數之名,更無四時寒暑的遷變。彼土不受時間的剝蝕,無衰無變。彼土諸往生者亦不受時間的制限,壽命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極樂世界天人圣眾在時間上的解脫,為其修因證果提供了最優化條件。
時間的相對性在念佛人的修持中亦能得到佐證。西方極樂世界距娑婆世界有十萬億佛剎之遙,念佛人于臨命終時,得阿彌陀佛光明加持接引,彈指間(或一念頃)即得往生西方凈土?梢娫谀罘鹑伺c阿彌陀佛愿力交感狀況中,時空界限不復存在。往生者一念契入阿彌陀佛本愿性海,又何有時間長短延促的分別呢?凡夫至心念佛即具超時間的功德!
觀經
》下品下生章云:“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蹦罘鹗乾F在世,罪因是過去世,罪報是未來世。凡夫至心念佛,念念皆融通三世。三際一如,凈心念佛功德不可思議。
綜上所述:了解現代自然科學的時間理論,有助于對西方凈土玄門的領悟;而西方凈土的超時間解脫境界,對當代時間論的研究亦有甚深的啟迪。凡夫眾生的迷惑顛倒,大多由時空羈束所致。以生滅心研究時間特性,正如坐在椅子上而欲舉起椅子一樣。所以,當代前衛科學家欲走出時間研究的怪圈,應求助于凈宗念佛悟境。凈業行人欲超脫時間纏縛,亦應精進持名念佛,契證念佛三昧。
三、全息互滲,重重無盡
現代前衛科學在思維方式上有一革命性的轉換,即把宇宙萬象,大至河外星系,小至基本粒子、遺傳基因DNA,看成是有機動態的網絡,其中部分與整體互滲相即,重重無盡,充滿著絢麗與神奇,試舉數例以證。
現代物理學認為,物質世界不存在初始的基本粒子,每一個粒子都包含著其他粒子的某些個性。若干粒子在一個自洽狀態中生成自己,并彼此關聯構成動態的有機網絡。每一個粒子都幫助產生其它粒子,其它粒子反過來又生成它。這種互滲相成的義理在量子物理學的一項著名實驗中得以體現。物理學家玻爾預言:假定一個粒子分為兩半,這兩個分子在不受干擾的情況下作反向運動(一個順時針旋轉,一個逆時針旋轉),運動到極遠處(比如宇宙的兩端),科學家若對其中一分子作觀測,就會推動另一分子的立即反應,并且是對稱性反應(正旋與逆旋的反應)。玻爾的這一預測得到了阿斯佩克特1982年試驗的證實,證明確有一種超光速的聯系存在于遙遠的時空區域之間,兩個被分離到宇宙兩端的粒子部分,能以某種方式組成單一的有機整體,即時感應。這個令科學界感到困惑與震驚的實驗結果,從一法具一切法,全息互滲的理念來觀照,亦屬法爾自然之事。
現代數學分形理論表明:系統中每一個元素都反映和包含整個系統, ,
的性質和信息。分形理論的創立者是法國科學家曼德爾布羅特,1967年,他發表《 英國的海岸線究竟有多長
》一文,指出海岸線的長度與測量工具有關,尺子愈小,測得的海岸線長度愈長,愈精細地觀察海岸線,便能發現愈來愈多的海灣和海岬,并且悉為自相似結構,即小海灣的形狀是大海灣形狀的濃縮。事實上是無法測定英國海岸線有多長的。分形理論啟發人們從部分認知整體,從有限把握無限,為探索宇宙人生奧秘提供了一把鑰匙。
這種一多相即的全息律體現在宇宙人生的方方面面,例如,任一樹枝的結構均與大樹結構相似,包含著全樹的信息。人體的任一部位的經絡,諸如耳、鼻、手、腳、腹等的經絡即是全身經絡信息的濃縮。遺傳基因DNA(脫氧核糖核酸)中,含藏著種系與個體的全部遺傳密碼,其存儲、表達、復制、調控與傳遞的機制,構成了一個完整與自洽的環。任一細胞都是全能的,這就為克隆(Clone——無性繁殖)技術提供了可能性。在數學無窮大中,部分含攝全體的信息與力用。而全息照像則將互滲相即的理念技術化、感官化。誠如威廉·布萊克詩云:“從一粒沙看整個世界,從一朵野花看整個天。用手掌把握無限,在一刻中把握永恒!
西方極樂世界全息互滲、重重無盡的理念可借助因陀羅網的譬喻,加以形象的詮釋。因陀羅網是忉利天王宮殿所懸的珠網,網有千珠,一一珠光,互相映照。一一珠中各現一切珠影,一珠中所現一切珠影,又復現于其余九百九十九珠之中,如是千珠,重重映現,無有窮盡。
全息互滲重重無盡的境界在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中充分彰顯! 觀經
》云:“無量壽佛,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萬四千隨形好;一一好中,復有八萬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阿彌陀佛身業莊嚴,顯現重重無盡的境界,廣攝眾生。又云:“見無量壽佛者,即見十方無量諸佛,得見無量諸佛故,諸佛現前授記,是為遍觀一切色身相”。證知,阿彌陀佛與十方無量恒沙諸佛如帝網珠,全息互滲。站在凈宗理念來說,阿彌陀佛即是法界藏身,故而念阿彌陀佛就等于念十方諸佛,見到阿彌陀佛就等于見到十方諸佛,往生到西方凈土就等于往生到一切剎土。一多相即的妙用,何可思議。
西方凈土中,眾寶蓮華,周滿世界,一一華中,出三十六百千億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億佛;一一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為十方眾生說微妙法。如是諸佛,各各安立無量眾生于佛正道。每一蓮華如一帝網珠,極樂世界有無數蓮華,蓮華放光,光現佛,佛現國土,國土中又有無數蓮華,蓮華復放光現佛,重重無盡,妙德難思。一蓮華具含法界,傾華藏世界全海水,曾不滿蓮華之一蕊,全息相即,不可思議。
極樂世界亦具無窮大的特質。十方往生者亦無量無數,般涅槃者亦無量無數。而極樂世界常如一法,不增不減,譬如大海,為水中王,江河湖泊諸水流入海中,大海不見增多;無量諸水流出大海,大海亦不見減少。正如數學無窮大,增加多少有限數,仍等于無窮大;減少多少有限數,還是等于無窮大。西方凈土無窮大的妙德,正顯事事無礙法界的特質。
全息互滲、重重無盡的理念與境界,在當代自然科學中,尚屬新的觀念,因其超離人們日常經驗,尚未成為民眾的共識。前衛科學家們思維觸角伸展到如此的深度,亦屬難得?茖W家的理智探究與凈宗現量境界的會通,或將有助于現代前衛科學的發展。
四、測不準原理與隱顯俱成
20世紀相對論與量子論的興起,對人類思維方式產生深遠的影響,決定論的世界觀受到嚴峻的挑戰。海森伯的測不準原理表明:想以任何一種事先規定的精確度來同時描述一個原子粒子的位置和速度,是不可能的。我們只能做到要么十分精確地測出原子的位置(這時觀測儀器的作用掩蓋了我們對速度的認識),要么是精確地測定速度而放棄對其位置的知識。測不準關系表明任一原子粒子圖象各自具有測不準的一面,它足以避免各種不同圖象之間的邏輯矛盾;玖W觾染卟ā6笮,根據觀察者的意念與觀測手段的不同,基本粒子或顯現波動,或顯現粒子。一種狀況顯時,另一狀況則隱,反之亦然。隱顯俱成。數學不可判定性原理亦復如是。
根據現代宇宙學推測,大爆炸創生之初,產生了等量的物質和反物質。量子論的觀測也表明:真空空間中不時地爆出粒子對(如電子與反電子),在一個瞬間后又隱沒于虛空。由這些資料可以推斷:宇宙中可能存在反物質世界,只是人類目前難以直接觀測到而已。譬如初八的月亮,半明半暗,明即是顯,暗即是隱。隱處具顯,顯時含隱,隱顯同在,隨緣而現。
隱顯俱成的玄奧亦體現在現代繪畫中,一幅畫隨著觀賞者視覺的不同而呈現不同的構象。如《 天使與魔鬼
》(莫里茲·埃歇),將視覺注視白色而以黑色作為背景時,則呈現天使的形象;反之,將視覺注視黑色而以白色作為背景時,則呈現魔鬼的形象。當天使形象顯現時,魔鬼形象則隱,當魔鬼形象顯現時,天使形象則隱。隱顯俱成,隨機而現。其它繪畫如《
花瓶與人臉 》、《 小鴨與小兔 》等均是根據隱顯構象的不同,產生藝術效果的。
《 人格裂變的姑娘
》記錄的一大癔癥個案頗能揭示人的深層心理與多重人格,顯示隱顯俱成的義理。病人西碧爾童年時代受到母親駭人的虐待,遭受巨大的精神創傷。為了應付嚴酷的現實,西碧爾常在喪失記憶的狀態中,前后出現多達15個化身。每個化身都有各自的姓名、年齡、性格、愛好和處世態度。這些化身都在特定的需要時一一隨機現身。西碧爾本人應付不了的事就由化身替她解決。西碧爾(醒著的自我)不知有化身(只知失落了一段時間),也不具有化身的記憶和經歷。當某個化身控制她的軀體時,其余的15種人格俱隱,隱顯交替。日子便在似夢非夢、時斷時續的狀態中度過。后來,西碧爾經過威爾伯醫生長達11年的治療,16種分裂的人格得以整合,新的西碧爾得以誕生(實則亦屬化身)。
每個正常人亦具多重人格跡象,吾人一心具足十法界,一念愚癡,即畜生法界顯現,其余九法界隱沒;一念佛號,即佛法界顯現,其余九法界隱沒,隱顯俱成的玄門體現在宇宙人生的方方面面。
凈宗經典多有隱顯俱成之描述! 無量壽經
》中,阿難聽從佛敕,向西頂禮,欲見阿彌陀佛,爾時,阿彌陀佛光明赫奕如黃金山,顯現在法會虛空中。爾時,聲聞菩薩圣眾的光明悉皆隱蔽,萬物之光亦如聚墨。月明星稀,體現隱顯俱成之相狀。
西方凈土的池水能宣演無量法音,只是一水,能于同時同處演說諸多妙法,或佛法僧聲、或無生無滅聲、或大慈大悲喜舍聲、或甘露灌頂受位聲。沐浴池水者,各各聞其愿聞之法,并且聞與不聞,隨念調控。對愿聞者,波揚佛法妙音;不愿聞者,水波寂然無聲。寶樹間、地面上、壁柱中所現十方佛剎的情形,亦復如是。愿觀看他方佛剎者,寶樹間壁柱上即時映現;不愿觀看者,則了無所見。音樂、寶香等悉具隱顯俱成、隨念而顯之妙德。西方三圣在凈土示現的涅槃與繼位,亦屬眾生(已往生者,當往生者)機緣所感的顯隱之相,實則三圣一體,隱顯俱成,圓融無礙。
可見,測不準原理乃屬隱顯俱成玄門的表現形態,極樂世界的玄門義理能夠印證現代科學理念的正確與否;同時,把握現代科學的精髓亦有助于對西方凈土實存的起信,F象界與本質界的溝通,是人類理智進步升華的表證。
五、質能互變,資訊網絡暢達
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質能互變公式:E=mc2(E=能量、m=質量、c=光的速率),這個公式揭示:物質是鎖閉的能量,能量乃釋放了的物質,二者雖有現象的懸殊,本質并無二致。所以,質能可以相互轉換。核武器的試制成功,在實踐上證實了極小的質量可釋放巨大的能量。而能量轉化為物質,在理論上亦可成立,但地球人目前尚不能付諸實施。
西方極樂世界的天人圣眾卻能自由地將物質轉化為能量,將能量轉化為物質。譬如,極樂世界的天人動了飲食的念頭,應時七寶缽器自然現前(能量轉化為物質),百味飲食自然盈滿,意念食畢,缽器自然消失(物質復歸為能量),無須擦洗之勞。居住的宮殿與衣服纓絡,悉皆應念而成。欲往十方世界供養諸佛,種種供具、香華寶蓋等,應念出現在手中。西方凈土的天人圣眾,沒有生存的壓力與焦慮,唯是一心辦道,逍遙自在,安享高心能的快慰(本土高科技從外建立,凈土高心能自性本具)。
當代社會,資訊技術發展迅猛,通過全球性電腦網絡,人們不必離開書房辦公桌,就可以辦公、學習、研究學術,進行各種娛樂,交朋友,逛附近的商場,與遠方的親戚朋友對話,展示照片等。本土的信息技術雖然發達,然與西方極樂世界的資訊狀況相比,亦顯陋絀。本土的信息網絡以電腦為媒介,畢竟存在著諸多的限制與弊端(如價格高、病毒等),西方凈土的信息網絡化,無須儀器為中介,以意念心光即能相互聯絡。欲與某位道友聯系的念頭一動,當即面見那位道友(似圖像電話),無論距離多么遙遠,儼然促膝談心。由于諸往生者皆有他心智通,故無須語言,只以意念交流。本土的聯網(光纜)至多只能覆蓋全地球,而極樂世界的信息網絡卻遍布法界。分身到十方無量世界供佛的道友,悉能以意念聯絡,雙向同步完成。他方世界凡夫眾生沒有能力與凈土圣眾對接,然十方眾生的舉心動念、言談舉止,凈土圣眾悉皆了知。另外,西方凈土的寶樹間、墻壁上、地面上,皆可作寬幕彩電,欲見何方佛剎景象,寶樹間墻壁上便應時映現,意念控制,收放自如;其清晰度,準確度與全息性,臻于極致。西方極樂世界資訊技術之高妙,不可思議。
上述五點,只是擷取當代科技的前沿與西方凈土的莊嚴功德,略作比附,亦只是西方凈土稱性妙用之千萬億分之一而已。西方極樂世界乃超高科技的妙土,凈土玄門與義理,具有超時空的永恒價值,不僅能滿足吾人對宇宙人生實相的終極探究欲,為現代人提供究竟安穩的庇所,而且為現代自然科學提供一個有效的參照系。凈宗理念不僅不悖于現代自然科學,而且能給現代自然科學以深層啟示,予以正確的導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