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池大師:阿彌陀經疏鈔事義 |
阿彌陀經疏鈔事義
蓮池大師 △第一卷 云棲寺 宋咸淳《臨安志》:「寺名云棲(出「寺觀類」第十五葉),在錢塘五云山后,詳具《云棲碑記》。治平二年,改名棲真寺!菇裨弧冈茥,復其舊也。 知所先后 《大學·圣經章》:「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埂蹲ⅰ罚骸副臼妓,末終所后! 守約施博 《孟子》曰:「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守約而施博者,善道也!埂蹲ⅰ罚骸甘丶s,是修身。施博,是天下平! 與知與能 《中庸》:「君子之道費而隱,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及其至也,雖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婦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雖圣人亦有所不能焉! 即本智而求佛智 《華嚴玄談》云:「真妄交徹,即凡心而見佛心。理事雙修,即本智而求佛智!贡局钦,即眾生本有之智。佛智者,即究竟果佛之智。 畫虎不就 東漢光武時,伏波將軍馬援征蠻,遺書誡子曰:「效季良不得,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者也! 反落一籌 籌,算也。張良云“請借前箸籌之」,是也。又古人飲博,以籌記罰。楊纂怒尹君不同己判,欲更之。執筆沈吟,久之,曰:「纂輸一籌! 嫂溺援之以手 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親,禮與?」孟子曰:「禮也!埂干┠,則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權也! 倚門而望 王孫賈,齊愍王臣。淖齒弒愍王。王孫賈未有討賊意。歸寧其母,母曰:「汝朝出而晚歸,則吾倚門而望。汝暮出而不還,則吾倚閭而望。汝今事王,王出走,汝不知其處,何面目立天下乎?」賈于是與國人攻淖齒。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出《論語》。 事必師古 傅說對商高宗:「事不師古,以克永世,匪說攸聞! 父曰吾怙,母曰吾恃 《詩經》:「無父何怙?無母何恃?」怙,覆冒之意。恃,倚賴之意。 劬勞之德,昊天罔極 《詩經》:「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螟蛉異姓 《詩經》:「螟蛉有子,蜾蠃負之。教誨爾子,式谷似之! 懷慕終身 《孟子》曰:「人少則慕父母。知好色,則慕少艾。有妻子,則慕妻子。仕則慕君,不得于君,則熱中。大孝終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見之矣! 左右無方 《禮記·檀弓篇》:「事親,有隱而無犯,左右就養無方! 定省不違 《禮記·曲禮上篇》:「凡為人子者,冬溫而夏凊,昏定而晨省! 既竭心思 《孟子》曰:「堯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褂衷唬骸讣冉咝乃佳,繼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 心之官則思 「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出《孟子》!腹佟,猶「司」也,職掌之謂!傅谩,得其理也。) 精誠之極,鬼神與通 《管子》曰:「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不得,鬼神其將通之。非鬼神通之,精誠之極也! 孺子封侯 漢高帝初起時,魏無知薦陳平才可用,以為護軍中尉。及得天下,封功臣,陳平封曲逆侯。平曰:「臣非魏無知,何由得進?愿讓封!沟墼唬骸戈惼娇芍^不背本矣!鼓烁傥簾o知。陳平微時,為里社分肉,甚均。社老稱:「孺子善宰!蛊皆唬骸甘蛊皆滋煜,亦如是肉矣!谷孀铀煲源酥。 用蠡測海,恃管窺天 東方朔答客難曰:「以管窺天,以蠡測海,以梃撞鐘,豈能通其條貫,考其淺深,發其音聲哉?」 蟻山風水 《蓮宗寶鑒》云:「余門學道,如蟻子上于高山。念佛往生,似風帆揚于順水! 田蛙井鮒 《莊子》曰:「田蛙不可語于海者,拘于墟也!埂兑捉洝ぞ浴肪哦常骸妇壬漉V! 曝腮 《華嚴玄談》云:「上德聲聞,杜視聽于嘉會。積行菩薩,曝腮鱗于龍門!寡苑e行菩薩不能入華嚴大道。如禹門三級,魚躍不過者,曝腮而還。 永嘉擬之螢光 《證道歌》云:「有二比丘犯淫殺,波離螢光增罪結。維摩大士頓除疑,猶如赫日消霜雪! 不凈錯施爐韛,數息不利冢人 舍利弗教二弟子修不凈觀,及數息觀。久之無益,心欲反道,往見佛。佛問:「在家業何行?」修數息者曰:「守墳冢!剐薏粌粽咴唬骸钢谓鹌!狗鹆疃艘子^修之。不久,皆證道果。 三心圓發 《觀經》上品上生章:「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發愿心! 干曰大生,坤曰廣生 《系辭》云:「夫干,其靜也專,其動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靜也翕,其動也辟,是以廣生焉! 寶鏡遁妖 隋王度得寶鏡。為縣令?h中有大樹,樹有神,令至者必祭,否則為祟。度令人夜懸寶鏡于樹,其夜大雷雨,則晨視之,樹粉碎,有大蛇死樹下。又遇逆旅,見其家有女殊色。主人云:「數月前有客攜至此,云續當來取,迄今杳然!苟刃囊善浞侨,潛出鏡。女即惶駭請死,曰:「我乃狐也,惑人多矣,今死于君手。乞藏鏡,即當受死!苟仍唬骸覆冂R,汝得無遁乎?」妖曰:「神物所燭,何處隱形?愿得一醉而死!古c之酒,大醉而寢。就視之,老狐死于床上。其余種種靈異,不可盡述。 七年之病 《孟子》曰:「今之欲王者,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如牛壞車 如牛以牽車為苦,便壞其車,主人復造。如人厭身為苦,速滅其身。不知此身雖滅,復受余身。 生身、尊特,猶待辯疑 有言六十萬億那由他之身,乃是生身。蓋凈土之身,勝于穢土。穢土生身丈六,凈土生身,宜爾許高大也。知禮法師以十三重問答,辯此決是尊特身也。(出《妙宗鈔》) 菩薩六念 念佛、念法、念僧、念天、念戒、念施。念佛者,慈悲導師。念法者,三世佛母。念僧者,人天福田。念天者,長壽安樂。念戒者,清凈身心。念施者,普濟貧窮。 十心向往 一、于眾生起大慈,無損害心;二、于眾生起大悲,無逼惱心;三、于佛法不惜身命,樂守護心;四、于一切法發生勝忍,無執著心;五、不貪利養敬重,凈意樂心;六、求佛種智,于一切時無忘失心;七、于眾生尊重恭敬,無下劣心;八、不著世論,于菩提分生決定心;九、種諸善根,無有雜染清凈之心;十、于諸佛舍離諸相,起隨念心。 諸天共器,食有精粗 《凈名經》云:「譬如諸天,共寶器食。隨其福德,食色有異! 三獸同河,渡分深淺 《永嘉集》云:「譬夫象、馬、兔渡河,足有短長,而分深淺! 十門推本 一、音聲語言;二、名句文身;三、通取四法;四、諸法顯義;五、攝境唯心;六、會緣入空;七、理事無礙;八、通攝所詮;九、事事無礙;十、海印炳現。 香飯作佛事 《凈名經》云:「眾香國中,香積如來,以香飯而作佛事! 尊者無說,我乃無聞 空生晏坐石室中,空中帝釋天散華供養?丈唬骸干⑷A者誰?」曰:「我天帝釋也!埂负我陨⑷A?」曰:「以尊者善說般若!棺鹫咴唬骸肝冶緹o說!沟坩屧唬骸缸鹫邿o說,我乃無聞。無說無聞,乃真說般若也! 宗有十門 一、我法俱有;二、法有我無;三、法無去來;四、通現假實;五、俗妄真實;六、諸法但名;七、三性空有;八、真空絕相;九、空有無礙;十、圓融具德。 支婁讖等五譯人 支婁讖,后漢時人。光武中興,故名后漢。明帝,光武子也?瞪異,魏人。曹丕繼漢,國號魏。支謙,三國孫吳時人。宋法賢,趙宋時人。元魏菩提流支,南北朝魏人。拓跋氏,改姓元,國號魏!夹Wⅲ骸钢А乖咀鳌钢尽! 周有嬴秦,南北朝有苻秦、姚秦 周時有非子者,伯益之后,善養馬。周平王愛之,封于陜,國號秦,是為嬴秦。嬴,其姓也。苻秦,東晉時氐種也。苻堅強盛,據關中,國亦號秦,是為苻秦。姚秦,羌種也。姚萇為苻堅將。后堅為晉所敗。萇遂據關中,傳子興,是為姚秦。 周禮掌四方之語 東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譯,皆官名。寄,言能寄寓風俗之異于此。象,言能仿象風俗之異于彼。鞮,則欲別其服飾之異。譯,則欲辯其語言之異。周官通謂之「象胥」,而世俗通謂之「譯」也。又「譯」,「釋」也,猶言「謄」也,謂以彼此言語,相謄釋而通之也。 遣將呂光 秦苻堅建元十三年,使呂光伐龜茲,破之。擁眾歸,至涼州,因據州稱「涼王」。光死,侄呂隆降晉。乃迎什師入關,居逍遙園。 孤山十疏流通 《文殊般若經》、《佛遺教經》、《般若心經》、《瑞應經》、《四十二章經》、《不思議法門經》、《無量義經》、《普賢觀經》、《阿彌陀經》、《首楞嚴經》。世稱「十經疏主」。 其麗不億 《詩》云:「商之孫子,其麗不億! 《寶王論》 草堂飛錫法師,作《念佛三昧寶王論》。 龍舒等 龍舒居士王日休,作《凈土文》。無盡居士張商英,有《求生凈土文》。侍郎王古直,作《凈土決疑集》。吳郡沙門大佑,作《凈土指歸集》。無功居士王闐,作《凈土自信錄》。慈云懺主遵式,作《凈土略傳》。 徑路修行 善導和尚偈:「漸漸雞皮鶴發,看看行步龍鐘。(云云)唯有徑路修行,但念阿彌陀佛! 神棲安養 永明壽禪師,作《神棲安養賦》。 諸家懷凈土詩 宋中峰本禪師、元西齋楚石琦禪師等。 枝低只為掛金臺 「我師一念登初地,佛國笙歌兩度來。唯有門前(云云)! 空谷、毒峰、天奇 皇明空谷隆禪師,有《空谷集》。毒峰善禪師,有《語錄》。天奇瑞禪師,號煢絕老人,有《煢絕集》。 群星悉皆拱北 《論語》云:「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 圓照標名蓮境 宋,宗本,常州無錫人。初參天衣懷禪師,念佛有省,后遷凈慈。雷峰材法師,神游凈土,見一華殊麗,問之。曰:「待凈慈本禪師!褂仲Y福曦公,至慧林,禮足施金而去。人詰其故。曰:「吾定中見金蓮華,人言以俟禪師!股w師雖在宗門,兼修凈土,后臨終坐逝,謚圓照。 僧睿蓮華出榻 僧睿,從羅什法師,稟受經義。后預廬山蓮社。宋元嘉十六年,忽告眾曰:「吾將行矣!姑嫖骱险贫。眾見睿榻前一金蓮華,倏爾而隱。五色香煙,從其房出。 文潞公、蘇長公 文彥博,為宋宰相,封潞公。蘇軾為翰林學士,與弟轍俱有盛名,故號長公。 岐黃 岐伯與軒轅黃帝問答,作《內經》等書,為醫家祖。 清照說偈西歸 宋,慧亨,住武安,稱清照律師延壽。初依靈芝習律。專修凈業六十年。臨終,集眾念佛。為說偈曰:「彌陀口口誦,白毫念念想。持此不退心,決定生安養! 舍仙學而回心凈業 宋,葛濟之,句容人,世事仙學。妻紀氏,獨精誠念佛。元嘉三年,方在機杼,忽覺空中清明。因投杼,仰瞻四表。見西方有佛現身。寶蓋、幢旛,映蔽云漢。喜曰:「經言無量壽佛,其即此耶?」面佛作禮。濟之驚異,就之,紀氏指示佛所,濟之亦見半身,俄而隱沒。祥云五彩,親里咸睹焉。自是歸佛法矣。 焚《仙經》而專修《觀經》 后魏曇鸞,性嗜長生,受陶隱君《仙經》十卷。后遇菩提流支,乃問曰:「佛有長生不死術乎?」支笑曰:「長生不死,吾佛道也!鼓耸凇妒^經》:「學此,則三界無復生,六道無復往。其為壽也,河沙、劫石,莫能比焉。此吾金仙氏之長生也!箷掖笙,遂焚《仙經》,而修凈業。 冥君敬禮 永明壽禪師入滅后,有僧自臨安來,經年繞師塔。人問故。曰:「我病入冥,見殿左供一僧像,王勤致禮敬。密詢其人,則曰:『此杭州永明壽禪師也。凡死者皆經冥府,此師已徑生西方上上品矣。王以其德,故敬禮也!弧 羅剎休心 有羅剎在一聚落,其民人日送子與食。有子歸信三寶,一心念佛,遂不能食,得歸。 擬議 《易》云:「擬之而后言,議之而后動。擬議以成其變化! 卜以決疑,不疑何卜 唐太宗為秦王時,與太子建成相忌,欲舉兵。眾議恐不勝,命卜之。張公謹取龜投地,曰:「卜以決疑,不疑何卜?」 △第二卷 天臺六即 一、理即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二、名字即佛。知識經卷,聞名知字。三、觀行即佛。依教修行,即五品位。四、相似即佛。相似解發,十信位。五、分證即佛。分證分破,初住至等覺位。六、究竟即佛。智斷圓滿,妙覺位。 《華嚴》明十身佛 一正覺佛,二愿佛,三業報佛,四住持佛,五涅槃佛,六法界佛,七心佛,八三昧佛,九本性佛,十隨樂佛。 當暗中有明,當明中有暗 南岳石頭和尚《參同契》曰:「當明中有暗,勿以暗相遇。當暗中有明,勿以明相睹。明暗各相對,比如前后步! 讀古 齊桓公讀書于堂上。輪扁斫輪于堂下,釋椎鑿而上,曰:「君之所讀者何書?」公曰:「古人之書!乖唬骸腹湃舜婧?」公曰:「往矣!乖唬骸溉粍t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粕也!构唬骸腹讶俗x書,輪人安得議乎?有說則生,無說則死!乖唬骸刚堃猿贾畼I觀之。斫輪徐,則甘而不固。疾,則苦而不入。不疾不徐,得之心而應之手,有數存焉。臣不能喻臣之子,臣之子不能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輪。夫古之人,其不可傳者已往矣。然則公之所讀者,其古人之糟粕也已! 《瑜伽》四義 《瑜伽》第六云:「略由四義,故稱『我聞』。一為世間語便易故;二為隨順世間故;三為斷除定無我怖畏故;四為宣說自他得失,令生決定信解心故! 弘廣菩薩之所流通 《涅槃經》第四十卷:佛告文殊師利:「阿難比丘,是吾之弟。給事我來,二十余年。所可聞法,具足受持。喻如瀉水,置之一器。是故我今顧問阿難,為在何所,欲令受持是《涅槃經》。善男子,我涅槃后,阿難比丘所未聞者,弘廣菩薩,當能流布! 阿難求三愿 一、不受佛故衣;二、不隨佛受別請;三、二十年法請重說。 周正建子,夏正建寅 今之正月初昏時,斗柄指寅。十二月指丑。十一月指子。夏時取人生于寅,故以建寅為歲首。商取地辟于丑,故建丑為歲首。周取天開于子,故建子為歲首。而建寅為正。 三三昧 有覺有觀三昧,無覺有觀三昧,無覺無觀三昧。 百八三昧 首楞嚴三昧、寶印三昧、獅子游戲三昧、妙月三昧、月幢相三昧,乃至離著虛空無染三昧。 孔恩周急 《論語》:孔子云:「君子周急不繼富! 岐政先煢 《孟子》舉文王治岐之政,曰:「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文王發政施仁,必先斯四者!对姟吩唬骸痕烈痈蝗,哀此煢獨!弧 四邪命食 一、方口食,曲媚權勢,通使四方;二、維口食,種種咒術,卜算吉兇;三、仰口食,仰觀星宿,以自活命;四、下口食,種植田園,和合湯藥。 千里面談 唐太宗為秦王時,在軍中,使房玄齡入奏事于高祖。高祖笑曰:「玄齡為吾兒奏事,雖隔千里,猶如面談! 久在泗濱,相依陳蔡 山東泗水之濱,有杏壇,是孔子與弟子談道處?鬃訉⑦m楚,道過陳蔡。陳蔡大夫發徒圍之。此時十哲皆從: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貢、冉有、季路、子游、子夏。 十六大國 五天竺國,如舍衛、王舍等。 顏閔無文,游夏缺行 顏閔,即顏淵、閔子騫,列在德行之科。游夏,即子游、子夏,在文學科。 目連化身降龍 難陀、跋難陀兄弟居須彌邊海。佛嘗飛空上忉利宮。是龍瞋恨:「云何禿人從我上過!」后時佛欲上天,是龍吐黑云暗霧,隱翳三光。諸比丘咸欲降之,佛不聽。目連云:「我能降是龍!狗鸺丛S之。其龍以身繞須彌七匝,尾拖海水,頭枕山頂。目連倍現其身,繞山十四匝,尾拖海外,頭枕梵宮。是龍瞋盛,雨金剛砂。目連變砂為寶華,輕軟可愛。猶瞋不已。目連化為細身,入龍身內,從眼入耳出,從耳入鼻出。龍受苦痛,其心乃服。 外道移山,制之不動 外道師徒五百,用咒移山,經一月日,簸峨已動。目連念言:「此山若移,多所損害!辜从谏巾斀Y跏,山還不動。外道相謂:「我法山動,計日必移。云何安固,還若于初?必是沙門使爾!棺灾θ,歸心佛法。 一城釋種,舉之梵天 琉璃大王滅釋種。目連欲救,佛以定業難逃,不允其請。目連以神力,將缽盛五百釋種,托至梵天。琉璃王滅釋之后,舉缽視之,唯血水而已。故知業力,佛亦不能救也。 止車燒堂 耆域善知方藥,生忉利天。目連因弟子病,乘通往問。值諸天出游,耆域乘車不下,但合掌而已。目連以神力駐之。耆域云:「諸天受樂,匆匆不暇相看。尊者欲何所求?」目連具說來意。答云:「斷食為要!鼓窟B放之,車乃得前! 〉坩屌c修羅戰勝,造得勝堂,樓臺七寶,莊嚴奇特。梁柱支節,皆容一綖,不相著而能相持,天福之力能如此。目連飛往,帝釋將之看堂。諸天女皆羞目連,悉隱避不出。目連念帝釋著樂,不修道本,即以神通燒得勝堂,赫然崩壞,仍為帝釋廣說無常。帝釋歡喜。后堂儼然,無灰煙色。 子系母故 尊者幼喪父,母欲改適。因子系故,不遂其心。猶繩系扇,故曰「扇繩」。 馬麥之報 佛與弟子,三月在毗蘭邑食馬麥,以償宿報。獨憍梵于天上受供。 尸利沙國 大國名。 塔猶卻貝 阿育王禮諸羅漢塔,次至薄拘羅塔,而說偈言:「雖自練無明,于世少利益!挂蚬┒愖。而貝子從塔飛出,來著王足,諸臣驚怪。以生平閑靜少欲,其塔猶有是力。(又外國用貝,如此土用錢。人以貝供尊者塔前,貝即落地,以示不受。) 不假璣衡 璇璣玉衡也。注:璇,美珠也。璣,機也。以璇飾璣,所以象天之體轉運也。衡,橫也,謂衡簫也。以玉為管,橫而設之。所以窺璣,而齊七政之運行。猶今之渾天儀也。 比之螺蛤 阿[少/兔]樓馱聽法之次,多昏睡。佛責云:「咄咄何為睡,螺螄蚌蛤類。一睡一千年,不聞佛名字! 難兄難弟 東漢太丘長陳實生二子,曰元方、季方,俱有俊才。二子之子,各論父功德,詣祖決其優劣。實曰:「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 文殊十瑞 一、光明滿室;二、甘露盈庭;三、地涌七珍;四、神開伏藏;五、雞生鳳子;六、豬娩龍豚;七、馬產麒麟;八、牛生白澤;九、倉變金粟;十、象生六牙。 詳有五名 一云尊重,一名威猛,一云降伏,一云 一云 龍蛇混雜,凡圣交參 無著禪師禮五臺,遇文殊化老翁問云:「南方佛法,如何住持?」著云:「末法僧尼,少持戒律!篃o著云:「此間佛法,如何住持?」翁云:「龍蛇混雜,凡圣交參! 命在呼吸 《四十二章經》云:佛問沙門:「人命在幾間?」答言:「數日間!乖唬骸缸游粗!褂謫枺骸溉嗣趲组g?」曰:「飯食間!狗鹧裕骸缸游粗!褂謫枺骸溉嗣趲组g?」答云:「人命在呼吸間!狗鹧裕骸缸又酪! 十種權實凈土 《華嚴合論》:第一《阿彌陀經》凈土,第二《觀無量壽佛經》凈土,此二是權未實。第三《維摩經》凈土,是實未廣。第四《梵網經》凈土,是實未廣。第五摩酰首羅天凈土,第六《涅槃經》凈土,此二是權未實。第七《法華經》三變凈土,亦是權未實。第八靈山會所指凈土,是實非權。第九唯心凈土,是實凈土。第十毗盧所居凈土,是實凈土。 《楞嚴》深呵 《楞嚴》破想陰文云:「都指見在,即為佛國。無別凈居,及金色相! 多歧亡羊 《列子》載: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楊子之豎子共追之。楊子曰:「一羊,何追者之眾?」曰:「多歧路!挂讯,竟不得羊。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不知所之,故也!构试唬捍蟮酪远嗥缤鲅,學者以多方喪生。 專注中鵠 鵠,皮革中之的也。射候用皮,其中畫鵠以為的。 見卵而求時夜 《莊子》曰:「且汝亦太早計,見卵而求時夜,見彈而求鸮炙!箷r夜,雞也。見卵而即望其報曉,甚言欲之極也。 體露金風 僧問云門:「樹雕葉落時,如何?」門云:「體露金風! 《瑜伽》一百一十苦 詳具論中。 二十四樂、三十益 詳具彼鈔、彼論。 圣解還成魔境 《楞嚴經》云:「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佛見早墮鐵圍 經云:佛言:「文殊昨夜起佛見、法見,被吾貶向二鐵圍山! 牛羊絕牧 《孟子》曰:「牛山之木,非無萌檗之生焉。牛羊又從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怪^牧養牛羊,而戕其芽也。 過迦旃鄰陀 迦旃鄰陀者,天竺柔軟草名也。觸之者,能生樂受。 庭前柏樹 僧問趙州:「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州云:「庭前柏樹子! 檻外藥欄 僧問云門:「如何是清凈法身?」門云:「花藥欄! 八種清風 世間八風,謂:條風、明庶風、清明風、景風、涼風、閶闔風、不周風、廣莫風。然彼土無四時,或應八方,或對八卦,或自有八種,不必強為之說。 堯處茆茨 唐堯為天子時,宮室儉素,茆茨不剪。謂以茆茨草蓋屋,而不剪齊其檐。極言其樸陋也。 箕諫象玉 箕子,紂之叔父。紂作象箸,箕子嘆曰:「彼為象箸,必為玉杯。則遠方珍怪之物至矣!顾烊胫G。紂不聽,囚之。 舜在畎畝 《孟子》曰:「舜發于畎畝之中!埂稌吩唬骸傅鄹跉v山! 警蹕冕旒 天子出陳警,入陳蹕。天子儀仗也。冕,冠也。天子十有二旒。 有天下不與 《論語》云:「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埂蹲ⅰ罚骸覆慌c,猶言不相關,言其不以位為樂也! 誦斯偈者,尚致口出青蓮華香 昔有女尼,日誦《法華經》「青蓮華香,白蓮華香」二句,后世因感口有蓮華香之報。 營修世福,為有漏因 達摩初見梁武帝,帝問:「寡人造寺、寫經,度僧無數,有功德否?」祖云:「實無功德!沟墼唬骸负我詿o功德?」師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隨形,雖有非實!沟墼唬骸溉绾问钦鎸嵐Φ?」答曰:「凈智妙玄,體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 △第三卷 塤鳴篪奏 塤土、篪竹,二器互相唱和!对姟吩疲骸覆洗祲_,仲氏吹篪! 玉振金聲 《孟子》曰:「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埂蹲ⅰ罚骸附,鍾也。聲,宣也。八音未作,則先擊镈鍾以宣其聲。玉,磬也。振,收也。俟其既闋后,擊特磬以收其韻! 哀矣不傷,樂而不泆 《論語》: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埂蹲ⅰ吩疲骸敢,樂之過而失其正者也。傷者,哀之過而害于和者也!箾u即淫也。 羽寂宮沈 宮、商、角、征、羽,號為五音。 當平心地,則世界平 持地菩薩,于普光佛時,為比丘,平填道路。至毗舍如來時,國大王延佛設齋,爾時菩薩平地待佛。佛摩頂云:「當平心地,則世界平! 心有高下,丘陵坑坎 《維摩經》云:舍利弗言:「我見此土,丘陵坑坎,荊棘沙礫,土石諸山,穢惡充滿!孤蓣勹笸跹裕骸溉收咝挠懈呦,不依佛慧,故見此土為不凈耳!褂谑欠鹨宰阒赴吹,即時大千世界,珍寶嚴飾。 夜氣清明 《孟子》曰:「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氣,其好惡與人相近也者,幾希!怪^一日之間,汩沒于物欲,其氣昏濁。平旦之時,其氣清明,所好惡與人相近,不至大背于人情也。 三種意生身 一、三昧樂正受意生身,屬聲聞;二、覺法自性性意生身,屬菩薩;三、種類俱生無行作意生身,屬佛。 四種三昧 一、常行三昧,《般舟》九十日為期,專念彼佛,亦云佛立三昧。二、常坐三昧,《文殊問般若》九十日為期,專緣法界理,不兼余事,亦云一行三昧。三、半行半坐三昧,「方等」、「法華」等懺,限期不定,或三七日、七日、十日等。上三實相理觀。四、非行非坐三昧,諸經行法,不專行坐,并屬此攝。即隨自意三昧。此一唯事觀。 釋迦、調達宿因 釋迦佛,與調達,往昔為共命鳥。一為調達者睡,一為釋迦佛者醒。醒者因取香果而食,香氣芬然。睡者覺而惡曰:「何瞞我而食也?吾當以毒果害之!顾焓扯竟,二命俱喪。 由之瑟 子曰:「由之瑟,奚為于丘之門?」《注》:「言其聲之不和,與己不同也! 鄭之聲 孔子曰:「放鄭聲,遠佞人。鄭聲淫,佞人殆! 黃鍾大呂 樂有十二律:黃鍾、太簇、姑洗、蕤賓、夷則、無射,為陽六律。大呂、夾鍾、仲呂、林鍾、南呂、應鍾,為陰六律。 二十二根 信、進、念、定、慧、憂、喜、苦、樂、舍、眼、耳、鼻、舌、身、意,共十六根;男根、女根、未知欲知根、已知根、命根、具知根。 五邪命 一、為利養詐現異相;二、為利養自說功德;三、占相吉兇,為人說法;四、高聲現威,令人畏敬;五、說得供養,以動人心。 捍格 《禮記·學篇》:「捍格而不勝!埂蹲ⅰ罚骸负,拒捍也。格,讀如凍[冫*各]之[冫*各],謂如地之凍,堅強而難入也! 一暴十寒 《孟子》曰:「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六律交唱 陽六、陰六,同前。 八音克諧 此《書經·舜典》后夔之語:「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八音者,金、石、絲、竹、匏、土、革、木。諧,和也。) 三法忍 音響忍,柔順忍,無生忍。 忉利天鼓 《華嚴經》云:「忉利諸天,著五欲樂,行放逸時。天鼓之中,自然出音,告彼天子:『此樂無常,莫行放逸』等! 雷音寶林 雷音,例忉利。寶林,例天鼓。 虛空及性功德 虛空功德者,《往生論》頌云:「無量寶交絡,羅網虛空中,種種鈴發響,宣吐妙法音!剐怨Φ抡,頌云:「正道大慈悲,出生善根故! 猶是王老師兒孫 黃檗到南泉,一日齋時,捧缽向南泉位上坐。南泉下來見,便問:「長老什么年中行道?」師云:「威音那畔!谷疲骸釜q是王老兒孫! 三轉四諦 一、示相轉:此是苦,逼迫性;此是集,招感性;此是滅,可證性;此是道,可修性。二、勸修轉:此是苦,汝應知;此是集,汝應斷;此是滅,汝應證;此是道,汝應修。三、作證轉:此是苦,我已知;此是集,我已斷;此是滅,我已證;此是道,我已修。 洛閎、一行 洛閎,漢武帝時人,精于歷數。漢時改正朔,其所定也。算周天數云:「后幾百年,當有差訛。必有圣人出而正之!固菩跁r,僧一行果出,復定歷數。 九章 一方田,二粟布,三差分,四少廣,五商均,六均輸,七當程,八盈肭,九勾股。 置子莊岳 孟子謂戴不勝曰:「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齊語也。則使齊人傅諸?使楚人傅諸?」曰:「使齊人傅之!乖唬骸敢积R人傅之,眾楚人咻之。雖日撻而求其齊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莊岳之間數年,雖日撻求其楚,亦不可得矣!骨f岳,齊街里名。 愿受天樂 昔有貧女,處于糞聚,以人民所棄殘余滓汁為食。迦葉從乞,以汁供養。尊者問其所愿,云:「欲生天!箶等彰K,生忉利天,福勝余天。 愿作冥王 毗沙國王,與維陀始王共戰,兵力不如。因立誓言:「愿我來世,為地獄主,治此罪人!故舜蟪家鄰腿缡。今地獄主,毗沙國王是。十八獄主,十八大臣是。 若合符節 《孟子》論舜與文王:「得志,行于中國,若合符節!埂蹲ⅰ吩疲骸阜,以玉為之,篆刻文字,而中分之。彼此各藏其半,有故,則左右相合為信也。若合符節,言其同也! 登龍與瀛 東漢李膺,尚氣節,孤高峻白,少所交與。人被其容接者,以為登龍門焉! √铺陂_弘文館,以杜如晦、虞世南、褚遂良等十八人為學士。人羨其榮,以為瀛洲之選。 大士求登蓮錄 長蘆賾禪師,建蓮華勝會,普勸念佛。一夕,夢一人烏巾白衣,風貌清美,揖而曰:「愿入蓮華勝會,乞書一名!官憜枺骸负蚊?」答曰:「普慧!箷,又云:「家兄普賢,亦乞并書!官懹X,而簡《華嚴·離世間品》,有二菩薩名,遂為會首云。 卜居猶擇里仁 《論語》: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智?」 矛盾 矛,镩也,即槍戈之屬。盾,干也,排也。昔人雙賣二事,各嘆其勝。嘆盾云:「矛刺不入!箛@矛即云:「能穿十重之盾!怪钦哒Z云:「我買汝矛,還刺汝盾,入與不入?」即無辭矣。 喆老、青公 哲老者,住京師大剎,四十年不睡坐禪,精苦如此。坐化后,紙襖亦燒出舍利。以不修西方,后生大富貴處。青公者,即青草堂。年九十余。有曾家婦人,常為齋供,及布施衣物。和尚感其恩,乃言:「老僧與夫人作兒子!挂蝗諎D人果生子。及詢草堂,已坐化矣。后官至宰相。 皎然覆轍 漢賈誼曰:「前車覆轍后車戒! 直觀三道,顯本性佛 三道,惑、業、苦也。觀惑即般若,業即解脫,苦即法身。三德圓融,是本性也。 祀祖七廟 《禮記》云:「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共為七! 教民七年 《論語》云:「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凈名》八法 一、饒益眾生,而不望報。二、代一切眾生受諸苦惱,所作功德,盡以施之。三、等心眾生,謙下無礙。于諸菩薩,視之如佛。四、所未聞經,聞之不疑。五、不與聲聞而相違背。六、不嫉彼供,不高己利,而于其中調伏其心。七、常省己過,不訟彼短。八、恒以一心求諸功德。成就八法,于此世界,行無瘡尤,生于凈土。 《華嚴》十念藏 一寂靜念,二清凈念,三不竭念,四明徹念,五離塵念,六離種種塵念,七離垢念,八光耀念,九可愛樂念,十無障礙念。 德云二十一種念佛門 一智光普照,二令一切眾生,三令安住力,四令安住法,五照耀諸方,六入不可見處,七住于諸劫,八住一切時,九住一切剎,十住一切世,十一住一切境,十二住寂滅,十三住遠離,十四住廣大,十五住微細,十六住莊嚴,十七住能事,十八住自在心,十九住自業,二十住神變,二十一住虛空。 傳法四句偈 達摩初祖,付二祖神光偈云:「吾本來茲土,傳法度迷情。一華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印心四卷經 祖對二祖曰:「吾有《楞伽》四卷,亦用付汝,即是如來心要法門。令諸眾生,開示悟入! 仁道難熟,他道有成 《孟子》曰:「五谷者,種之美者也。茍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第四卷 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 古云:「彌勒真彌勒,化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 指掌 《語》云:「『其如視諸斯乎!』指其掌!寡砸讜砸。 堯仁舜孝,禹儉湯寬 堯仁者,鑒云:「堯仁如天!顾葱⒄,舜父頑、母嚚、象傲,克諧以孝。禹儉者,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湯寬者,伊尹贊湯曰:「代虐以寬! 割雞焉用牛刀 《語》云:「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弧埂蹲ⅰ吩唬骸肝涑,邑名。言此小邑,何必用此大道也! 溪聲盡是廣長舌 蘇東坡詩云:「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 佛有八音 一極好,二柔軟,三和適,四尊慧,五不女,六不誤,七深遠,八不竭。 吳其沼乎 此伍子胥語,言:「越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二十年后,吳其沼乎!」(《左傳》) 五種怖 一不活,二惡名,三死怖,四惡道,五威德。 四無畏 一一切智無畏,二漏盡無畏,三決疑無畏,四說苦盡無畏。 文殊取缽 仰之彌高 顏淵嘆夫子之道,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易地則皆然 禹、稷當平世,三過其門而不入,孔子賢之。顏子當亂世,居于陋巷,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顏子不改其樂,孔子賢之。孟子曰:「禹、稷、顏回同道!褂衷唬骸赣、稷、顏子,易地則皆然!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孟子》曰:「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于《武城》,取二、三策而已。仁人無敵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火車相現 《觀經》下品中生文中:或有眾生,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此愚人,偷僧祇物,不凈說法,無有慚愧,以諸惡業而自莊嚴。如此罪人,以惡業故,應墮地獄。命欲終時,地獄眾火,一時俱至。遇善知識,贊說阿彌陀佛。此人聞已,除罪往生等。 靈山上德,終成敗北之愆 靈山會上,五千退席。及華嚴會上,不見舍那之輩,亦是其流。敗北者,軍戰敗曰北。 漢地金剛,始有滅南之想 德山,號周金剛,不信南宗單傳直指之說,作《青龍鈔》,徑往南方,欲滅南宗。路遇婆子,買點心。婆子問云:「所擔者何物?」曰:「《金剛經青龍鈔》!乖唬骸浮督饎偨洝吩疲喝牟豢傻。尊者欲點何心?」山無對。后至龍潭,往覆扣擊,晃然大悟,乃曰:「窮諸玄辨,若一毫置于太虛。竭世樞機,似一滴投于巨壑!鼓朔佟肚帻堚n》云。 妙首白槌 世尊一日升座。文殊白槌云:「諦觀法王法,法王法如是!故雷鸨阆伦。天童頌云:「一段真風見也么,綿綿化母理機梭?棾晒佩\含春象,無奈東君漏泄何! 雙林撫尺 梁武帝請傅大士講《金剛經》,大士座上揮案一下,便下座。帝愕然。志公問:「陛下還會么?」帝云:「不會!怪竟疲骸复笫恐v經竟! 僊陀婆 仙陀婆,梵語,具鹽、水、馬、器四名。唯有智臣,乃能辨識。如王食時,呼仙陀婆,即知要鹽。如王洗盥,索僊陀婆,即知要水。如王作眾務時,呼仙陀婆,即知要器。如王出游,索仙陀婆,即知要馬。 覓心了不可得 初祖住止少林。二祖晨夕參承。時當隆冬大雪,光堅立不動,遲明,積雪過膝。后潛取利刀自斷左臂,曰:「我心未安,乞師與我安心!箮熢唬骸笇⑿膩,與汝安!乖唬骸敢捫牧瞬豢傻!乖唬骸概c汝安心竟! 〖據《蓮池大師全集》本校訂〗 www.trimworkscustomcarpentry.com 皈依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