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的美名尊 觀音的美名尊 觀世音菩薩家喻戶曉!坝^世音”是梵文Avalokitesvara的意譯,是由印度高僧鳩摩羅會第一個翻譯成中文的“觀世音”三字的。音譯則是“阿婆盧吉低舍婆羅”或“阿縛盧枳多伊濕伐羅”。 唐太宗的“御弟”玄奘,是一位得道高僧,更是一位著名的翻譯家。他千辛萬苦到印度學習佛法,取經回國后,在翻譯《心經》時,干脆將“觀世音”改譯為“觀自在”!坝^自在”的含義是:菩薩智慧無比,圓通無礙!斗ú刂慕洝分械恼f法是:“于事理無礙之境,觀達自在,又應機往救,自在無哭”,所以以“觀自在”命名!度A嚴經》中有四句頌偈:“海上有山多圣賢,眾寶所成極清凈。勇猛丈夫觀自在,為度眾生住此山!边@里所說的“觀自在”,就是觀音菩薩。 按照佛教的說法,觀音菩薩不分貴賤賢愚,對一切人的苦難都予以拯救,并能消除人們的煩惱。這種愛護眾生、給予安樂的心稱作“慈”;而憐憫眾生、拔除痛苦的心則稱作“悲”。因為觀世音既有博大的“愛護心”,也有非凡的“憐憫心”,所以其美名尊號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簡稱“大悲觀世音菩薩”。 有人認為,觀音是中國佛教信徒心目中的維納斯,既是神圣的,又是可親可近的;不單是威力的代表,也是美的化身--這種說法,也不無道理。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