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耀縣大香山寺 陜西耀縣大香山寺 觀世音菩薩真身道場--陜西耀縣大香山寺 大香山寺由宋至清相繼形成了姚峪村的白雀寺、樊加溝的龍泉寺、蒼龍嶺上的永善堂、東峰中腰的靈官閣、中峰上的云崖寺、圣果院、崎峰洞、西山門外的準提禪院。西峰頂上的同善堂等規模宏大的佛教叢林,F存僅有崎峰洞、圣果院、同善堂及中峰蔭處的墓塔林了。一九八五年以來進行多項重建工作,又有一些古跡被修復,香山的原貌將逐漸展現。 大香山風景秀麗,峭壁聳立,林目忽蘢,葛藤纏繞,流泉飛瀑,潭水澄碧,春天姹紫嫣紅遍地的中草藥花,亦有幾百種飛禽走獸在此生息,原始古樸,佳境天成,是消夏避暑的好去處。 大香山寺位于陜西省耀縣縣城西北三十八公里處,是陜西省三大寺院之一,亦是我國著名的八大佛教圣地之一。始建于符秦(公元351-384年,據史志記載,香山寺開山祖師妙善公主系觀世音菩薩化身),至南北朝與隋唐成為佛教圣地.是禪、教、律、密、凈五宗同修的觀音真身道場。素“北香山,南普陀”的盛名。又據雪城大德言“素有普陀、香山、布達拉宮三足鼎立的觀音示化道場稱譽”。清末,慈喜太后病愈后特賜“宣慈昭佑”匾額于香山寺。經幾代高僧大德弘法葺修,大香山寺香火隆盛,歷百代興衰沉浮。 大香山的崎峰洞為古觀音禪寺,是大香山叢林寺院的中心;顯密圓融的道場,亦是如今朝山禮佛的主要場所。山門前有獨樹一幟挺拔的古柏樹,人傳這九龍柏是當年武則天朝山時種植的。山門邊是青磚砌成的藏經樓,西鄰便是大悲殿,殿堂緊貼洞口,巧妙結合,混然一體!按蟊睢睘辇愂浇ㄔ,通高15米,面闊10米,進深4米。飛檐翹角,大紅明柱,彩繪梁枋,花格門窗,黃瓦獸脊,翹角垂鐸金壁輝煌,巍峨壯觀。門額上高懸橫匾:“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真身寶殿”。殿內便是以父母親生之身而至菩薩深位的妙善公主。大悲殿外是寬敞整潔的月臺。月臺依涯就勢筑在絕壁上,臺下是綠色深谷,繁花茂草,蔥蘢如繡,仰望西峰,孤峰聳翠,險峻峭拔,峰頂幾座小廟,掩映在綠樹叢中。面東眺望,蒼山翠嶺,紫氣裊裊,亦有置身仙境的感覺。在大悲殿中間的佛壇背面就是崎峰洞;一個天然喇叭型洞穴。洞口的兩壁有青白二龍交會,更有石隙滴水,個中玄機妙不可言。大悲殿的左壁山崖有一佛龕,當年有僧人目擊過供奉在此身披紅綢緞的觀世音菩薩真身像。日軍侵華期間,這尊菩薩像不翼而飛,至今下落不明。每年一度歷時一月的農歷六月觀音七會就在此舉行。緊靠大悲殿亦有放生池、齋堂等。月臺下還筑有僧寮,客堂及十數間居士留宿閉關的房間。每年都有眾多全國各地的香客到此朝山修習。 這幾年本寺方丈上正下豎法師更是加速重建步伐,一座莊嚴輝煌的古寺將以她的新姿矗立山顛,延續著觀世音菩薩濟世的宏愿,召感著六道沉浮的有緣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