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水月觀音 | |
![]() |
梵語那迦室利,譯為水吉祥!洞笕战浭琛氛f:“水吉祥,或自蓮花中出水,垂手出水!彼掠^音為三十三身的辟支佛身。法相現身月色水光中。乘蓮瓣,立于水中,注視水中之月。水月觀音最早是在敦煌偶然發現的,此形象的出現和白衣觀音與魚籃觀音一樣,沒有確切的經典依據,現存唯一的證據,是從敦煌發現的一部記載著這尊菩薩稱號的經典。 水月觀音也是中國佛教寺院及信徒經常供奉的觀音菩薩像之一。此像有多種形式,有的站立于大海中的蓮花上,眺望天上的明月;有的則以月為背景,結跏趺坐于巖石上的蓮花座上;也有的是坐在水邊,觀看著水中之月。一概都與水和月相關。通常也被認為以水中之月來比喻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般若玄理。水月觀音像的主要典據是《華嚴經.入法界品》。經中提到善財五十三參之第二十七位碰到的就是觀世音菩薩。善財童子來到南海補陀洛迦山(意為光明山),見到山水流泉,林木郁茂,地草柔軟。藝術家們就在此基礎上創作了水月觀音的形象與意境。在敦煌發現的一幅水月觀音圖中,觀音以一輪圓月為背景,坐在嚴整的巖石上,巖石突出在一池碧波中,右膝曲起,左足從巖石上下垂,置于池中盛開的寶蓮花上。左手輕置左膝上,手持寶珠。右手置右膝上,手執楊枝。頭戴高高的寶冠,冠上有化佛像,身穿帶有花紋的衣裳,并佩有瓔珞等華麗的飾品。中國藝術家們就以此為基礎,創作了水月觀音圖像。水、月或水中月是常見的佛教譬喻,它們是針對無常與世間的一切而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