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佛的一生108圖傳:61到80
www.trimworkscustomcarpentry.com 皈依佛
061:阿難達尊者向一位低等種姓的女子托缽要水(EON注:這圖可能反映的是北傳經典里記載的‘摩登伽女’的故事,南傳經典里個人暫時未讀到類似記錄;這位女子據說名叫波吉蒂,阿難達尊者當時不在乎對方種姓卑微,依然向她托缽,她被阿難的風采迷住,用了各種方法想要誘惑他,包括讓她的外道母親使用幻術迷惑阿難達尊者,佛陀后來告訴她阿難達是位修行者,她也必須出家修行才能和他般配,她修行之后覺悟到自己的愚癡,主動放棄了之前的想法。)
英文:Venerable Ananda receiving offering of water from the maiden of low caste
阿難達尊者向一位低等種姓的女子托缽要水
062:坎達多納 尊者 不善宿業的果報(EON注:坎達多納尊者前世曾經是一位地居天,當時他看到有兩位比庫親密無間,所以想試探他們的友誼,于是當其中一位比庫暫時離開另一位比庫進到一處林子里去的時候,他變成一位女子,衣冠不整地從那個林子里出來,讓另一位比庫誤認為他那位朋友戒行不凈,這一不善業的果報讓坎達多納尊者此生出家托缽的時候,總會讓別人看到他身后有一名女子像他女友一樣在跟著他(如圖所示,她其實只是一個幻影),而他自己卻什么也看不到,這個現象給他帶來了巨大的非議和煩惱(圖右邊的幾個人就在紛紛議論),后來高沙喇國的國王巴謝那地聽說之后,親自前來測試,證實那女子只是一種業報造成的幻影,于是他發心供養坎達多納尊者,讓他不必再承受外出托缽帶來的麻煩,坎達多納尊者也因此得以專注精進,證悟了阿拉罕果,從那之后,那個女子的幻影就不再出現了。)(AA.i.146ff; Thag.A.i.62ff; also Ap.i.81f; Thag.15)
英文:The unwholesome kammic result(vipaka) of Venerable Kundadana
別人看到他身后有一名女子像他女友一樣在跟著他
063:佛陀和一位正在尋找丟失牛只的老婆羅門(EON注:這可能是出自北傳《賢愚經》(非南傳同名經)的典故,這位老婆羅門家境貧寒,終日受惡妻辱罵,所生的7個女兒嫁出去后又不斷回家討這討那增加負擔(印度人嫁女兒要支付沉重的嫁妝,否則女兒在夫家沒地位),他那日借了頭牛耕地,又不慎丟失,所以深感自己怎么如此不幸,找牛的時候看到佛陀平靜地坐在樹下,覺得佛陀才是最快樂的人,佛陀讀到他的心念,就邀請他出家,并且為他說法,他當場證悟了阿拉罕果;這位老婆羅門過去生也受過佛陀的恩典,當時佛陀是一個國王,他是一個因為無心之失而連續闖禍的倒霉人,佛陀的前世則幫他一一排解。)
英文:The Buddha and the old Brahmin who was searching for his lost cattle
看到佛陀平靜地坐在樹下,覺得佛陀才是最快樂的人
064:盎古利馬喇 尊者 被村民責打(EON注:盎古利馬喇尊者被佛陀渡化出家之后,始終堅持4種被允許的苦行:樹下住、穿糞掃衣、僅持三衣、托缽乞食,尤其是堅持親自托缽乞食這一點,對于一個惡名昭彰,甚至需要一名國王帶著大批軍隊來圍剿的前殺人魔王而言,是非常艱苦難得的,他因為從前的罪行很難討到東西吃,但是依然堅持,圖里反映的應該就是他經常遇到的一幕:被認得他的人責罵追打;有一次他在沙瓦提城被打得頭破血流,佛陀告訴他‘讓你承受現在這痛苦的業,本來會讓你在地獄里被折磨無數年’。)
英文:Venerable Angulimala being chastised by the townspeople
經常遇到的一幕被認得他的人責罵追打
065:瑪利卡將軍的妻子供養缽食(EON注:圖里可能是高沙喇國王巴謝那地的瑪麗卡王后,她原來只是個制作花環的平民女子,因為布施佛陀而當生得到成為王后的機緣,后來成為僧團的著名施主之一;我個人暫時沒有讀到有 ‘瑪利卡將軍’這樣的人物,待查。)
英文:The offering of alms by the wife of the General Mallika(英文可能有誤)
布施佛陀而當生得到成為王后的機緣,后來成為僧團的著名施主之一
066 英文、原文空缺
說話
067沙門...在村子里游行(EON注:這個英文疑似和第045重復,也和圖中內容不符,從圖的內容推測,可能是反映當時一位富家公子出家后,他的父母因為后繼無人,怕財產被充公,所以要求他和前妻生育一個后代做繼承人,那時候佛陀還沒有正式制定有關欲邪行的波羅夷戒,這位比庫就應父母要求和前妻如此行事,而遭到眾人非議,佛陀從此制定了相關的戒律。)
英文:Heretics parade in town wi...
行走
068:英文、原文空缺
討論
069:英文、原文空缺
討論
070:佛陀和游方沙門 巴西雅·達圖卡瑞亞(EON注:巴西雅原來是一名商人,出海經商7次都平安,第8次遇到海難,他趴在一塊木頭上漂流到蘇帕拉卡這個地方,身上衣服全部爛光了,于是他用樹皮做了一件外套(如圖那樣),在當地乞食,這種打扮和舉止讓當地人把他當成了一名修行者,而給與了極大的尊敬,他也逐漸因此誤認為自己已經是個阿拉罕了;一位天神因為有一世和他是同梵行者,所以建議他去找佛陀以便得到真正的利益,在那位天神的幫助下,他一夜之間就來到當時佛陀所在的沙瓦提城,見到佛陀的時候他情緒太過激動地請求佛陀為他說法,佛陀為了讓他平靜下來,就說‘這是托缽的時間,不是說法的時間’,拒絕了他2次,巴西雅平靜下來,回答說人生太過無常,不知道何時就會死,所以堅持讓佛陀立刻教他,佛陀知道他的命運,于是當場對他說法,他即刻證悟阿拉罕果(佛陀認他是從聽法到證果速度最快的人之一),在佛陀離開之后,他就被一頭懷孕的母牛頂死;他和上面第051圖的普庫薩提國王一樣,前世都是迦葉佛教法時期的人,當時有7個修行者到山上去,決意不證道就死也不下來,其中一位證悟阿拉罕果,一位證悟阿那含果轉生梵天界(就是上面提到那位天神),其他5位都餓死了,其中2位就轉生為巴西雅和普庫薩提國王,他們都是被同一頭牛頂死,這是他們從前一起做過的一個惡業的果報;因為巴西雅在過去世中從未布施過衣缽給比庫,導致他今生的福報不足以支撐到獲得衣缽而從佛陀受戒出家,所以佛陀雖然知道他已證阿拉罕果,最后卻并沒有對他說出那句著名的‘善來,比庫’,不過佛陀依然讓其他比庫為他造塔供養。)(A.i.24; Ud.i.10.; UdA.77ff.; AA.i.156ff.; DhA.ii.209ff.; Ap.ii.475ff).
英文:The Buddha and the wandering asectic Bahiyadatucariya
佛陀知道他的命運,于是當場對他說法,他即刻證悟阿拉罕果
071:佛陀教了一首偈子給一位被自己孩子趕出家門的老婆羅門(EON注:南傳法句經典故中有此事的記載,這位老婆羅門辛苦養育了4個孩子,每個孩子他都幫他們成家立業,后來他老了,所有孩子卻都彼此推脫贍養責任,他最終被逐出家門;佛陀教他一首偈,讓他等孩子們都在眾人中時,當眾背誦,這首偈主要是提到辛苦養大自己的孩子,結果還不如手中手杖,起碼可以引路驅狗,眾人聽后紛紛譴責,孩子們也深感慚愧,于是就接父親回家供養;那位老婆羅門感恩世尊幫他,將世尊請到家里供養,世尊對他說法,讓他證悟了初果,后來他隨世尊出家,證悟阿拉罕果;藏傳《百業經》(藏版最初譯自唐朝漢版)中也有類似記載,但是孩子的數目記為7個;)
英文:The Buddha teaching a mantra to the old brahmi who had been banished by his children
佛陀教他一首偈,讓他等孩子們都在眾人中時,當眾背誦
072:佛陀親自照護生病的比庫(EON注:當時有位比庫得了痢疾,躺在自己的屎尿里無人照看,因為他被認為是對僧團沒有貢獻的,而且估計味道也太重(如圖遠處有位比庫就掩鼻),世尊讓阿難達尊者取水來并親自為這名病比庫清洗,之后他集合僧團說‘你們出家再無父母,如果不相互看護,誰會來看護?對于病者,應如同看護佛陀一樣看護他’,并且為此制定了一條戒律:比庫有病者如果僧團無故不安排看護,犯‘惡作’。)(Vin.Mv.8:26; A.5:123-24)
英文:The Buddha nursing the sick bhikkhu
佛陀親自照護生病的比庫
073:賓比薩拉 國王 在牢房里(EON注:英文原文是如此,但是很可能不對,因為后面還有一個描繪賓比薩拉國王在牢房里被割足的圖,更吻合經典里的記載,但相貌和這個完全不一樣,同一個畫家不太可能畫出2個頭發胡子顏色外觀都完全不同的賓比薩拉國王;個人根據圖中內容,推測可能是法句經344偈的記錄:當時摩訶迦葉尊者有個弟子已經出家并證得第4禪那,但是因為對一個金匠親戚家里的東西起了貪著,又還俗了,后來在俗世淪為小偷并被逮捕,即將被處決之前,他遵照摩訶迦葉尊者的指示,收攝心念,專注所緣,并且進入了禪那,執行者被他入定時的姿態所觸動,于是向國王報告,國王也下令釋放了他。佛陀知道之后說他‘以前既脫離了系縛,卻又回頭重新惹上所有的系縛’,后來他又重新回到僧團,精進修行,證悟阿拉罕果。)
英文:King Bimbisara in the prison cell
賓比薩拉 國王 在牢房里
074:身為奴隸的女子責備一名沙門于黎明時分在恒河里洗澡
英文:The slave woman reproaching the heretic for bathing in the River Ganges at dawn
恒河里洗澡
075:英文、原文空缺
教導
076:大講堂的施主 維沙卡 和她的公公(EON注:這位維沙卡女士號稱是‘布施第一’的女弟子,說她是‘大講堂的施主’是因為著名的‘鹿母講堂’就是她興建布施的,有一次她去寺院里聽法,把一個珍貴的首飾遺失在寺院里,她把這視為一個作布施的提示,決定賣掉這個首飾換成如法資具布施給僧團,但是沒人能買得起,于是她自己掏錢回購,然后用這筆資金興建了‘鹿母講堂’布施給僧團(Vin.4:161),可能是因為居住條件太好,有些比庫住在這里的時候變得比較放逸,汲汲營營于一些世俗雜事,目健連尊者在佛陀的建議下,用腳趾令整個講堂發生了一場地震來警醒他們;圖中是她的公公彌伽羅,那時候她的公公還是外道的信徒,對佛陀的僧團持排斥態度,當時他正在用金質容器吃一種蜂蜜米粥,見到一位比庫前來托缽,卻佯裝不見,于是維沙卡對這位比庫說‘我公公正在吃不干凈的東西’,她的公公因此惱怒地要趕走她,后來眾人都裁定是她的公公, 彌伽羅不對,彌伽羅于是又想挽留維沙卡,維沙卡提出要請佛陀到家中來供養作為留下的條件,佛陀前來應供說法的時候,她的公公躲在簾幕后面聽,當場證得初果須陀罕,從此他說要敬維沙卡如同母親一般。)
英文:Monastery donor Visakha and her father-in-law
她的公公因此惱怒地要趕走她
077:佛陀和長者之女 蘇瑪納(EON注:經典里有好多個同名的蘇瑪納,這位應該是前高沙喇國王的女兒,現任巴謝那地王的姐妹,她有一次帶著500位侍女和500輛戰車前來訪問佛陀,求問佛陀:兩位在信念、道德和智慧方面都相當的弟子,一個有布施,一個沒布施,他們之間是否會有區別,佛陀回答說他們無論生在天上或是人間,有布施者在壽命、外貌、榮耀、快樂和權力方面,都要勝過無布施者,這種區別會一直持續到他們證悟阿拉罕果為止(A.iii.32f)。注釋里說,她之所以會這么問,是因為她看到了王宮里2個嬰兒的談話:一個是王子,一個是宮女的兒子,二者的床鋪高低豪華度都懸殊很大,但他們前世都同是比庫,而王子記得自己的前世,知道另外一個嬰兒之所以今生地位比他差,是因為沒有聽從自己的勸告,所以正在對另外一個嬰兒說法(AA.ii.595f )。這位蘇瑪納的過去生曾經把乳粥藏在茉莉花團中,放進當時的維巴西佛的缽盂里,用這種方式得到了那次供佛活動中首供者的榮耀和功德,她當時依此發愿生生世世都身帶茉莉花香,并且都叫‘蘇瑪納’(茉莉花、幸福者),她那生也很快得到果報,成為一名將軍的妻子;蘇瑪納侍候她祖母到過世之后,就和巴謝那地王一起來見佛陀,在那次開示中,她證得阿拉罕果并且出家,她從前證得初果須陀罕時,只有7歲(Thig.vs.16)。)
英文:The Buddha and Sumana, daughter of the wealthy man
蘇瑪納
078:蘇芭 長老尼和一名年輕的追求者(EON注:經典里同樣有好多位蘇芭,這位應該是蘇芭·吉瓦康巴瓦尼卡,她屬于王舍城一個有名的婆羅門家族成員,據說容貌非常嬌美,所以被稱為‘蘇芭(巴利文意為:凈美 )’;她看到了感官欲樂的過患,所以出家為比庫尼,有一次她正要去午休的時候,一名浪蕩公子看到了她,被她的美貌所折服,于是不停地追求她,她反復向對方宣講愛欲的過患也不聽,最后她問對方最喜歡她哪里,對方回答說最迷戀她美麗的眼睛,于是她毫不執著地把眼睛挖下來遞給對方,浪蕩公子被震懾住了,并且請求她的原諒。后來她去見佛陀,佛陀讓她的眼睛復原,并且給了她一個禪修的業處,她依此精進修行,最后證得阿拉罕果。)(Thig.vss.366-399; ThigA.245f.)
英文:Subhatheri and a young suitor
浪蕩公子看到了她
079:可敬的納拉卡 大長老 和 可敬的寂靜行(EON注:納拉卡是當年佛陀剛出生時為他看相的那位阿斯陀仙人(也就是前面圖里出現過的卡拉德維拉)的外甥,阿斯陀為佛陀看相之后,知道自己等不到聽佛陀說法,就讓外甥趕緊出家,等待佛陀;在佛陀證道并且第一次為五比庫說法之后的7天,納拉卡就前來請教佛陀(這里英文標題可能有點問題,原文直譯有‘寂靜尊者’的意思,因為當時納拉卡向佛陀請教的主題是 ‘寂靜行’的方法,這個行法原文是 Moneyya(寂靜)patipadā(行道),寫英文標題的人可能把這個Moneyya當作另一位尊者的名字了;看圖中也只有佛陀和一位尊者在對話),納拉卡受教之后,就回到他原來修行的地方,靠在一塊金色的巖石上達7個月之久,以實踐上述行法的最高形式,最終證得阿拉罕果;他對這種行法的追求可以追溯到過去世蓮花勝佛的時期。)(J.i.55; SNA.ii.483ff)
英文:Venerable Nalakamahathera and Venerable Moneyya
佛陀和一位尊者
080:康達,種下白芒果樹(EON注:佛陀在禁止比庫隨意展示神通后,外道都以為佛陀自己肯定也不會再使用神通,于是一個個都放心吹噓說自己比佛陀神通大得多,而實際上這種禁制是只針對佛弟子而言的,諸佛并不受此制約,為了平息外道造成的這種局面,佛陀應賓比薩拉王的邀請,預言說將在‘7日之后城門口的一顆芒果樹下’展示神通,并且還罕見地同意國王宣傳此事,讓眾人都來參觀,外道聽說之后,趕緊雇人把城門附近的芒果樹全部砍光;7日之后,佛陀在城里托缽,有一位名叫康達的宮廷園林長供養了一顆芒果給佛陀,佛陀吃完就讓他把果核種在城門口,那個果核當眾迅速長成一株巨大的芒果樹,佛陀就在樹下展示了傳說中的‘雙神變’,而后前往‘三十三天’為諸天說法,在天上渡過了他成道之后第7個雨安居;這則記錄雖然見于小部本生經,但是一般視為是后世的增補。)(Jat. 483)
英文: Kanda, planting the white mango tree
供養了一顆芒果給佛陀,佛陀吃完就讓他把果核種在城門口
下一頁
国产一卡二卡3卡4卡网站_忘忧草花语什么意思_在线观看永久免费视频网站_波多野结衣国产一区二区aV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