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佛的一生108圖傳:81到100
www.trimworkscustomcarpentry.com 皈依佛
081:在外道準備對梵天進行犧牲祭祀的時候,向他們開示這種獻祭的邪惡性(EON注:那個時代的婆羅門教傳統普遍迷信殺生祭祀的效力,而且極其注重儀軌細節這些形式上的東西;因為佛陀當時被公認具有觀知遠古歷史的能力,所以有許多婆羅門教徒就來請教古代婆羅門祭祀的方式,佛陀告訴他們古代真正的那些婆羅門,祭祀的時候是不殺生的,后來有些婆羅門艷羨世俗的享受,才逐漸編撰出這些繁雜儀軌,吸引統治者為此投資并從中獲取名聞利養,當歷史上為了祭祀而第一次出現殺生時,諸天都驚呼祭法的敗壞;作為被祭祀的對像,有一位梵天神就曾經親口對一位做殺生祭祀的婆羅門老婦說‘此非梵天食’;長部第5經《究羅檀頭經》里記載,當時有一個很有名的老婆羅門叫究羅檀頭,聚集了數千頭的牛羊要舉行一場巨型的犧牲祭祀,但是他不知道已經失傳的‘三種犧牲之祭儀及十六祭法’,于是跑去請教佛陀,佛陀有一個過去生就是主持這種失傳祭典的宮廷顧問婆羅門,所以他很詳細地描述了這種古代的祭祀方式,根本不是通過殺生,而是通過參加祭祀的統治者、婆羅門、貴族和百姓自身嚴格的道德規范來達成祭儀的要求,受教的婆羅門紛紛意識到這樣才是真正圓滿的大犧牲祭,進而他們追問佛陀是否有比這更高更圓滿的儀法,佛陀回答布施有戒德者、乃至皈依、持戒、禪修、證得諸沙門果,是會比這種祭祀帶來更多果報和功德的法。)
英文:Preaching the evils of sacrificial offering to the Brahmin about to make such sacrificial offerings
在外道準備對梵天進行犧牲祭祀的時候,向他們開示這種獻祭的邪惡性
082:(EON注:這個場景應該是婆羅門教祭祀中的‘火祭’或稱‘天啟祭’,分別祭祀3種目標:家主火、供養火、祖先祭火(看圖里分設3個容器,3分食材等等),祭祀儀軌非常復雜,人員分工也很細致,主要是通過往火里投放各種祭祀品來實現,投動植物的是‘供養祭’,投酒的是‘蘇摩祭’,并且認為儀式動作要分毫無差才能得到比較好的效果,稍微偏差就可能降低效力或是導致災禍(圖里右邊那人貌似在查儀軌細節做法),圖里主要是獻果蔬和酒,所以可能是‘初穗祭’或是‘四月祭’,或是某種‘蘇摩祭’;針對當時的這類現象,佛陀勸示說‘在林中火祭百年,不如頃刻之間供養修行的人,如是供養,勝過百年的火祭(法句經偈107)’,‘婆羅門,即使僅是頃刻之間頂禮圣者,也比整年地供奉大大小小的祭祀犧牲,要來得好’。)
英文:空缺
佛陀勸示說‘在林中火祭百年,不如頃刻之間供養修行的人
083:英文、原文空缺
說道
084:英文、原文空缺
病人
085:舍利弗尊者和他的母親(EON注:舍利弗尊者雖然是智慧第一的佛弟子,一生幫助無數人和天神證果,但是他自己的親身母親卻怎么也不肯相信他,舍利弗尊者在進入涅槃前的7天,預知到這是一個渡化自己母親的機會,于是向佛陀辭行之后就回到自己的家里,那時候他的物質身體就如期地迅速虛弱下去,四大天王、帝釋天王和大梵天王知道之后就依次前來探望禮敬他,舍利弗尊者的母親是一位虔誠的婆羅門教徒,非常崇敬這些天神,她見到自己日夜敬拜的天神居然對自己的兒子致以如此的敬意,感到無比的喜悅,同時也意識到兒子的老師自然更加偉大,舍利弗尊者抓住這個機會對他的母親說法,讓他的母親證得了初果(如圖的場景);舍利弗尊者進入涅槃之前的物質身體狀況和佛陀極其相似,他進入涅槃的方式也和佛陀幾乎相同:依次從初禪上升到最高級的禪定狀態,然后再依次倒退回初禪,再從初禪依次上升到第4禪,從第4禪狀態進入涅槃,顯示了他對禪定狀態完美而精準的控制,按他自己的話說,他對各種禪定狀態的掌握,就如同從衣柜里隨意挑選衣裳穿一樣輕松;佛陀在接過這位上首弟子的舍利時,說‘就是這位比庫,在八萬四千世界中,除了我以外,智慧無與倫比’。)
英文:Venerable Sariputta and his mother
舍利弗尊者抓住這個機會對他的母親說法
086:(EON注:個人推測這可能是《小部·天宮事經》的第45經記載的事情,有4位艾西迦國,賓那卡迦市的女子,遇見一位比庫在托缽,于是她們分別以一束青睡蓮花、一束青蓮花、一束白根帶葉的紅蓮花、一串象牙色的茉莉花環敬獻給這位比庫,她們的果報是往生‘三十三天’,各擁有一座美麗的天宮,4座天宮彼此相連,稱‘四女神天宮’,摩訶目健連尊者稱她們‘汝之容色照十方,恰如曉天之明星’;圖里可能是佛陀在向其他比庫解釋受花比庫的事。)
英文:空缺
佛陀在向其他比庫解釋受花比庫的事
087:佛陀在 比蘭若村 托缽(EON注:英文原文描述得不精確,圖里托缽這位應該是阿難達尊者,當時是世尊成道第12年,在一位婆羅門的邀請下,到比蘭若村過 雨安居的時候,天魔干擾了那地方居民的心智,讓他們忘記了對世尊的邀請(Sp.i.178 L; DhA.ii.153; cf. J.iii.494),當地的農作物同時受到一種病菌的侵襲,整個地區陷入饑荒;那時有一位馬商帶著500匹馬在比蘭若村過雨季,他布施給托缽艱難的每位比庫少量馬麥,阿難達尊者就把這少量馬麥研磨之后供養佛陀,佛陀毫不介意地吃了,而且吃了3個月,他贊嘆能如此以信念戰勝饑苦的比庫,說‘未來之人將會因此輕蔑粳米飯’。摩訶目健連尊者當時建議用神通翻轉地面,以便取食當地地殼以下的一種蜂蜜狀的可食之物,又建議把比庫傳送到富庶的北古盧洲去托缽,佛陀制止了這些使用神通的方式;佛陀之所以會經歷食馬麥的業報,是因為他在一次過去生中,生為一名貴族的時候,對當時的弗沙佛不敬,那時他看到比庫們在吃一些好東西,就斥責他們,說他們應該吃馬麥(Ap.i.301; ApA.i.103f.; cf. UdA.265)。)
英文:The Buddha on alms round in Veranja Country
布施給托缽艱難的每位比庫少量馬麥
088:佛陀和象王 帕里雷亞卡(EON注:這里描繪的是佛陀成道之后第9個雨安居時的事情,當時世尊住在高沙比城,那里的比庫因為一個戒律的細節問題發生了爭執,逐漸分成了兩派(一派支持教導戒律的比庫師長,一派支持教導經法的比庫師長),情緒高到連佛陀本人的勸說都不聽,佛陀從這事情看到了將來僧團的分裂(正如近代發生的史實),于是他選擇離開這些比庫,來到帕里雷森林,獨自一人在林中渡過了這年的雨安居,在這期間,就是圖中的這位象王 帕里雷亞卡(這名字的字根有點 ‘帕里雷 森林之靈’ 的意思)在取食供養佛陀,佛陀當時說它是一位真正的好朋友,并且說偈‘不得堅固之友情,彼正生不得賢友,如王國土被征服,棄位獨行如龍象’(偈328、329、330),意思是若得不到真正的友情,寧可保持獨行;高沙比城那些爭執不休的比庫后來遭到當地居士的抵制,無法得到供養,最后回到佛陀面前認錯。)
英文:The Buddha and the Elephant Palileyyaka
象王帕里雷亞卡在取食供養佛陀
089:賓比薩拉 國王的腳底被割傷(EON注:他的兒子 未生怨王子受到提婆達多 的蠱惑,要行刺父親 賓比薩拉國王的時候被發現并逮捕,但是 賓比薩拉國王不但沒有懲罰未生怨王子,反而把王位讓給了他,未生怨王子又在 提婆達多的慫恿下要對賓比薩拉國王 斬草除根以穩固王位,方式是把他關在牢房里餓死,因為賓比薩拉國王當時已經證得初果須陀罕,所以他在牢里來回經行禪修,很長時間都不死,未生怨王子于是又派理發師去把他的雙足給廢掉,據說要求是割開,灌入鹽巴和醋,然后用火炭燒炙(如圖),這事那些理發師都做不下去,而賓比薩拉國王居然能毫無怨恨地讓他們動手(他在過去生里有一次穿著靴子踐踏一座舍利塔的庭院(而非赤足示敬),作為一名須陀罕圣者,他可能已經知道這是他的果報);賓比薩拉國王過世之后 轉生為 四天王中多聞天王手下的一名將軍,名叫阇尼沙,后來還拜訪過佛陀,提到自己期望能繼續證到第二果斯陀罕。)(DA.i.135 ff.; Vin.ii.190f) 英文:The soles of the feet of King Bimbisara being gashed
割開,灌入鹽巴和醋,然后用火炭燒炙
090:馴服狂象奈拉吉里(EON注:提婆達多企圖謀害佛陀的事情曝光之后,很多比庫都云集到佛陀的居所周圍警戒護衛,佛陀卻遣散了他們,告訴他們佛陀是不可能因暴力而失去生命的;那時,王舍城有一頭著名的殺人狂象叫奈拉吉里,提婆達多用升遷和加薪收買了馴象師,讓他們在佛陀入城托缽的時候把這頭殺人巨象灌醉后放出來,當這頭兇狠的發狂醉象沖向世尊的時候,大家都嚇得四散驚逃,世尊則泰然自若,他向這頭狂象發出的強烈慈心讓它頃刻間清醒了過來,最后馴服地跪倒在世尊面前,世尊用偈對它說‘行事醉狂與放逸,放逸不得入善趣;依循此見而行事,你將轉生于善趣’,從此這頭專業訓象師都難以馴服的巨象就變得溫順起來,當時它甚至還自己走回了象廊;佛陀在過去生的時候,就很多次展現了這種和不同種類的動物有效溝通的特殊能力,這可能源于他多生以來修習的波羅密(經典里記載有很多他和動物之間有效互動的情形,包括他年輕時馴服烈馬,上面圖里森林象王主動供養他的例子);而他在前一生身為兜率天神的時候,就是在慈心禪那狀態中過世的,這意味著他這一生五蘊的主旋律之一就是對眾生強烈的慈悲。)
英文:The elephant Nalagiri being admonished
巨象就變得溫順
091:教示提婆達多派來的刺客(EON注:提婆達多當時派了好幾撥的刺客去行刺佛陀,而且從刺殺到滅口安排得極其縝密,他先派1名刺客直接行刺佛陀本人(這是位皇家弓箭手,未生怨王子委派給提婆達多使用的),然后又派2名刺客埋伏在第一個刺客歸路中,滅口第一個刺客,同樣,又再安排4名刺客同法滅口上2個刺客,這樣環環相扣,最后一批刺客達到16名;當第一個刺客接近佛陀的時候,恐懼感讓他僵立住無法動彈,早已知曉的佛陀讓他不要害怕,并為他說法,這名刺客坦白了自己的罪行并且皈依了佛陀,佛陀讓他取其它路返回,讓他免于被其他刺客滅口,就這樣,佛陀依次把提婆達多派出的所有刺客都渡化并且安全遣回,圖里這撥應該是第2撥的2名刺客。)
英文:Admonishing the assassins who had been sent by Devadatta
刺客坦白了自己的罪行并且皈依了佛陀
092:提婆達多 企圖推下巨石謀害佛陀(EON注:提婆達多派人刺殺佛陀失敗之后,就決定親自動手,他看到世尊在靈鷲山的山陰處來回經行的時候,從山上推下了一塊巨石(注釋里說提婆達多有5匹大象的力氣),這時有2個石錐從山體上刺出,把巨石卡住,但是石屑依然滑落下去,蹭到了佛陀的腳趾,佛陀抬頭平靜地對他說‘迷途者,你已經造下了極重的不善業’。這種業是五逆罪之一,它的業報導致提婆達多即使已經證得禪定和神通,下一生也依然會轉生在地獄中,通常情形下,已經證得禪定的人,如果在臨終時維持禪定狀態,是會轉生在和該禪定相應的梵天界;佛陀實際上在提婆達多加入僧團時就已經預知了他此生將會做出的行為,因為提婆達多好多世以來都在和佛陀作對,但是佛陀出于憐憫還是接納他加入了僧團,盡管提婆達多犯下惡業導致他將在地獄中受苦到這一劫結束,但是他此生的修行成果,會令他將來成為一名辟支佛,名叫阿提薩拉。)
英文 Devadatta attempting to kill The Buddha with a boulder
從山上推下了一塊巨石
093:三十位 巴達瓦吉 兄弟 和佛陀(EON注:如果按照律藏的記載,30 巴達瓦吉兄弟當時應該已經是比庫了(而非圖里的世俗人打扮),他們當時都修習苦行,在一次雨安居前想從遠方趕來和在沙瓦提城的佛陀一起住,但是時間來不及,只好在離佛陀8由旬的路途中過雨安居,雨安居之后他們滿身濕漉漉地來拜見佛陀,佛陀因此制定了有關‘迦希那衣’的戒律,允許在雨安居結束后的一個月內,安排其中的一天來制作僧袍,所有的制作程序,包括接受布料、裁剪、縫制、染色、晾干,以及在僧團當中進行分配與隨喜,都必須在一天之內完成,當天所制作的僧袍就稱為‘迦希那衣’;圖里的場面和英文注釋似乎有點不太相符,待查。)
英文:The thirty Baddavaggi brotthers and The Buddha
巴達瓦吉兄弟
094:未生怨 國王 來見佛陀(EON注:在長部第2經《沙門果經》中記載,未生怨國王(在賓比薩拉國王過世之后,他已經繼位成為摩羯陀國的國王)在宮廷醫師耆婆的推薦下,前往拜訪當時正住在耆婆醫師的芒果園中的佛陀,未生怨王因為參與過謀害佛陀的事情,所以一直不敢去見佛陀,這次拜訪他出動了500頭乘騎象,大量人員持炬照明,即便是這樣,當他接近佛陀住處時,依然感到巨大的恐懼,當時佛陀身邊有1250個比庫,未生怨王認為這么多人同在一個住處,不可能會如此安靜,他甚至因此懷疑這是一次謀害他的陰謀(如圖描繪的場景);當他親眼見到佛陀和一同靜坐的比庫時,感慨地說期望他的兒子也能獲得這樣的安詳寂靜(他因為謀害了父王,所以害怕他鐘愛的兒子也會這樣對待自己,于是有點期望他兒子出家(DA.i.153).,很遺憾,他在位32年之后,還是死在自己兒子手里),那次會面佛陀向他詳細解釋了出家修行能在當生所得到的果報,這個問題他問了當時許多外道的導師都無法得到滿意的答復;佛陀后來提到,如果不是已經犯下殺父的業,那次會面他就能證得初果須陀罕;盡管如此,他依然從此成了佛陀最虔誠的追隨者之一,據說從他父親去世的那一天起,他就沒法睡好覺,和佛陀見面之后,他終于能睡得安穩了(DA.i.238)。)
英文:King Ajatasattu coming into the presence of the Buddha
親眼見到佛陀和一同靜坐的比庫
095:安芭帕莉,韋沙離城的城花,和利察維族的王子們(EON注:“城花”這個是古印度的一種特色職業,象征一座城市的女神,工作是為貴族提供風塵性質的服務,據說韋沙離整個城都因為她的存在而變得非常繁榮;安芭帕莉嬰兒時期被發現于一顆芒果樹下,所以她的名字有“芒果”的意思,長大之后她的姿容極其端麗,為了避免因爭奪她而起沖突,貴族們于是達成協議讓她當了‘城花’,她的魅力大到佛陀在她來訪之前,還要特地警告比庫們要注意保持正念,不要被她迷住(DA.ii.545);她在佛陀即將進入涅盤前,經過韋沙離城的時候,專程驅車前去拜訪佛陀,在聽講之后,邀請佛陀次日到她的家里應供,佛陀默許了,在她離開時,利察維族的王子們正好前來拜見佛陀,她當時因為能夠獲權供養佛陀而自豪到沒有給他們讓路,兩車交錯的時候,王子們想要以重金換取供養佛陀的權利,安芭帕莉說即使把韋沙離整個城給她,她也不換(如圖中的拒絕手勢)。鄰國的賓比薩拉國王和她發生過一段感情,生了一個兒子叫維瑪拉·坎達納,后來他出家成為一名出色的比庫,安芭帕莉晚年聽了她兒子的說法,也出家修行,證得阿拉罕果(ThigA.206-7);她此生之所以淪為風塵職業,是因為過去生她曾作為沙彌尼,和比庫尼們一起敬拜舍利塔的時候,一位阿拉罕長老尼不慎留下一滴口水在地上,當時她雖然不知道是誰的口水,但是冒出一句不敬的話‘哪個游女在這吐的口水?’(ThigA.206-7))(P.S. 現在在YOUTUBE上還能看到一部1966年的印度電影《Amrapali》,描述的就是她和賓比薩拉王的那段感情,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領略一下印度人自己展現的佛陀時代古印度的場景,要用代理軟件才能看;國內目前這個地址可以看: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E1ODM4MDIw.html(公元2012年8月8日測試有效,非中文)。)
英文:Ambapali, the courtesan, and the licchavi Princes
兩車交錯的時候
096:佛陀和 諾酤羅父(EON注:諾酤羅父和諾酤羅母被佛陀稱為是在家弟子中最出色的一對夫妻典范,在諾酤羅父第一次遇見佛陀的時候,就頂禮他的雙足,稱他為‘親愛的兒子’,問他為什么這么久了還不來探望他們,因為諾酤羅父記得一些前世的事情,佛陀在過去生有500世都是他的兒子,佛陀當時為他們夫妻倆說法,讓他們都證得了初果須陀罕;諾酤羅夫妻有一次請教佛陀,他們來生如何還能再相遇并且再做夫妻,佛陀回答說彼此忠誠、慈愛,有正信、持戒、布施、培養智慧,來生就還能在一起,‘如法住于此世間,同持戒與伍波薩,逝后喜生于天界,同受豐盛之悅樂’(AN 4:54)。英文原文是說圖里那位是 諾酤羅父,但是個人從 衣著類型 和頂禮的地點推測這位應該是巴謝那地國王,那次是他和佛陀最后一次會面,巴謝那地王當時和佛陀一樣都八十歲了,他說他和佛陀同齡,同是剎帝利,同是高沙喇人(佛陀故鄉伽毗羅衛城實際上是從屬于高沙喇國的一個屬國),但是作為國王,他對人心的把握卻遠不如佛陀,比如他在會議上講話時,經常被手下打斷,而佛陀說法時,聽眾連清嗓子的聲音都沒有,他因此對佛陀致以最高的敬意(M.89)。)
英文:The Buddha and Nakulapita
頂禮雙足
097:勸阻 維都達巴(毗琉璃) 和他的軍隊(EON注:毗琉璃是釋迦族一個宮女和高沙喇國王巴謝那地的兒子,因為當時巴謝那地王想要娶一名釋迦族的公主,于是釋迦族用宮女偽裝成公主嫁給了他,所以當毗琉璃王子16歲拜訪娘家釋迦族的時候,由于血統低賤,他坐過的座位被用牛奶來洗,這種巨大的歧視行為讓他發誓一定要復仇;巴謝那地王發現這事之后,一時廢掉了毗琉璃母女的地位,后來在佛陀的建議下又恢復了;毗琉璃20歲時,趁巴謝那地王當時出游,篡奪了王權,巴謝那地王死在逃往摩羯陀國求援的路上,而毗琉璃很快發兵攻打釋迦族復仇,佛陀精確預知了此事,于是來到兩國交界處,在大軍面前孤身一人,頂著烈日暴曬坐在釋迦族境內的一顆無法遮蔭的枯樹下(如圖中情形),當毗琉璃王問他為什么不坐在高沙喇國境內的茂盛大樹下時,佛陀回答‘親族之蔭勝他族’,毗琉璃王會意并退兵;毗琉璃王此后又出兵2次,都遇到佛陀坐在同一顆枯樹下,于是又都退兵,佛陀因為這事而承受的暴曬,讓他留下了延續一生的頭痛(UdA.265; Ap.i.300);毗琉璃王第4次出兵的時候,佛陀知道釋迦族的業報(在過去世中曾經做過集體向河里投毒的事情)無法避免,就不再試圖挽救;兩軍交戰時,釋迦族人雖然全副武裝,但是無人愿意殺生,于是落敗,全族人幾乎都被屠殺,但是因為堅定持戒,全部往生天界,佛陀預言毗琉璃王7日之后就要死亡,7日之后毗琉璃王的軍隊駐扎在一個干枯的河床上過夜,河水突發,全軍覆沒,從此高沙喇國的國土并入摩羯陀國。佛陀在有一次和外道討論‘身業’更重還是‘意業’更重時,有提到一個例子說:得‘心自在’者,摧毀一座城市只在一閃念之間(M.56),所以即使佛陀只是一個人坐在那里,毗琉璃王仇恨再大,帶著整個軍隊也是不敢硬闖的;當時的傳統也是如果軍隊行軍途中遇到沙門,一般是要退兵。)
英文:Blocking Vitthathuba and his army
來到兩國交界處,在大軍面前孤身一人
098:(EON注:這圖里應該是佛陀進入涅盤前,臥于紗羅雙樹下的場景,當時佛陀身上披的是居士福貴供養的‘柔絹金色衣’,福貴原先是外道阿羅邏·伽羅摩的信徒,他見到佛陀和僧團在靜坐,深為那種寧靜所觸動,佛陀為他描述了禪定的境界之后,他就皈依為佛陀的在家信徒,佛陀即將入涅槃前的膚色極其光輝明亮,據說讓這件金色衣披在身上時都顯得失色;當佛陀以‘獅子臥’的姿勢右側臥于紗羅雙樹下時,紗羅雙樹在非開花時期開花并散落,空中的天神也同時散花奏樂供養,佛陀卻說這些都不是適宜的供養方式,他強調持戒正直、依法禪修,才是對他最高的尊敬和供養;當地的末羅族人聞訊之后紛紛趕來拜見(如圖右端人群),因為人數太多,阿難達尊者安排他們以家庭為單位,一團一團地集體禮敬。)
英文:空缺
佛陀以‘獅子臥’的姿勢右側臥于紗羅雙樹下
099:佛陀最后渡化的人:游方沙門 蘇跋達(EON注:這一幕發生在上圖接受大批末羅族集體禮敬時,佛陀的身體已經非常疲憊;蘇跋達當時還是外道行者,他聽說佛陀即將入涅槃,連續求見3次都被阿難達尊者拒絕,怕佛陀再受外道煩擾,佛陀讀知蘇跋達的心念,讓阿難達尊者不要再阻攔他(如圖所示的情形);蘇跋達請教佛陀:世間有那么多的教派和導師,他們到底知道不知道真理呢?佛陀回答說‘在任何行法和戒律中,有8正道者,才有真正的沙門果,依8正道而行,這世間將不空缺阿拉罕’,蘇跋達聽佛說法之后立刻請求皈依出家,那時外道要加入僧團都要先考察4個月,佛陀破例當場接受蘇跋達成為比庫,蘇跋達出家后不久就證得阿拉罕果;佛陀進入涅槃前最后一句留言,是:‘Vayadhamma(壞滅之法) sankhara(造作聚合) appamadena(不放逸) sampadetha(去完成吧)’:所有的造作聚合,都具有即將壞滅的特質,即由不放逸地努力,去完成(解脫)吧(D.16)。) 英文:The Buddha's last conversion: that of the wandering asceitc Subadda
蘇跋達請教佛陀
100:婆羅門 多納分配佛陀的舍利(EON注:當時為了佛陀舍利的供養權,各方勢力差點又起沖突,多納婆羅門勸說眾人依佛陀的教導而忍辱無爭,于是眾人推選他用陶瓶平分佛陀舍利為8份:1)摩羯陀國的未生怨王;2)韋沙離城的利察維族;3)伽毗羅衛城 的 釋迦族;4)遮羅頗 的 跋離族;5)羅摩伽 的拘利族;6)毗留提的婆羅門;7)波婆的末羅族;8)佛陀涅槃所在地庫西納伽羅的末羅族;各方領回建舍利塔供養;此外,多納婆羅門自己留下分舍利用的陶瓶,建‘瓶塔’供養,畢缽梨瓦那的莫利耶族也派遣使者趕來,遲到了一步,只得到剩余的灰燼,于是建‘灰塔’供養;在凡俗世界之外,龍王和諸天也得到了一些佛牙舍利,其中一顆佛牙舍利據說供養在‘三十三天’)(D.16) 英文:The Brahmin Dona distributing relics
佛陀的舍利
下一頁
国产一卡二卡3卡4卡网站_忘忧草花语什么意思_在线观看永久免费视频网站_波多野结衣国产一区二区aV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