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卡二卡3卡4卡网站_忘忧草花语什么意思_在线观看永久免费视频网站_波多野结衣国产一区二区aV高清

釋迦牟尼佛轉 法 輪(共26節)

轉法 輪(1-7)
初轉法 輪教團成立(1-1):

佛陀踏著慈悲的步伐,獨自向迦尸城而來,途中,忽然逢到一個名叫優波迦的求道者,他見到佛陀威嚴的相好,不知不覺生起恭敬的心,用很尊敬的禮節站在路旁,待佛陀經過他身邊的時候,跪下來問道:
  ‘您是一位甚么人?您怎么長得有如此相好?世間上所有的人,心像猿猴一樣的狂亂,一刻都不能靜下來,終日被愛執所囚,一點自由都沒有。我留神拜見您,看您流露出的慈容,毫沒有俗氣和染著,看到您,我的一顆狂亂的心好像也都要靜下來。你的容顏,有如明月似的圓滿,又像湛然不動的水面,我在您這有著稀世相好的人物之前,真禁不住流露出我的歡喜之情。您是以甚么為宗?您的老師究竟是怎樣一個人?我的名字叫做優波迦,懇切的希望您告訴虛心向您請問的優波迦!”
  佛陀注意看了優波迦一會,慈和的對他說道:
  “優波迦!我的宗沒有什么師承,我也沒有什么同學朋友,我是自己覺悟來的妙法。別人所沒有得到的我已經得到,別人所沒有覺悟的我已經覺悟。這個世間上是沒有一個人能夠知道的,而我現在已能完全知道,這就是我所證悟的正覺。
  “煩惱是可怕的怨敵,要降伏這個怨敵一定要有智慧的寶劍,這是我獲證的最勝慧。
  “我現在向迦尸城的方向走去,擊著正覺和智慧的甘露法鼓,要喚醒沉睡在世間的迷人。
  “優波迦!我沒有驕傲的心,我不是名聞的奴隸,更不是一切利養的使役,我是專門為了流布正法,救濟沉溺在苦海中的眾生。過去我就有作一個船師在苦海中渡人的誓愿,現在我已具備渡人的條件,我應該去實踐我的誓愿,讓一切有善根以及與我佛陀有緣的人,都能得度。
  “儲貯無量的財寶,獨自耽于那榮華之中,這絕不是一個義士所應為,要將自己所有的財寶,兼利天下,才名為大丈夫。自己已經得到好處,而忘記別人,這豈能稱為一個善良的人?要離開貪圖利樂的觀念,拯救在眾苦沉溺中的眾生,這才能被稱為是一個勇者。我現在已經是一個大醫王,我可以治療眾生心中種種的大病,我現在已經是一個明白過去現在未來的大覺者,我可以導引迷途的人走上合理的正覺之路。
  “優波迦!你不要以為我說話時沒有向你謙虛客氣,要知道謙虛客氣也含有虛偽欺騙的成份。我向你說的,都是真實的話,我是有一句說一句。
  “燈,不是因為有黑暗而才發亮的,驅除黑暗乃是燈自然的性質,我已經是成就佛陀大道的人,我對這個世間本一無所求,我所以燃起正覺智慧的光明,乃是順乎自然而來破除眾生愚癡的黑暗。鉆木就能得火,空氣流動就成為風,鑿地則必定得水,這都是自然的道理。
  “優波迦,我現在是人間的佛陀,我此刻要往鹿野苑去說我第一次的佛法!
  優波迦靜靜聽完佛陀所說的話,連聲贊嘆,約定將來必定做佛陀的弟子,說后就分道而去。
  佛陀繼續向前走,漸次的到達鹿野苑。
  這里的土地,是介在恒河與波羅奈河兩大河流之間,樹林繁茂,鳥獸溫馴,是一個靜寂幽雅的境界。
  在這個地方,也有一個苦行林,鹿野苑就在這個苦行林中,現在日以繼夜在這里修習著苦行的是過去侍奉佛陀的憍陳如等五人。
  當佛陀還沒有到達鹿野苑的時候,憍陳如等已經從遠遠的眺望到佛陀的圣顏。
  “你們看,那不是悉達多太子來了嗎?”正在要想坐禪的憍陳如告訴阿舍婆誓等四人。
  “不理睬他,他是一個舍棄尊貴的苦行,耽于世樂中的墮落者,他來時,我們絕對不要向他表示敬意!
  “大概他現在已悔過也不一定,如果他沒有懺悔的意思而來到這里,那有這么厚的面皮!
  “一定是他一個人太嫌寂寞的關系,所以又再來找我們做伴,不要招呼他,把他當一般來拜訪我們的客人一樣看待,我們絕對不要起座向他慰問長途的辛勞!
  這五個人,共同立下約言,緊閉著雙目,像是一心在用功修行。
  可是,當佛陀漸漸走近他們的時候,他們都忘記剛才的約束,心想不看佛陀但又自然的睜眼看他。他們這一看,心里不覺也驚疑起來,僅僅分別一個月,太子的面容怎么變成那樣的威嚴圓滿呢?他們不由自主的請佛陀上座,五個人都在下面叩頭。
  “你們看見我來時不是約定不迎接我的嗎?怎么現在又要站起來呢?”
  佛陀向五個人這樣一問,好似一面光明的鏡子,照徹五個人的心,五個人都驚怕慚愧起來。
  “悉達多!我們不敢這樣想,您疲倦了吧?”五個人都懇切的跪在地下慰問。
  “你們不要再喊我悉達多,那是我在俗的名字;我現在已經成為佛陀,我是宇宙的光明,我是苦海中的舟航,我已經是一切眾生的父母。
  “您什么時候成就佛陀的大行呢?您修學苦行都沒有成佛陀;怎么舍棄苦行反而能成為佛陀?”憍陳如向佛陀這樣問道。
  “憍陳如!像你們五個人現在執于一邊的修行,是永遠不會獲得正覺的。把肉體受苦,反而使心惱亂;把身心享樂,又容易耽于愛著。偏于苦或樂的修行,都不能成就根本的大道。這個問題,我在當初離開王宮的時候,就已經知道。我所以和你們同在一起修學六年苦行,這自有我的苦心。舍棄苦樂,才能得到中道。你們如果要走進正覺之門,必須要以正見(正確的見解)、正思(純真的思想)、正語(凈善的語言)、正業(正當的工作)、正命(合理的經濟)、正精進(積極的精神)、正念(真理的信仰)、正定(禪定的生活)等八種正道去修學,才能解脫無明集聚的煩惱眾苦,獲得清凈寂滅的境界!”
  憍陳如等五人,聽到佛陀說出這通達究竟真理的修行方法,心里像是光明起來,他們既佩服又歡喜。佛陀知道他們能夠接受真理,再繼續說道:
  “憍陳如!你們知道為什么要修學正道嗎?因為我們要離苦。你知道在這個世間上到處都充滿痛苦,自然界有加害給我們的風災、水災、震災,社會上有種種不如意和求不得的事困擾得我們不安,身心上有老病死的侵襲,你看,世間上那一個地方沒有給苦充滿了呢?
  “你們應該知道,這些‘苦”,都是以‘我’為本的,因為眾生執著有我,由我而有貪嗔癡,這就是‘集’。要想解除這些苦,必須修‘道’,修了道,才能進入寂‘滅’的領堿!”
  這五個人,聽到佛陀的法語,覺得過去從來沒有聽過的,現在他們深深的佩服佛陀確實已經是真理的權威。佛陀又再繼續說道:
  “憍陳如!你們現在再聽我說:‘此是苦,逼迫性;此是集,招感性;此是滅,可證性;此是道,可修性’;所以你們要記好:‘此是苦,應當知;此是集;應當斷;此是滅,應當證;此是道,應當修’;因為:‘此是苦,我已知,不復更知;此是集,我已斷,不復更斷;此是滅,我已證,不復更證;此是道,我已修,不復更修’。這個苦、集、滅、道,名為四圣諦,不能究竟了知這四圣諦,就不能解脫。你們懂得我說的法嗎?”
  憍陳如等五人畏懼而又誠懇的回答道:
  “我們現在已經知道您是成就三覺圓滿,萬德俱備的佛陀。佛陀!我們聽得懂你說的真理!
  佛陀對憍陳如等五人說的四圣諦法門,把它演繹開來就是佛教。
  佛陀降世,為的是救度眾生的一大事因緣,所以他并不以自己的生命達到美滿究竟而停止他的活動,他雖然是自己已經離開痛苦,但他把眾生的痛苦看著和自己的一樣。他見到憍陳如等五人能信解他從大智覺海中所流露出的真理,這五人依著佛陀的教示,跟后就得圣果獲得解脫。佛陀想再試試這五人,看他們對于自己說的真理是否真正了解:
  “憍陳如!你們說,色受想行識的五蘊,是常的呢?抑是無常的呢?是苦的呢?抑是不苦的呢?是空的呢?抑是不空的呢?是無我的呢?抑是有我的呢?”
  “佛陀!色受想行識是無常的、苦的、空的、無我的。我們現時已完全清清楚楚,我們都愿皈依您佛陀,做大覺者的佛陀的弟子!
  “好!你們現在都能解脫,從此再不會生出眾苦,你們就做我的弟子為比丘僧吧,我和你們將是世間上的第一福田,F在佛(釋尊)法(四圣諦)僧(五比丘)都已具備,這名之為三寶。這三寶的佛寶、法寶、僧寶合作起來,佛陀的教化就可以廣布天下,就可以指導接引一切眾生都進入光明的大道,獲得究竟圓滿的解脫!
  憍陳如、阿舍婆誓、摩訶跋提、摩男俱利、十方迦葉等五位比丘僧,聽佛陀的法語,歡喜踴躍,信受奉行,從此隨侍佛陀,做著自利利人的工作。

最初的居士和信女(1-2):
自從憍陳如等五人皈依佛陀以后,佛陀就常帶著他們行化在縛啰迦河的沿岸,那里的一切,都是很適宜佛化的地方,佛陀對這個地方非常中意,因此就暫時住下來。
  有一天早晨,黎明的曙光正向著大地開展的時候,佛陀在河畔用水洗面,洗后在河川的岸上散步。
  正在這個時候,縛啰迦河的對岸,好像有一個發狂的青年,見到佛陀,忽然大聲狂呼的脫去鞋子,從淺水的河中奔向佛陀而來,口里還不斷的叫著:“我苦!我苦。。钡穆曇。
  這一位青年,從河水里走上來,佛陀用慈愍的眼光看著他,他也懷疑的看看佛陀。佛陀的相好威嚴,終于警覺了這位青年。他心里想,近來常聽人說這里住有一位大徹大悟的佛陀,恐怕一定就是他。青年即刻恭敬的跪在佛陀的面前說道:
  “您是不是大慈大悲的佛陀?請你慈悲的救救我,我是迦尸城的耶舍,我給生活困惑得實在不安。旭日高升的白天,聲色財利,因擾得我沒有休息的時候;華燈初上的黃昏,舞姬們又集合起來舉行豪華的宴會。當初,我也會為此陶醉迷戀過一時,但日子久了,我真尋找不出這其中的樂趣。昨夜,當宴會席終的時候,我拖著疲乏的身體,頹靡的回室就寢,正在昏沉朦朧的當兒,我做了一個恐怖的惡夢,再也不能入眠,我就從床上起來,走出寢室,忽然看到我私愛的舞女同一個音樂家正在戲弄,我當時再也無法忍耐,嗔恚的怒火在我的胸中燃燒起來。我的神經也就錯亂,因此發狂的就在午夜離開家庭,我一路盲目的狂奔,像有甚么力量似的,使我剛到黎明的時候走到縛啰迦河的這邊來。我看您大概就是被人稱做大覺者的佛陀,請您救救我,我的心中實在苦悶得很!”
  佛陀慈和的用手撫摸著耶舍說道:
  “年輕的善男子!我正是你所知道的佛陀。你不要煩惱不安,你見到我自會安穩自在。你現在可以把心靜下來想想,世間上有永久不散的筵席嗎?人生那里能永遠親密的住在一起?你不要悲傷,這本是一個虛偽的世界,這個世界上一切都是無常的,我們自己的身體尚且不能依賴,那里能要別人都屬于我們自己?你得度的機緣已到,你就把一切放下罷!”
  耶舍聽到佛陀的法音,像甘露似的滋潤著他被怒火燒著的心靈,他再看看佛陀慈祥的相好,他感動得流下淚來,他跪在地上痛切陳情,要求佛陀準許他出家。
  佛陀又再用悲憫的眼光看看耶舍說道:
  “耶舍!你現在可以立刻回家去,你的雙親這時候都在焦急的掛念著你,出家并非離開家庭才叫出家。身上雖然穿起出家的衣服,而心卻戀著世間的俗情;人雖居住在深山叢林中,而時時不忘懷一般的名利,這怎么能謂之出家?如果身上雖然裝飾著華美的瓔珞,而心卻光明清凈,降伏煩惱的怨敵,對人沒有怨親的分別,更要能以真理教化人間,這才名之為真正的出家,你要出甚么家呢?”
  “佛陀!你開示出家的意義,我全能了解,也能接受。我請求佛陀,慈悲允許我出煩惱的家,做一個真理的傳播者,做您偉大佛陀的一名弟子!
  佛陀當即允許耶舍的請求,佛陀的弟子從此日日增多。
  現在再說耶舍的父親俱梨迦長者,翌日早晨起來,聽到家人報告,說耶舍夜半無故出走,下落不明,他一聽以后非常驚慌!當即下令家人四面八方出外尋找,自己也親往各地訪查,就是這樣,他訪查到縛啰迦河而來。
  俱梨迦長者渡過河川,走向佛陀的住處而來,佛陀先命耶舍避開,然后自己出來相見。俱梨迦長者問道:
  “您是不是做沙門的?怎么我沒有見過像您這樣具有威儀相好的沙門呢?你看到我的一個名叫耶舍的孩子嗎?”
  “請你坐下吧!你的孩子一定可以見到的!”
  “真的嗎?我看您像一位大人物似的,一定不會說謊!”俱梨迦長者在佛陀的對面坐下來。
  佛陀把布施的功德,持戒的好處,說明人生是如何需要這些法寶,更說些人生種種的苦惱,富貴像水上泡沫,都是不可靠的道理。俱梨迦長者聽佛陀的開示,很受感動,及至聽到他原來是迦毗羅國悉達多太子出家而成道的佛陀,不覺就跪在佛前頂禮起來,心里既感激又興奮,佛陀這時才叫耶舍出來謁見他的父親。
  長者本懷疑耶舍或已自殺,但現在卻依然健在,而且亦已皈依佛陀,其歡喜非同小可,他很贊成耶舍的出家,他自己也愿意皈依佛陀,做一個在家的弟子,這是佛陀優婆塞弟子的第一人。
  俱梨迦長者并懇請佛陀明天到他的家中受供,第二天佛陀帶領六名弟子應供后,耶舍的慈母也皈依佛陀的座下,作為在家的信女,過著家庭佛化的生活,是為佛陀優婆夷弟子的第一人。
  佛陀到處傳播菩提的種子,不知不覺都漸漸的發芽!耶舍的朋友約有五十人,受了佛陀慈悲智慧及道德的感召,也都皈依佛陀作出家的弟子。
  佛陀把要教的都教給他們,有一天,佛陀對這五十多位弟子說道:
  “你們依著我的教示奉行,一定能夠渡過生死的河流。若能行化各方,就可受世間上的供養。世間上有無數的眾生,迷在生死的岸頭,很需要救生的船師救濟。你們愿意做一個船師嗎?
  “實在說來,一切眾生的痛苦,像給熾烈的大火燃燒著,要想消滅這個火,唯一的辦法除施以凈水以外沒有別的辦法可想。你們不要長住在一處,你們應該到各處遍灑這甘露之水似的教法。
  “我現在也要和你們暫時告別,我要到伽耶山去,離那里不遠,有一位名叫優樓頻羅迦葉的苦行仙人,他的修行和名望很高;非常受世人尊敬,很多修道者,都認為在他的門下苦練修學而引以為榮,我想即刻先去濟度他來棄邪歸正!”
  佛陀吩咐以后,五十多名弟子,歡喜踴躍,依教奉行,因此就隨緣往各方出發,開始過他們自利利人的第一次布教生活!

三迦葉棄邪歸正(1-3):
佛陀現在是獨自一人,踏著莊嚴而穩重的步伐,漸漸的走上勝利的大道。
  佛陀走往伽耶山的途中,路過一座苦行林,他在樹下靜坐了一會,像等待著甚么似的。那時有一個拿了很大包裹的女人,從佛陀的前面過去,佛陀并沒有注意分別。后來稍停不久,見到很多高大的漢子走來,他們見到佛陀,都異口同聲的問道:
  “剛才您有見到一個拿著東西的女人從此經過嗎?”
  “我沒有注意,你們找她做甚么?”佛陀反問他們。
  “我們這一行共三十人,同住在離這里不遠的森林之中,我們二十九人都有妻子,只有一個人至今還是孤獨的沒有娶親。我們非常同情,因此昨天就為他尋來一個女人,那知道不是普通的女人,說來真不怕人見笑,原來她是一個賣淫的妓女。她在一夜之中,講些無恥的話,把我們三十個人都誘惑了。今天起來,看到我們的東西都給她拐逃,因此這時要追趕她,要把她找回來,您究竟有沒有見到她呢?
  佛陀默默的,靜靜的看著他們,然后說道:
  “是這樣一回事嗎?我來問你們,你們自己的身體要緊呢?還是女人和東西要緊呢?”
  這幾個人給佛陀這么簡單的一問,放逸慣了的身心像返本歸源一樣,都被這一問而深切的感動,佛陀像是不可思議的權威,像是精神界的君王,每一個小的動作,每一句語言,都能深刻的印入人們的心版之上。
  “自己的身體比甚么都要緊!边@一群男人回答,像都清醒過來。
  “那你們不要再去追趕女人,你們來找自己的心才是要緊的大事!
  “有甚么辦法找心呢?”
  佛陀又為他們說四圣諦的苦集滅道,他們都皈依佛陀作弟子。
  佛陀和他們分別以后,有一天,又到了他曾經修道過的伽耶山尼連禪河邊的時候,已經是日落黃昏了。
  佛陀過去在這里默默的隱居著修行,他知道這里的環境,當他到達時就去往訪住在這兒的一位拜火教的首領優樓頻羅迦葉,他有弟子五百人,國王大臣對他都很尊敬。他聽到佛陀光臨,就很客氣的出迎,佛陀也向他合掌招呼。佛陀說道:
  “我是從波羅奈國而來,現在我想到摩竭陀國去,今天晚了,我想在你這里借住一宿!”
  優樓頻羅迦葉回答佛陀道:
  “我看您的樣子,也像是一位不平凡的修道者,你要在敝地借住一宿,這本沒有甚么關系。不過,我這里住的地方,有是有的,但因那間房子中既放著我很多拜火的道具,而且又有一條很大的毒龍。住進那間房子,簡直就是和生命開玩笑。在我是沒有甚么關系,為了您的安全,我得老實的回絕您好!
  佛陀聽后,微笑著說道:
  “有毒龍嗎?那也沒有什么關系,請你無論如何借我住一宿,天黑了,實在沒有地方可去!”
  優樓頻羅迦葉指著一個洞窟似的石室,佛陀就安然的進去,優樓頻羅迦葉和他很多的弟子都以為佛陀自尋死路,真是一個傻瓜,更有些弟子說這是應該的,大家都預料佛陀馬上就會逃出來。
  佛陀是人間的覺者,他的一切并不愿神奇怪異的與世間不同,他只是泰然的安坐在石室之中。因佛陀是解脫的超人,他知道毒龍對他不會有害意,后來,毒龍果真昂頭吐舌,卷曲來回的游著,但對寂然不動的佛陀,絲毫沒有惡意。
  第二天,佛陀很平常的從石室中安然出來,口里還說著:“心若清凈的話,一定不為別人所害!甭牭酱嗽挼娜,還見到佛陀的后面放光。
  優樓頻羅迦葉心中思惟著:‘這絕不是一位普通的人,他一定是一位超凡的圣者,難道他是為了征服我而來的嗎?’他心下這么一想,不覺就慌亂起來。
  佛陀又很有禮貌的問優樓頻羅迦葉道:“可以暫時讓我在這里修行嗎?”優樓頻羅迦葉聽了并未深疑,他此刻又以為佛陀很尊敬他。
  佛陀住下來以后,適巧當時有一個地方舉行很盛大的祭典,聚集成千成萬的人,被請為主祭的優樓頻羅迦葉,心中很怕人們見佛陀,因為他知道佛陀是有一股不可思議的力量能攝服別人。佛陀早就知道他的心,所以到這一天,無論在什么地方都沒有人見到佛陀,后來惹起優樓頻羅迦葉的懷疑,他就問佛陀昨天是到甚么地方去的?佛陀和顏悅色的看看他說道:
  “我知道你的心中希望我不要給人看到,所以我也就不給別人見到我。我老實對你講,你還沒有覺悟到人生的真諦,你還充滿嫉妒的心。以你這么一位有人格的人還存有嫉妒的私念,從你修行的方法看來,這本不足為怪。你在拜火以前,如果不斷這個念頭,你永遠不能證得涅槃!”
  佛陀這么一說,優樓頻羅迦葉起初聽時大吃一驚,他想反問佛陀為什么這樣說,但他知道這樣問他反而顯得無智,他只得坦白承認的說道:
  “對啦!我很慚愧,你說得一點不錯。我知道你已經是成就佛陀大行的圣人,我聽說您過去在這不遠的地方修行,可惜我沒有見過您。您比我還年輕,但您的智慧、道德都比我占優勢,但是,我又不愿意承認,F在我對真理變成一個不忠實的人,我現在唯有誠懇的拜在您的座下,希望您收我做您的弟子,洗去我心里的塵垢!”
  佛陀點頭稱贊道:
  “好!優樓頻羅迦葉!我知道唯有像你這樣的人,才能說出這樣的話。不過,信仰你的弟子很多,你還是和你的弟子們商量商量以后再說罷!”
  優樓頻羅迦葉聽了佛陀的吩咐,當時就集合他的五百弟子,堅決的向他們說道:
  “我到現在才明白我的往日全非,我現在已經逢到宇宙之光的佛陀,我已經是佛陀的弟子。我希望在佛陀的座下洗去我心上的塵垢,使我能趨證到涅槃。佛陀說,心不清凈,是不能滅除一切苦惱,我們祭火而心中仍然充滿垢穢,這樣的修行,又有什么意義呢?當佛陀初來的時侯,我就覺得他不平凡,超過我多多,可是,愚癡蒙覆我的心,我還不肯在真理之前屈服,F在,我仔細的思惟再三,希望你們也能一起和我皈依佛陀做弟子吧!”
  這五百名修道者──優樓頻羅迦葉的弟子,聽老師這么一說,給佛陀的威德都深深的感動,都發誓愿意跟隨老師,永遠作佛陀的弟子。
  優樓頻羅迦葉非常歡喜,從此和弟子們,投身于佛法的懷抱中,做了佛陀的常隨眾弟子。他把事火的道具,全部拋入尼連禪河中。
  道具隨著流水往下流去,一直流到優樓頻羅迦葉的兩位弟弟的地方來。
  優樓頻羅迦葉的兩位弟弟,一名那迦葉,一名伽耶迦葉,他兩個人,也是事火教的教徒,各有弟子二百五十人,這一天見到長兄的事火所用的道具,從尼連禪河的上游流來,以為發生什么意外的事情,不覺茫然傷感的流下淚來。
  他倆猜想長兄一定發生甚么不尋常的事,難道給國王驅逐了嗎?國王那里敢對神圣的仙人這么無理呢?那么給山賊殺害了嗎?山賊有這么大膽么?他倆想來想去,還是想不出一個原因出來。
  他們帶著驚怖的心情,星夜趕到長兄的住所來。走進長兄的苦行林,就見到一向被自己尊敬仰慕著的長兄,以及長兄的五百弟子都改作沙門,頭上剃光須發,身上穿著黃色袈裟,他們二人見到以后,竟閉著眼連連搖頭,不忍再看。
  他們二人,在轉念之間,又情不自禁的氣憤起來,向優樓頻羅迦葉說道:
  “大哥!你怎么變成這個樣子呢?你是聽到甚么人的話而墮落到如此?你所悟的智慧,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和你相比,天下的尊敬都集中在你一身,你為甚么要聽信他人的教,這么輕易的改變你的信仰?過去我們有你這么一位長兄,覺得無上的榮耀;現在我們真感到做你的弟弟非常的可恥!”
  優樓頻羅迦葉聽到兩位弟弟的責難,他毫無氣惱,更心平氣和的說道:
  “弟弟!你們來了,好得很!我正預備要去訪問你們。不錯,正如你們所知道的,我現在已經改宗信仰佛陀了。我以前也絕對不會想到自己會變成這樣,所以你們想到不可思議,這是不怪你們。是的,我聽到佛陀的一席話,我就從迷途上走向正道來,我到今天才像從黑暗中見到光明。我很歡喜我活到現在,我在今生能夠皈依佛陀,這是多么難遇的因緣!在過去,我還沒有逢到佛陀的時候,和你們的想法一樣,以為自己的修行,已獲得正覺,可是逢到佛陀以后,才知道自己的內心仍然充滿著塵垢,你們要知道,內心不凈,怎么能解脫生死呢?我活到這么大的年紀,從來不曾有過像皈依佛陀以后這么安靜。
  “你們不必有高而且深的我慢,佛陀有大的神通,大的智慧,絕對不是我們所能及得上的。我現在受著國王的崇敬,全國人民的供養,其實我還沒有斷除根本的生死,這有什么可值得榮耀高貴呢?我感到榮幸的是現在逢到大圣者的佛陀,在他的教導之下,我相信一定能達到我們修行者日夜所祈求的目的。
  “弟弟!我執不要這么深厚,你們也知道我的智慧,我尚且知道改邪歸正,你們憑什么還要執迷不悟?難道愿意永久陷在塵垢之內、生死淵中?”
  優樓頻羅迦葉的這一席坦白誠懇的話,說得兩位弟弟啞口無言。他知道弟弟是相信自己的,因此就把他們帶去求見佛陀。當他們見到佛陀的時候,佛陀那無限深廣的威嚴和慈悲,他們一見之后,心中不覺也生起崇敬來,他們此刻才真的知道長兄的改宗并不是沒有理由。
  他們聆聽佛陀的法語以后,更加佩服,所以就很歡喜的要求佛陀憐憫他們,讓他們帶著弟子一起改宗歸投在佛陀的座下。
  佛陀集合迦葉三兄弟并弟子一千人,就以火譬喻說教道:
  “弟子們!種種的妄想,就像一塊打火石,會引起種種愚癡的黑煙,熾烈的燃燒起貪欲與嗔恚的猛火,使一切眾生受害受苦。
  “這愚癡、貪欲、嗔恚,就是三毒的煩惱之火,眾生因為燒起這三毒之火,所以就輪回在老病死的苦惱之內,在生生死死的世界中從此就不能解脫出來。
  “諸比丘弟子!這三毒猛火是苦的根源,是以我為本。要想滅除這三毒的猛火,必須先要斷除以我為本的執著。這個根本的我執能夠斷除,三毒的火煙才會消滅,輪回在三界之中的一切苦惱,也就自然而然的消除了。
  “諸比丘!厭棄生死的火宅,遠離三毒的猛火,進一步還要把內心中三毒的烈火完全息除,不要沉迷于生死煩惱的家中,這才是最要緊的大事!”
  這一千個弟子,聽佛陀的開示,歡喜贊嘆,息除一切煩惱之火,暢游在解脫的境界之中。
  佛陀說法以后,就領著這一千名弟子,應摩竭陀國頻婆娑羅王昔日的邀約,向摩竭陀國的首都王舍城而來。
  佛陀帶領弟子走后,留下迦葉的這座苦行林,人去林空,寂寞蕭條,風兒吹動著樹梢,鳥兒也很少飛來啼叫,這座苦行林,從此失去了迷妄的榮耀!

頻婆娑羅王的皈依(1-4):
現在說到佛陀離開尼連禪河優樓頻羅迦葉的苦行林,有一天來到靈鷲山頂,這里茂林修行,花卉爭艷,是一個風景美好的地方,佛陀就暫時在這里住下來休息。王舍城的人民,對于佛陀光臨的消息已很早獲知,他們都準備要用香花歡迎于道旁。尤其社會上一些敏感的人,知道三迦葉兄弟皈依佛陀經過,都在談論不休。輿論界更是驚奇的贊仰佛陀,這些出人意料的消息,就這樣傳入國王的耳中。
  摩竭陀國的國王是頻婆娑羅王,他聽到佛陀光臨到他的國土,歡喜興奮異常。他回憶起十多年前,佛陀經過他的首都之時,那時佛陀還是悉達多太子,他曾愿意分半個國家給他。想不到昔日的太子,今日真的成為佛陀。當初,他曾要求太子,請他證悟后,一定先要來救度他,這預言今日竟能實現,在頻婆娑羅王的心海之中,感到真是千生難遇萬劫難逢的幸運。
  頻婆娑羅王希望能早日拜見到佛陀,當即派遣使者往靈鷲山頂上去迎接,自己帶著大臣、眷屬、婆羅門,恭迎在王舍城外的竹林旁。頻婆娑羅王一行人等遠遠的看到佛陀來時,那佛陀的面容是多么的莊嚴!態度是多么的安靜呵!他一看就知道這是一位斷除欲望的智者。等到佛陀走近的時候,他帶領群臣、眷屬,向前頂禮佛足,表示慰問法體的安康,也表示他們內心誠摯的敬意。
  佛陀慈悲的微笑著,以答謝他們的歡迎,然后就和頻婆娑羅王并排著進城。
  佛陀的威嚴端莊,頻婆娑羅王不知道如何向佛陀問答才好,他在佛陀的大威力之下,唯有低頭不敢多言。
  進入城中,街旁的民眾,夾道歡迎,頂禮膜拜,高聲歡呼,佛陀都留意的一一微笑招呼。經過數條街道,即至王宮,等到大家在王宮中安坐以后,佛陀向頻婆娑羅王說道:
  “大王!分別以后,身體很好嗎?治民很如意嗎?”
  “佛陀!受您德光的庇照,一切都尚堪告慰。佛陀!我現在有一個問題,很冒失的想請佛陀開示,以除眾人的疑惑。這就是此刻坐在佛陀身旁的優樓頻羅迦葉道長,他是我們全國所尊奉崇拜的修道者,他既有勝德威名,也有很高的年齡,對于他做佛陀的弟子,把事火的器具遺棄,這是什么原因呢?我們都很想知道!
  佛陀看看優樓頻羅迦葉,示意他來回答頻婆娑羅王的問話,因此,優樓頻羅迦葉就回答道:
  “大王!對于你請示佛陀的這個問題,我很高興講解給你知道。除你以外,也有很多的人,從過去直到現在,對我的隆情厚意,對我的拜火而信奉,我也想告訴他們。
  “大王!佛陀實在是三界人天的導師,是四生有情的慈父,不是我們所能夠比擬。像我長到這么大的年齡,還沒有死去,能夠加入佛陀的弟子群中,真感到無限的歡喜和榮幸。我為甚么要把拜火的器具拋棄而皈依佛陀?這是我明智的抉擇,也是佛陀的威德感召。過去,我以事火為功德,相信這精勤的苦行,可以生到天上去享受五欲的快樂,但這并不能離開貪嗔癡的煩惱。就是生到天上去,一方面在享受快樂,一方面還是要恐懼老病死的可畏。事火是為的求生,有生就有老病死,如果能有一個法門,使我們不生,進入涅槃,那不就是沒有老病死了嗎?那不就是一個自由解脫的地方嗎?
  “大王!如果沒有大慈大悲的佛陀,我無論如何不能從愚癡的事火教中走出來。沒有拜見佛陀以前,我以為事火是最上的神圣修行,自從聽到佛陀的教示以后,我才知道事火是增長迷的因。所以我在服從真理的原則之下,就舍棄事火的苦行而皈投在佛陀的座下,我的弟子也和我一樣想法。我做人、修行,一直到現在,才感覺到我的心有了著落!
  優樓頻羅迦葉坦白說出他內心的真誠之言,以及贊美佛陀巍巍的功德,頻婆娑羅王聽得嘖嘖稱贊,他又再對佛陀說道:“佛陀!我聽到優樓頻羅迦葉的敘述,我也和他一樣,我感覺到很歡喜也很榮幸,我今日能再逢到佛陀,實在是三生的幸運,F在請求佛陀明察我們下根的人,講一點我們能領受的法語聽聽好嗎?”
  佛陀慈悲的說道:
  “大王!我現在說一點關于我們自己的身體給你聽聽。我們身體上的眼耳鼻舌身意等的一切作用和活動,就是生死起滅的原因。若能深深了解這個生死,那就不會執著。對一切法都能生起平等的觀念,那時才能認識我們自身的真相,這個真相,就是所謂無常之相。
  “可是,若人真想究竟洞悉這無常之相,并不是容易的事。因為人有意識的存在,所以生出種種的欲望。欲望、肉體、心,都是生滅的,都是不能常住的。大王!你知道我們的身體是無常的嗎?假使你知道一切色心之法,是無常的,是不安的,是虛幻的,是皆空的,那就沒有‘我’的迷妄,沒有‘我所有’的束縛。明白‘我’是無常的,‘我所有’是虛假的,沒有‘我’和‘我所有’就不會生苦,也不會受束縛。把握這一點,就是一個清涼的去處,就是一個解脫的地方!
  佛陀從他大智覺海中流露出的法語,是他認識自己,認識宇宙的真實之言,頻婆娑羅王聽到這里還不能完全了解,他插上來帶著驚奇的口吻請問佛陀道:
  “哎!佛陀!你說沒有我,那么果報是那一個來受呢?”
  “大王!你再想一想:誰來受果報呢?我告訴你,還是眾生自己要來受果報的。不過要受的果報,這也是如幻的。大王!你應該為自己的幸福打算?抑是應該為人民的幸福打算呢?你應該為自己的不幸著想呢?抑是應該為人民的不幸著想呢?究竟那樣才是王應想的呢?你要知道:當我們的心與境相遇的時候,這只是空與空的聚合。好比石頭與石頭相碰以后發出的火花。大王!火花是石頭的東西嗎?還是誰的東西呢?你照如此去想也就明白。
  “人間在還沒有生我以前,就已經有我呢?還是死后有我呢?睡眠的時候是我呢?還是午夜醒來時是我呢?心里沒有掛礙是我呢?還是身體上有故障是我呢?所以仔細的想起我時,不過同于石與石相撞而發出那瞬息的火花,但石頭不就是火花,等于水中有時起了泡沫,但水并不是泡沫一樣。
  “假若一定要說有我,那又何必要苦苦的修行呢?假若一定要說一切都沒有,為什么要求解脫呢?老實說,在這個世間上,‘我’沒有所作,也沒有作‘我’的主宰,一切都在隨著自業流轉而已。
  “人有主觀的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向外攀就有客觀的色聲香味觸法的六塵,所以結果生起眼耳鼻舌身意的六識。由于心與境遇合的六識,因此那不如意的煩惱之我也就生起那老病死的循環。貪嗔癡的無明,都是起源于這個我,好像石頭與石頭相撞擊的時候,有時有火,有時無火,但石和石不相撞時,就不能說石頭是火。大王!這很小的事情,我為了要明白,經過了多年的修行。大王!離開我執,不是容易的事,可是不離我執又是錯誤的、愚癡的、顛倒的。
  “忘了我而只為一切眾生,再忘了我及一切眾生而進入不動心的領域,把心擴大與宇宙一體時,那就是‘我’進入涅槃之時,大王這才是人間本來的實相,那個地方才沒有生死!
  佛陀講到這里的時候,頻婆娑羅王和一切聽眾,內心清涼,得到無上的喜悅,得到法眼凈。頻婆娑羅王歡喜非常,大眾也感動得流著眼淚,他們都皈依了佛陀。

在竹林精舍的教化(1-5):
頻婆娑羅王迎接佛陀住在王宮中,得到無上的法樂,他心中老是想著不知如何報答佛陀才好。
  忽然,王舍城的迦蘭陀竹林浮現在他的腦內,那竹林之中,寂靜雅潔,很富有園林的優美,在那竹林中建筑一座精舍贈送給佛陀,他想佛陀一定也很歡喜。有一天他向佛陀說道:
  “佛陀!世間究竟的真理,從佛陀大覺海中流出,我每聽佛陀說法以后,內心總覺清涼。記得在十多年前,當佛陀路過我國的時候,我就看出佛陀不是一位平凡的人物。后來我知道佛陀在伽耶山修習苦行六年,我終日在盼望著佛陀得到正覺以后,就來向我說教,現在能滿足我的宿愿,我真不知如何形容我內心無限的歡喜,F在,我看到佛陀像是將要離別我的王宮,又要遠游的樣子,我真焦急得快要張惶失措,我不知如何才能挽留住佛陀,以便我們這些凡愚的人常能親近座前,聽聞正法。佛陀已經知道迦蘭陀竹林是一個清凈幽美的地方,我想在那里建一座精舍,供養給佛陀長期安住和說法。這是我的誠意,我帶著滿腔殷切的熱望,愿佛陀能夠慈悲接受!”
  佛陀慈悲的回答道:
  “你就開始興工吧!我很歡喜的接受!”
  頻婆娑羅王當即傳下敕命,命令臣下迅速的在迦蘭陀竹林為佛陀建筑一座精舍。
  精舍不久完成,計分十六大院,每院六十房,更有五百樓閣,七十二講堂,定名竹林精舍。頻婆娑羅王親迎佛陀及諸弟子住于精舍之內,佛陀很高興的說道:
  “布施是去除貪欲,忍辱是壓止嗔怒,智慧是遠離愚癡,布施、忍辱、智慧,這三者是能進入涅槃之門的路徑。
  “說到布施,不一定是財寶,見到別人布施,心亦隨喜,將來所得的果報,和布施的人相同!
  佛陀講這話的時候,那佛陀的慈祥和靄之光,完全流露在面上。
  有的是能夠布施的人,那是因為他知道自己的不足,有的人雖然是知道而沒有力量去布施,可是只要他見到布施的人而心生歡喜,這也和自己布施相同,一樣可以得到福報功德。像這樣的事什么人都可以做到,因此接受佛陀的慈愛憐愍,是什么人都可以的。佛陀是人間一個真正的宗教家,他什么人都要救度,不限于有金錢財富的人!吹剿瞬际┒纳鷼g喜’,佛陀指示的法語,足為千千萬萬年后的我們來深思和贊美!
  佛陀帶領著一千余名的弟子,住在竹林精舍里,這些弟子們都以佛陀為中心,共同過著像漸漸形成的僧院生活。在佛陀還沒有到王舍城來以前,已有很多皈依佛陀的弟子,他們奉了佛陀的慈命弘化在各方,這時都陸續歸來。當他們走進竹林精舍,看到那些佛陀的眾多的弟子,現在都是如兄如弟,他們每個人都非常的歡喜!
  佛陀也很歡喜他們的歸來,和他們一一敘說別離之情,并詢問他們弘化的狀況。
  佛陀接受頻婆娑羅王贈送的竹林精舍,在弘化的事業上,一方面得到不少的方便,但一方面卻引起一些人對佛陀開始嫉妒、反應、輕蔑起來?墒,在以慈悲包容一切的佛陀,仍然有著很多人從各方趕來皈投到佛陀的懷抱。佛陀在這初期傳道的期中,能得到竹林精舍是一件大事,但比這更大的事,還是要算得到兩位弟子,一名舍利弗,一名目犍連。他們后來輔佐佛陀將正法教化人間,對佛陀教法的弘傳,其功勞足為我們后人效法、景仰!
  舍利弗,本來的名字叫做優波室沙,目犍連叫做拘律陀。他二人有著世間稀少的聰明和學問,起初是共依當時學術界權威的刪阇耶為弟子,后來覺得不夠所學,和刪阇耶離開。他二人也各有著一百人弟子,這些弟子也以為除自己的老師以外,再沒有人能在學問和道德上勝過他們的老師。因此在舍利弗和目犍連的心中,就傲然的以為世界上沒有比他們再聰明的人。
  有一天,舍利弗獨自行走在街上,遇到佛陀的弟子阿舍婆誓,看他出入在王舍城中乞食,他那威儀靜肅的風度,一看就知道他不是一位普通的修道者。舍利弗帶著一股好奇的心情,很有禮貌的詢問道:
  “請問你這位修道者,你是住在什么地方?什么人是你的老師?你的老師向你們說些什么道理?”
  阿舍婆誓謙虛的答道:
  “我住在竹林精舍,是釋種出生的佛陀的弟子,我的老師是具有一切智慧的人天大導師。我出家的時間不久,還不能完全領受,所以我不能宣說老師的甚深微妙的法理。不過,我可以憑著我淺智所學的一二,大略的回答你一些。我的老師常說‘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又說:‘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阿舍婆誓這樣簡單的說了佛陀的兩句法語,聽在聰慧的婆羅門的舍利弗的耳中,像有一輪光芒萬丈的慧日,把他心中的一切疑云驅散,其得到無上法樂的歡喜之情,自非筆墨可以形容。
  舍利弗心中想著,他常修行考察,以為一切因及無因,雖然都是無所作,但那是由于自在天的意思而形成。今天從佛陀弟子的口中,聽到因緣法,明白到一切諸法不是人作,也不是天作,而是從因緣所生,也是從因緣而滅。這因緣啟示他‘無我’的智慧,斷除他微細的煩惱。他越想越覺得佛陀真是偉大。自己多年的苦修,實在是無益的,真理之光,好像到今天才從阿舍婆誓的口中看到。
  舍利弗和阿舍婆誓兩個人好像是百年的知己,竟忘記時間,邊走邊說,談得非常投機。
  舍利弗心中感到非常愉快,更感激阿舍婆誓,他對于阿舍婆誓口中贊美佛陀,真出乎他的意料之外,想不到世間上還有這么一個人。他胸中的冰塊,像給春陽照得已完全溶解。他和阿舍婆誓約定,一有機緣他就要去拜見佛陀。他向阿舍婆誓頂禮以后就告別回家,一直向老友目犍連的住處而來。
  目犍連一眼見到舍利弗那歡喜得忘形的樣子就問道:
  “舍利弗!你怎么今天這樣歡喜呀!難到你得到什么法寶了嗎?”
  “目犍連!我現在知道一個偉大的人物,足可以做我們的老師!”舍利弗的面容洋溢著得意的微笑。
  “舍利弗!你不要這么小看了自己呀!世間上那里還有這樣的人呢?”
  “目犍連!的確是有呀!他就是佛陀,是的的確確的佛陀!我們所要求的人就要逢到了!
  舍利弗把聽到阿舍婆誓說的佛陀之法,一一轉告目犍連。講話時的舍利弗,與聽話時的目犍連,都歡喜得涔涔的流下眼淚。
  第二天,舍利弗和目犍連帶領各人的弟子,一起走向竹林精舍去拜見佛陀。
  佛陀一見就非常歡喜,佛陀感覺到自己證悟到現在,所說的話,才真正有了了解的人。
  自從舍利弗和目犍連帶領弟子皈依佛陀以后,很多的人都想跟隨佛陀出家學道,社會上知道佛陀的感化力太強,人人都恐懼自己的子弟去出家,更有的怕佛陀的弟子多起來勢力太大,因此批評的風聲也就隨之而起,他們都批評說:
  “沙門釋迦牟尼,擾亂我們的家庭,斷絕我們的宗嗣,把我們的子孫都誘惑去出家。那優樓頻羅迦葉三兄弟,還領了一千弟子皈投在他的門下。他是從母親的手中奪去孩子,從賢妻的身旁奪去丈夫,才會感到滿足!
  這些批評的風聲,給佛陀的弟子走在街上時一一的聽到,知道人人發怒,也們把外面的閑言,很詳細的報告佛陀。佛陀聽后很安詳的說道:
  “外間批評的那些言論,是不會長久的,可能會有六、七天,以后就不會有人批評了。你們不要掛念于心,看這個世間,應該豁達些才好。你們以后再逢到這樣批評的人,你們就照我下面的話答覆他們:‘真人的佛陀,是引導人們了達人生的真理,非但是叫人要做人,而是叫人更要做一個完美的超人。學佛并不一定要出家,在家奉行佛陀之法也是一樣!
  佛陀的弟子,朝晨乞食,行走在街上,聽到一些非難的言詞時就把佛陀吩咐的話向眾人宣說道:“真人的佛陀,是引導人們了達人生的意義,明白人生的真理,非但叫人做人,而且更要做一個完美的超人,學佛并不一定要出家,在家奉行佛陀之法也是一樣!
  社會上的群眾,聽到佛陀弟子的話,再回想回想,果真不到七天,這些非難的言詞沒有人提起,大家對佛陀的先見之明,更是五體投地的佩服。
  有一天,佛陀暫時離開竹林精舍,登上靈鷲山,入定在豚崛洞的時候,住在這兒的舍利弗的舅父長爪梵志(摩訶俱絺羅)聽到這個消息,特別前來拜訪,他是異教中一位很有名位的仙人,知道侄兒舍利弗的改宗,對佛陀的威德就非常向往,這一天他在拜訪佛陀的時候對佛陀說道:
  “我還沒有認識一切!”
  “沒有認識一切,就已經認識一切了!狈鹜游⑿χ卮。
  長爪梵志給佛陀這一說,沒有一句話可以回答,佛陀又說道:
  “肯定一切的人,就是否定一切的人;肯定某一項事物的人,就是否定某一項事物的人?隙ㄒ磺,很容易給貪欲拘囚起來;否定一切雖然能夠遠離貪欲,但太固執這個否定,也是一種執著。舍棄一切的肯定與一切否定,那才是真理的認識!
  長爪梵志,聽到佛陀這些簡潔的至理名言,很感到自己不足的羞愧,他也很誠摯的作了佛陀的弟子。
  佛陀度了長爪梵志以后,又回到竹林精舍中為諸比丘說法。
  萬川流入大海,佛陀的慈悲、德慧,像一片汪洋無邊的大海,千萬條的河流都向大海流來,大海中的水量雖然在不停的增加,但一點都不會溢出來,靜靜的容納,靜靜的交流,大海究竟有多大,誰又能預測呢?
  佛陀的清凈法身是解脫自在的,但佛陀應化的肉體并不是不死之身,如果佛陀假因緣和合的丈六金身的身體是不壞的話,則佛陀闡明的那些宇宙人生的真理就會自語相違。有為的法是無常的、無我的、生滅的,即使成了佛陀,只要他有為的色身住此世間,就要應順法的自然性,就不能與法的自然性相違。
  有一天,佛陀示現疾病,他靜靜的休養著。病訊給頻婆娑羅王知道以后,就趕快叫御醫耆婆前來為佛陀治療。耆婆一向是尊敬佛陀的人,他很高興的為佛陀看病。本來,在耆婆的心中,老早就掛念著除了佛陀以外,佛陀的弟子們,穿著的衣服,既不講究清潔;吃喝的飲食,也不講究衛生;可是他沒有勇氣,也不敢向佛陀進言。
  佛陀病好以后,御醫耆婆老想送一樣禮物供養佛陀,他思來想去,不知要送甚么禮物才合適,他后來想到他過去替鄰國的大王醫病,那大王曾報酬他一件上等的衣服,那衣服是王者穿的,唯有佛陀才配穿著,他把衣服呈獻給佛陀說道:
  “佛陀!我自從拜見佛陀以后,我就掛念著一件事情。佛陀常說,在這個地上比較寶貴的就是我們的身體,可是我看到佛陀的弟子們常穿著襤褸的衣服,這站在我們醫者的立場,無論如何解釋都是不合衛生。這件衣服是鄰國大王的賞賜,我希望佛陀接受我轉贈的供養,給我種一點福田,我更盼望著,就是請佛陀叫比丘們從此不要穿襤褸的衣服!
  沒有執著的佛陀,很歡喜耆婆的厚意,他著人傳話給諸比丘弟子說:
  “穿著的衣服,無論新舊,一定要樸素清潔,要經過日光消毒。如果心為綺麗美觀的服裝所染,固非所宜,若一定要穿著襤褸的服裝以示學道,也是不當!
  佛陀的話傳出去以后,王舍城中的人民,都爭著做許多衣服贈送給比丘大眾。
  供養佛陀及弟子們的人多了,這風聲傳進一位大富豪的耳中。
  這位富豪是住在離王舍城不遠的摩訶沙羅陀村,名叫大迦葉,聰明博學,富甲天下,是婆羅門中最杰出的人物。當佛陀在竹林精舍說法時,他每次都前往聽講。佛陀的德慧,終于漸漸的打動他的心,他也想跟佛陀出家。有一天他在歸途上,走近王舍城的多子塔邊,在那株大樹枝葉交錯的地方,他奇怪佛陀也在那兒靜坐。他看了又看佛陀的肅靜和威嚴,終于覺得不去禮拜不成。他在佛陀的座前合掌頂禮以后,非常懇切感動的說道:
  “佛陀!我的大師,請接受大迦葉的皈依,大迦葉從此是佛陀的弟子!”
  佛陀知道大迦葉的信念,說道:
  “大迦葉!你真是我的弟子,我確是你的老師。在這個世間上如果沒有證得正覺的人,是受不起你做弟子,你跟我來吧!”
  佛陀靜靜的站起來,往竹林精舍的方向走去,大迦葉跟在佛陀的身后,他恭敬感動的眼淚不住涔涔而下。
  佛陀回過頭來看看大迦葉,然后說道:
  “我早就知道今天是你得度的日期!很好,未來佛法的流傳,用著你的地方非常之多!
  佛陀度化大迦葉以后,王舍城的佛法,已經打好基礎,靈鷲山的精舍也成于此時,國王學者,紛紛的皈投而來,佛陀的教化,更是普遍各方了。

祇園精舍的建立(1-6):
佛陀在竹林精舍,環繞在左右的弟子,逐漸的加多,弟子多了,發心供養的人也是與日俱增。
  一天,王舍城中有一位首羅長者,承受佛陀的教化,發心備辦豐富的肴饌,想在第二日請佛陀到他家中來受供。
  就在這前一日的晚上,首羅的知友須達長者忽然從舍衛城遠道而來,為他第七公子向首羅長者的千金求婚,他一面和首羅長者寒喧,一面見到主人家中的仆人穿梭來往的忙著。再一注意,庭院整潔,掛燈結彩,茶水飯菜,像是準備歡迎甚么貴賓,他驚奇的忙問首羅長者道:
  “我的好友首羅長者!我看到你們尊府的情形,禁不住心中生起疑惑,我請問你,你合府上下今日這么喜氣洋洋的忙碌,是貴國的大王就要光臨呢?抑是府上那位少爺和千金要辦結婚的大典呢?”
  首羅長者聽后,微笑著回答道:
  “善良的老友!你懷疑的問話都猜測得不對,國王的御駕親臨,以寒舍的情況,隨時都可以迎接,至于說到兒孫的婚典,那里要我這么煩心?”
  “那么,府上為甚么要如此隆重的鋪張呢?我不敢這么想,難道你的隆情厚意是為了我的遠道而來嗎?”
  “非常對不起我的老友,”首羅長者答道:“我實在告訴你,明日是我們人間救世主的佛陀,帶領他的弟子們到我的舍下應供,佛陀是住在竹林精舍,現在已經來到寒林,我正在想著明日怎樣來迎接供養佛陀和他的弟子!
  須達長者聽了首羅的話,這天晚上,想要入睡也沒辦法,他還沒有見過佛陀?墒欠鹜,老是離不開他的腦中。他受不住起伏在腦海中的對佛陀渴仰的思潮,他輕輕的起來,想不給首羅長者家中的人知道,先到林中去拜見一下佛陀,看看佛陀究竟是怎么樣的一位偉大的人物!
  他不由自主的,像有一股不可思議的力量催促他開門走出來,這時,明月當空,銀色的光輝映照著大地萬物,萬物都靜靜的在睡眠,須達長者獨步走向寒林。本來,他過去沒有走過夜路,現在心中多少有點恐怖,但恐怖阻止不了他前進的心。
  他漸漸的走進寒林,他非常擔心,他怕見不到佛陀,佛陀這時大概也安眠了。不過,他想能看看佛陀的弟子也好。
  忽然,須達長者見到寒林的附近像也有一個人在月光下散步,他走上前去一看,他立即五體投地的跪下來問道:
  “你是不是佛陀?我看到你的相好與眾不同!”
  “是的,佛陀就是我。你像是從遠道而來的吧?你叫甚么名字?”佛陀明知而故意問道。
  “我是從北方舍衛城而來的,我的名字叫做須達多,因為我略有資產,歡喜救濟貧窮孤獨的人,常給他們的衣食物品,所以國中的人,又喊我給孤獨!”
  須達長者在說話的時候,他又望望佛陀,佛陀那完美的人格與風度,真出乎他的想像之外,佛陀的身后,像放射著耀眼的金光。
  佛陀就站在寒林里向須達長者說法,明月照在空中,樹蔭散在地上,須達長者受了很深的感觸,他指著佛陀的弟子們問:
  “他們都已經睡覺了?”
  佛陀回答道:
  “他們每天學道、研究、說法、利人,都很辛苦疲倦,而且,他們的心,沒有愛執,沒有煩悶,把心調伏到寂靜的時候,是很容易安眠的。
  “給孤獨!你今天的旅途,一定也很辛苦了,來到我這個地方,都是你有著純潔清凈的信仰,有著歡欣踴躍樂聞正法的決心,我今夜很高興為你說法:
  “你從過去久遠劫以來,積聚種種的善行,有著堅固的信念,一聞到我的名字就很歡喜,真是堪受正法的大器。
  “你富有無數的財寶,樂于惠施救濟貧窮的人;你能善用金錢,而不為金錢使役,實在是難能可貴的德行。不過,你過去的布施,只是祈求的人天福報。人天福報,一樣不是安穩寂靜解脫的勝境,若是有‘我’的這種樂,那也是不久常的。比錢財更進一步的布施,是至心施、精進施、時施、寂靜施、無畏施,才是莊嚴我們德行的法門,才是步上自由光明解脫的大道!
  佛陀在向須達長者說法時,很多弟子也起身圍繞在身旁注視傾聽,這時,大地是靜靜的,四野沒有一點聲響,唯有佛陀的法音回蕩在空中。
  不過,須達長者還有一個問題懷疑在心中,他問佛陀道:
  “慈悲的佛陀!我今日聆聽你的指示,像是開啟我的慧眼,對于布施,我又有更進一層的了解。我過去只求短暫的人天福報,這種迷妄的黑云,好像今天給一陣秋天的厲風吹刮得無影無蹤?墒,我們往日都是崇奉自在天神的,說世間上的一切,都是自在天神所造作的,天福即使是短暫的,不究竟的,那么,自在天又怎能來控制世間呢?拜望慈悲的佛陀,再多多的為我開示!”
  “給孤獨!說世間上的一切,是自在天神所造作,這是愚癡的邪說!如果真是有自在天神能創造世間上一切的話,那么,世間上為甚么到處遍滿了罪惡呢?到處都表演著災害呢?如果真要說有神創造世間,則更不應有六道輪轉的生死。生就不應該有滅,成就不應該有壞。
  “假若,自在天神能造一切的話,則人都可以住在家中不要工作,等候自在天神造給人們的飲食。人們受苦惱的時候,則不應該怨天,因為自在天可以左右一切的?墒鞘聦嵣喜蝗,人們被苦惱逼迫的時候,一樣的要怨天。自在天既能創造一切,左右一切,為甚么要人怨恨他呢?人們為甚么不用自力工作就不能維持衣食之需呢?而且,世間上很多的人都信奉著很多的神,沒有信奉自在天,自在天的萬能神力又到那兒去了呢?
  “再說自在天假若真是自在天的話,就不應該有所作。因為有所作業,就有疲勞,有疲勞則不能名為自在。若說自在天是無心而作,則與嬰兒的所為有甚么分別?若說自在天是有心而作,有心于事,即不能名為自在。
  “給孤獨!苦樂都是眾生自己業力的感召,自有其因果的關系,諸法都是因緣所生,絕非是自在天所作!”
  須達長者聽后,歡喜踴躍的說道:
  “佛陀!我現在恍然覺悟到昔日全非,我沒有像此刻心中這樣高興過。我愿意和首羅一樣,從此誓愿世世生生皈依佛陀,并且懇請佛陀到我的國家憍薩彌羅國舍衛城去說法。到了那里,一切衣服、飲食、臥具、湯藥等等生活上的所需,我的經濟力量一定可以供養!
  “舍衛城是在北方,我也老早想到北方去的,可是我的弟子們的人數很多,沒有廣闊的精舍不容易安住下來!狈鹜由钏妓频,又若無其事似的說。
  “佛陀!我的國家土地很豐,人情很厚,舍衛城離開佛陀的祖國迦毗羅城也不遠,我國的國王波斯匿王是師子族的后裔,以仁愛治國,善護眾生,他和佛陀的父王同樣獲得遠近臣民的敬仰。
  “佛陀!我就想在我國家的首都所在地,建立一所至少和竹林精舍一樣的精舍,希望佛陀憐愍我國下愚的眾生,帶領比丘們一同光臨!”
  佛陀知道須達長者發了殊勝的心,很歡喜的贊嘆布施的功德道:
  “給孤獨!你現在發心行大布施,不存貪欲的執著,不但可以做人間的模范,而且有這樣的存心也才能與真理相合。
  “你生平樂善好施,因為你知道無常的火燃燒著你財寶的倉庫。儲蓄錢財,絕對不是持寶,把錢財用作救人利世,才是真正的儲寶。布施雖是為人,實在也是為自己。做人不要過份的貪圖金錢,要過合理的經濟生活,那慈悲恭敬的心念才會自然涌起;嫉妒和我慢的邪執才自會消除,這就是布施的力,這就是解脫的因。
  “你發心回國建立精舍,這不是金錢布施,這是法寶布施。有人布施的目的,是為希求五欲的快樂,或是為好的名聞,或是為免除自己的貧賤,而你是懷了能讓眾生得到法樂和解脫而布施精舍,你已沒有愚癡愛執的心,你很有遠大的眼光,你就回國趕快動工吧,佛陀一定如你的愿望,等精舍完成時,就會前去!
  須達長者領受佛陀的教導,生大歡喜,即刻禮佛而退,準備即日返國。
  一天,須達長者返抵到憍薩彌羅國的舍衛城,在國中到處探訪適合供養佛陀建立精舍的圣地,他在探訪很多的地方之中,唯有國王波斯匿王的只陀太子所擁有的一座園林,山明水秀,林茂花香,是一個最佳的地方。他知道這座園林是深為太子愛惜,大概是怎樣請求他出賣也是沒有辦法,可是他不以為是太子的沒有辦法而就斷念。他終于晉謁只陀太子,向他提出要求道:
  “太子!我想你一定已知道我們印度出了一位偉大的佛陀,他實在是人類的救主,是真理的明燈。為要讓我國人民能承受他的法益,永離生死苦惱,赴上清凈快樂的領域,我想迎請他前來我們的國家,我要建立一座甘露的寶殿,以便給佛陀和他的弟子們安住。
  “可是在我們的國中,我尋來訪去,很難找到一個理想的地方。我唯有覺得太子的那座園林,是最適宜建立精舍供養佛陀,為我國人民的利益著想,希望太子能把這座園林出賣給我,讓佛光早日照到我們的國家來!”
  憍薩彌羅國波斯匿王的只陀太子,聽給孤獨長者要買花園的一席話,對于佛陀的為人還未完全了解,感到很是為難,如果承認給孤獨的請求,那有一個做太子的把心愛的花園賣給別人?如果不承認他,他是憍薩彌羅國一個有名的長者,豈不是要使他對自己生起反感?只陀太子這么想了一會,終于決定隨便說一個很大的數目,讓他斷念。因此太子說道:
  “給孤獨長者!你也知道我最心愛的就是這座園林,你現在說要請佛陀蒞臨我國說法,用金錢向我買園林建立精舍,那除非你能用黃金鋪滿我的園林,我才將這座園林過戶給你!
  用黃金鋪地來購買園林,只陀太子的話并不能嚇住給孤獨長者,他回到家中,即令家人開下倉庫,用車裝載黃金去鋪園林之地。這樣的至誠,終于使只陀太子感動,他向給孤獨長者說道:
  “長者,我的園林的土地是賣給你了,但我園中的樹木沒有承認賣給你,請你允許我也布施給佛陀好嗎?”
  給孤獨長者聽到太子如此一說,知道他已悔悟,心下自是萬分歡喜。他即日又束裝就道,趕往摩竭陀國竹林精舍而來,他請求佛陀選派一位弟子到舍衛城去,以便設計精舍修建式樣及督促工程的進行。
  最后,給孤獨長者又把向只陀太子購買園林的經過情形報告佛陀,佛陀慈和的微笑著說道:
  “發心的功德是不可思議的,精舍就定名為‘祇樹給孤獨園’吧!我叫舍利弗前去計劃工程,你回去的時候可以和他同行,你一切都依照他的指示進行工作!
  在舍利弗尊者的指導和給孤獨長者的支援之下,祇園精舍很快就完成了。這所精舍的堂皇莊嚴,勝過竹林精舍,住房寢室計有數百幢,此外禮堂、講堂、集會堂、休養室、盥洗室、誦讀室、儲藏室、運動場、總會所等,無不齊備,比之憍薩彌羅國的王宮也有過之而無不及。
  給孤獨長者擁護佛陀的至誠,在睡覺的時候都做著為佛陀工作的夢,他什么都愿意供養佛陀,甚至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雖然佛陀的法駕還沒有來到祇園,國中的民眾,對于給孤獨為供養佛陀的喜舍,都已生起敬仰。其中唯有一些外道不喜歡,嫉妒著佛法的流傳,他們集會商量以后,想要和佛教開一次辯論會,以便辯倒佛教讓給孤獨長者醒悟過來。
  給孤獨把外道們的意思先告訴舍利弗,舍利弗非常高興,他以為這正是宣揚佛陀言教的機會。
  約定時間、地點,佛教和外道辯論的一天終于到來。外道的發言辯論人成百上千的高高坐在臺上,佛教的辯論發言人只有舍利弗一位尊者。
  說起舍利弗尊者這個人來,他是佛陀座下智慧第一的弟子,世俗上的一切學術書籍他閱讀得最多,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是有名的學者,有名的辯論家。受著優良的血統遺傳,舍利弗早成為五印有名的論客,他精通一切外道的典籍和儀規。當初,他本來就是一個外道的領袖,后來他向真理屈服才皈依在正覺的佛陀座下,而且,他現在已經證得圣果,他是一位開悟過的阿羅漢。
  以舍利弗來作對外道的主辯人,那是最適當沒有的。
  外道終于在雄辯家的舍利弗前服輸,這些外道,也是能夠接受真理的人,他們都請舍利弗作引導,皈投到佛陀的座下。
  給孤獨長者很歡喜,他感到自己的鼻子高了起來。
  佛陀受給孤獨的迎請,帶領弟子暫時離開王舍城竹林精舍向北方的祇園精舍而來,佛陀知道機緣成熟,沿途都施以教化。
  佛陀到達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的時候,人人都很歡喜,佛陀受他們全城人民盛大的熱烈的歡迎。佛陀在北方從此也有了佛化的根據地。

波斯匿王的皈依(1-7):
佛陀被給孤獨長者迎接到祇園精舍,這里的環境和風景優美得好比人間天上。園中有的是奇花異木,精舍建筑得又富麗堂皇。禽鳥婉轉的鳴叫,流泉潺潺的有聲,佛陀和弟子們就在這里安住下來。
  憍薩彌羅國的大王是波斯匿王,知道他的太子只陀將首都舍衛城的花園賣給須達長者,須達長者又建筑精舍供養佛陀!鹜邮且粋什么樣的人?他怎么能感動人民對他這樣崇敬與信仰?’波斯匿王心中生起很大的疑惑。
  有一天,波斯匿王終于帶領百官大臣,駕臨祇園精舍來拜訪佛陀。
  波斯匿王拜見佛陀的時候說道:
  “聽說你是一位大覺大悟的佛陀,這是不會錯的。不過我真不懂,很多的修道者,他們在深山叢林之中長住數十寒暑,直到衰老之年,尚且不能覺悟,你的年齡這么輕,也不過三十多歲吧,怎么能就能證得正覺呢?而且你更不是婆羅門!
  佛陀慈悲而又有力的回答道:
 “大王!很多人都經常蔑視年輕的人,這是一個很不好的現象。世間上有四事不能輕視:一是年幼的王子,二是初生的小龍,三是星星之火,四是年輕的僧侶。因為王子雖幼,他將來長大時可以做統治國家的主人;小龍雖小,但他很快的就可以成為大龍,而且大龍也隱身在小龍之中;星星之火雖小,但可以燎原,森林、城市,不都是星星之火能燃燒的嗎?僧侶,只要心能清凈,守護道業,抱有救度眾生的弘愿與精神,是不分貴賤,不論老幼,是誰都能得到無上的正覺。對著覺悟的人,對著究竟的真理之前,或輕視或惡口,獲罪是很重,這要懺悔才能滅除這深重之罪!
  過去從沒有敢對波斯匿王直言的人,他是一位個性很強很有固執習慣的大王,聽佛陀這么一說,他的心好像受了很強的震動,在有特殊精神力的佛陀之前,終于壓倒貢高我慢的波斯匿王。
  “佛陀!我什么都不懂,請你指教我一些道理!”波斯匿王慚愧似的又抱歉似的囁嚅著說。
  除了真理以外,不恐懼其他威力的佛陀,用靜靜的威嚴攝服波斯匿王。佛陀沉默一會,向波斯匿王說道:
  “大王!你是一個國王,你應該愛民如你的愛子一樣,不要以為做國王是來壓制人民,生命是平等的,沒有什么再比生命可尊可貴。要嚴厲的克制自己的惡念,要以寬大對待別人。最要緊的是不要把自己的幸福建筑在他人的痛苦上。要幫助苦難的人,要安慰煩惱的人,要救濟有病的人。特別是站在王者的地位,不能聽信阿諛的言詞,要知道王者是來為人民謀取幸福,而不是要人民都來為王者服務。
  “做王的人,要知道愛是苦,要緊的是能離開情欲;終日沉迷在情欲的旋渦中,只有沉淪而不能獲救。樹林被火燒的時候,飛鳥也不會聚集起來做巢,可是一般人生活在情欲的火焰中并不知脫離。再賢能的人,當情欲燃燒起來的時候,也不能夠用冷靜的頭腦判斷事理,不能夠思考一國的利害。那個時候自己的生命尚無把握,那里會再想到別人可貴的生命!
  “悟入真理的正道必定要修學正見、正定、正語、正行、正命、正精進、正思惟。世間上有兩條道路:一條是從光明走向黑暗,一條是從黑暗步上光明。短見的人是從光明到黑暗,賢能的人從黑暗到光明。唯有智者才能進入燦爛光明的世界,救自己的生命,也才能救別人的生命。人生是無常的,苦惱是應當知道,幸福不到外面去求,把心安住于寂靜的涅槃之中,不受外境誘惑和轉移,那才是自主的生活,才是真理的世界!”
  佛陀的法語,像陽光似的破除波斯匿王愚暗的心,他從此就對佛陀生起了恭敬純真的信仰。
  波斯匿王很歡喜而又信服的向佛陀說道:
  “您真是一位偉大的佛陀,我聽了您的教示,像在黑暗的旅途上獲見到光明,我心中的歡喜實非用言語能夠形容。我對佛陀感到萬分的抱歉,我前來拜訪佛陀求教實在太遲了。我現在才知道佛陀光臨到我的這個小國來是我這個小國無上的光榮。佛陀!您好像是一道吉祥的慈光,我們在您的慈光照耀之下,才能獲得安寧。
  “我現在拜見到您的圣顏,聆聽到您的法語,深深感嘆我過去狂妄愚癡,我給您一說,像是從夢中醒來。在人間為一國的國王,最多的是怨憎煩悶,現在有佛陀來到我們小國教化,相信我和我的國民一定會獲得永久的平安!
  佛陀聽了波斯匿王從內心中發出至誠的贊語,知道他已生起篤實樂法的心。佛陀又知道波斯匿王是一個有財欲與色欲執著的人,為了匡正他以后的行為,這正是機緣成熟的時候,佛陀溫和的又向波斯匿王忠告道:
  “大王!這個世間上的現象界,都是苦空無常;這個人生是生老病死。不論是貴為王者,貧如乞丐,苦空無常的現象,生老病死的痛苦,是誰也不能免除。當人壽命終結的時候,形體與靈識分開,再好的如恩愛的夫妻,患難的知友,在死后的世界里也不能作伴。唯有善惡的行業,如影隨形,盡未來際都在跟著我們。
  “世間上一切的人,都只為眼前的快樂打算,都追求眼前財色欲望的滿足,對于他死后的歸宿從不仔細思量。做人,在天晴的時候,要買雨傘,為的是防備雨天;在肚飽的時候,知道儲糧,為的是防著饑餓的到來?墒侨嗽谏臅r候,為甚么不為死后的歸宿想想呢?這豈不是太沒有遠大的眼光了嗎?終日給財色的欲望囚系,而財色就是痛苦的源流,一切的智慧都會因此而被遮蔽。
  “做人要深深了知人生年華的短暫,生命的無常,身心念念都在生滅變易。因此要趕快把握人生,不要使身心陷在財色的深淵中,不要生驕慢的心,不要過放逸的生活,把心要棲息在高勝的境界,愿身心停留在清涼的天地,對別人要施仁愛,來世才可以增長他人對自己的歡喜,美名才能留傳后代。
  “平素沒有善的行為,后世絕不能獲得幸福,現在的幸與不幸,都是過去業力的感召。為著未來的幸福,就應當不要忘記今生努力修善,自己所造善惡業的因,受善惡果報的除去自己以外沒有別人。
  “大王!我再告訴你,你不要以為修善學道就非要出家不可,修學真正的大道,出家與在家都沒有分別。有的深山之中學道而墮落,有的在家庭里面修行而獲福。修行學道是不分甚么人的,做王的人,一樣的可以修行!
  佛陀的法語,每一句都使波斯匿王聽了非常懇切的信服。從此,波斯匿王做了佛陀忠誠的護法,皈依佛陀做了得力的弟子。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