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卡二卡3卡4卡网站_忘忧草花语什么意思_在线观看永久免费视频网站_波多野结衣国产一区二区aV高清

文殊菩薩的思想

第一大乘經的發起和組織者:大乘經里稱文殊為‘法王子’、‘導師’。這一尊稱在佛弟子中是少見的。漢地流傳的一些重要的大乘經,基本上都是文殊發起的。在《華嚴經》里,文殊是青年的導師,他教育青年不要像舍利弗比丘等那樣,整天坐在大樹下面。要學習佛陀那樣至高無上,修集善根,見佛聞法,學六波羅密,在學習上要永不滿足。要不盡有為,不住無為,處生死海,去教化眾生,行菩薩道。他引導六千青年比丘,從事利他的普賢行,向印度的南部宣傳大乘佛教。在福城(孟加拉灣西岸)的大塔寺開講《普照德界經》。這里的居民多數是龍族,文殊的傳教,使龍王、龍子、龍女,歸信了佛教。文殊行的歷史功績,開辟了大乘佛教的根據地。后來的龍樹在這里讀了許多大乘佛經,經過整理,使之流傳于世。善財童子在大塔寺聽了文殊的說法,發菩提心,立志學習大乘佛教的普賢行。文殊指導他求見善知識,進行參學,是入普賢行的不二門,這就是著名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在《圓覺經》里,文殊是發起人。他第一個發問,如來本起因行,為全經的開端!毒S摩詰所說經》維摩詰生病,釋迦牟尼派一個大型的代表團前去慰問,派誰當團長?派舍利弗等十六弟子,個個都不敢承當,都說自己曾被維摩詰呵斥過,派彌勒等大菩薩,他們也是不能堪任,都說自己挨過維摩詰的批評,最后終于派出以文殊為首的八千菩薩,五百聲聞的龐大代表團,承佛委托,到毗耶離城,維摩詰宅舍,前來問候。一部《維摩詰經》,基本上是文殊和維摩詰之間的對話!独銍澜洝芬园㈦y遭到摩登伽女大幻術,攝人淫席,將毀戒體,佛派文殊前往救護,將阿難,摩登伽女二人帶回佛所,佛對阿難進行教育,是為本經發起的原由!斗ㄈA經》是釋迦牟尼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入無量義處三昧,放眉間白毫相光,照遍東方百千萬億佛前,彌勒對此不甚理解,請示文殊,以何因緣佛出此瑞相?文殊答復說:如我惟忖,今佛世尊,欲說大法,降大法雨,吹大法螺,擊大法鼓,演大法義。欲令眾生咸得聞知一切世間難信之法。故現斯瑞。文殊的話發起了釋迦演說斯經。

一行三昧:文殊是以修一行三昧著稱于世的。有一次他問佛:什么叫一行三昧?佛答:法界一相,系緣法界,是名一行三昧。一行三昧的要點,是在觀察事物時,要從規律或法則的總體上著眼,不是就事論事的去分別它的差別相,如此才能居高臨下,高屋建瓴。如何修一行三昧?第一,要從善知識處,聽聞般若波羅密,對事物的總相有一個深入理解,這樣的人才能從事物的千差萬別中,發現出帶有規律性的東西。對待真理,還要做到,不退、不壞、不思議、無礙、無相。第二,要在一個安靜的地方,排除種種私心雜念,收攝心猿意馬,于一切事物,不產生混亂的思緒,不去追逐塵境。第三,在凈化思想的基礎上,系心一佛,專持名字,隨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續。即是念中,能見過去、未來、現在諸佛,念一佛功德無量無邊,亦如無量諸佛功德無二。這一不可思議佛法,等無分別,皆乘一如,成最正覺,悉具無量功德,無量辯才。如是入一行三昧,盡知恒沙諸佛法界無差別相。又有一次,佛教文殊入不思議解脫三昧。文殊回答:‘我即不思議,云何更入不思議也!@里的不思議,是教人們不要舍本逐末,在事物的差別相上打轉轉。唯有據事物的總相,才能明察一切差別相。

不二法門:文殊是大乘空義的奠基人,他的大乘空義特點,是不著空不執有的‘不二法門!欢c‘無二’離空有二邊的含義相同。文殊的這一思想,集中反映在《維摩經》《思益梵天所問經》里,《維摩經入不二法門品》維摩詰問法自在等三十二位菩薩,如何入不二法門,法自在等菩薩皆以二說明不二。最后維摩詰問文殊,文殊答說:‘如我意者,于一切法,無言無說,無示無識,離諸問答,是為入不二法門!氖獯鹜,反問維摩詰什么是菩薩入不二法門?此時維摩詰默然無言。文殊嘆曰:‘奇哉奇哉乃至無有文字語言,是真入不二法門!’引文俱見《維摩詰所問經》卷中!端家骅筇焖鶈柦洝て兴_無二品》文殊認為無二是指一切法性沒有二相,接著他給二與不二這兩個概念,下了嚴格的定義,什么叫二?凡夫貪著我故,分別二耳。什么叫不二?雖種種分別為二,然實際無有二相。這里文殊清楚地指出二是分別的核心,是指著我。無我即無分別,不二的境界則坦露現前。從此出發文殊答復梵天一些重要問題。什么是修道?答不分別是法是非法,離于二相,名為修道。什么叫道?是一切法不可得,名為道。道不能令人離生死至涅盤,不離不至,名為圣道。什么叫解脫?答言不壞縛著。什么叫得度?答不住生死,不住涅盤。什么叫漏盡?答言:若有所盡,不名漏盡,知諸漏空相,名為漏盡。什么叫涅盤?涅盤無來處,無去處,不可得至。實際上文殊的不二法門,是離二邊的即有而無,即無而有,亦有亦無的中道觀。如善現問出世間法,文殊答曰:‘我覓世間相了不可得,子欲誰出?貪嗔癡,即平等法界,我于是中非已出離,非未出離。若出不出,則墮二見。文殊的離二邊中道思想,為后來的龍樹及中國佛教各宗所遵循的重要原則。

有關文殊的傳說:大乘佛經的人物有兩個特點,一、在時間上通三世,對一個人的研究,要從三世的角度上來考慮。二、在空間上遍十方,要將他方世界與娑婆世界結合起來探討。對文殊的研究,亦不能離開這一原則。關于文殊的傳說約有以下幾種:

《首楞嚴三昧經》佛告迦葉:過去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于此南方,過十萬國土,有國名平,地平如掌。有佛名龍樹上如來,于彼國土,得無上覺,即今文殊也。這一傳說,可能與《華嚴經入法界品》文殊去南印度龍族地區開辟大乘佛教根據地有關!短幪ソ洝氛f:‘昔為能仁師,今為佛弟子,二尊不并化,故我為菩薩!氖庾苑Q在過去世,他曾是釋迦的老師,因為一個世界里,只能有一個法王,所以這位老師也只有權居他的弟子之下。

《央掘經》說:北方常喜國,現今有佛名歡喜藏摩尼寶積佛,即是文殊。

《悲華經》說:‘阿彌陀佛為轉輪王時,第三王子,名曰王眾,于寶藏佛所發菩提心,愿于來世,行菩薩道,無有期限,莊嚴佛剎,令三千大千世界,恒河沙等十方佛土,為一佛剎,大寶填廁,又無惡能,及諸女人,及其名字,亦無聲聞、辟支佛。一生菩薩,充滿其間。佛號為文殊師利。于未來世,南方世界,名曰清凈無垢寶藏,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普現如來。值得注意的是文殊佛土,是一個統一的大佛國。到那時將消除一切佛國之間的差別。由菩薩上首的文殊,彼時將為諸佛之上首了。

《華嚴經》說:東方世界十佛剎,微塵數世界,有菩薩名金色,其佛名不動智,文殊大士,將十萬菩薩,從彼而來。

《文殊般若泥洹經》說:文殊住三昧力,能于十方世界,化現諸形,教化眾生,偈云:‘文殊大菩薩,不舍大悲法,變身為異道,或冠或露體,或處小兒叢,游戲于聚落;蜃髫毟F人,衰容為老病,及現饑寒苦,四方而求乞。令人發一施,與滿一切愿。令發信心已,為說波羅密!

《寶藏陀羅尼經》佛告金剛密跡主言:‘我滅度后,于南瞻部洲東北方,有國名文震旦,其中有山名曰五頂,文殊童子,游行居住,為諸眾生,于中說法!宋屙斏,即我國山西五臺縣的五臺山。當漢明帝時佛法初來,攝摩騰、竺法蘭、以天眼通,看文殊菩薩住于此山,奏帝建寺于靈鷲峰,即今大顯通寺。自此以后,五臺山即為文殊道場。又《華嚴經》說:東北方有處清涼山:‘往昔以來,諸菩薩眾,于中止住,F有菩薩,名文殊師利,與其眷屬,諸菩薩眾,一萬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說法。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