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運法師: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2022年2月28日更新皈依佛網
  編者按:近日,由香港佛教“此岸—彼岸”弘法會主辦的“佛教與人生智能”系列之(五)在觀音講堂舉行,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西方寺方丈寬運法師,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香港委員會主席、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主席陳晴居士,以“從佛學視角認識生命”為主題展開對話。對話過程中,寬運法師表示,佛教是我們共同的智慧,不分彼此。佛教非常包容,講的是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他沒有分你、我。幫人家就是幫自己,幫到人家就幫到自己。

  寬運法師:其實一切眾生都有如來的智慧德相,因為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我們本身就是佛,F在很多人想求“他佛”來保佑,忘記“自性的佛”。以前有一個小故事:一個人到廟里求佛,求佛以后,看著佛一模一樣的人在拜佛,他很好奇的問,你是佛陀嗎?他說我是佛陀。他說我們來拜佛求佛陀,你拜佛求什么呢?他說“求人不如求己”。

  其實佛教一直強調,我們就是佛。我們迷了就是眾生,悟了就是佛。所以佛教說“覺而不迷,正而不邪,凈而不染”。這就是自性的三寶、自性的佛顯現出來了。我們每一個人,只要你心中有美好,心中覺悟,悟了就是佛!缎慕洝氛f“照見五蘊皆空”,就能“度一切苦厄”。

  陳晴居士:是,是的。而且我覺得幫助別人的過程中,就是在成就自己。

  寬運法師:對,幫人家就是幫自己,幫到人家就幫到自己。我一直強調,大因緣做大事,小因緣做小事,沒有因緣做自己事,就是結緣。佛教說以生命影響生命,就好像養生、養心,你自己好了,我們再把這個影響其他的人,以生命影響生命。

  陳晴居士:是,這是真理,也是智慧,可惜不是太多人能夠明白。我們也是像法師你剛剛所言,要以生命影響生命。我們學佛之人要有使命感、責任感。我們也想做一點有意義、有幫助的事。

  寬運法師:我認為佛教是我們共同的智慧,不分彼此。佛教是非常包容的,講的是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他沒有分你、我,佛教說“無我”。我覺得,我們人要關心人和人之間,再推到眾生里去。首先關心的是人。我們首先要關心自己,讓自己身心健康,身心自在,再推到其他眾生里去。

  陳晴居士:是,我相信也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但也可能是一個充滿挫折的道路,但前景是很好的。我們有了發心,想去做這個事情,那這個發心,我想六道眾生他們都感受到了,一定也會生出他們慈悲的一些支持。

  但這個發心,我覺得還是要持之以恒,要不忘初心。有的人說發心很容易,今天答應去做義工,明天去做義工,好像也很簡單。我是慚愧,才做了18年的義工,在香港。但我覺得也好像只是一個開始,因為這是一個修行的道路,你要把它當做一種信仰去做。

  寬運法師:是呀!佛教說“勇猛心易發,長遠心難持”。如何長遠心,成佛要經過三大阿僧祇劫的時間。我們從小學、中學、高中、大學、碩士、博士,他需要一個過程。

  陳晴居士:對,對,所以我覺得戒律確實是很必要的。這是修行道路中,護持我們修行很重要的一個方法。在家居士有在家居士的守戒,出家人有出家人的戒律,這些都很重要。

  寬運法師:對,戒為無上菩提本。戒就是基礎,由戒生定、生慧。戒就是我們每個人防非止惡,讓自己朝著正確的路上走。其實佛教讓你有正念,我覺得現在很多人提倡正語、正念、正思維,每個人都有正能量。

  六祖說:“心平何需持戒”。我們心不平才要持戒,心平就無需持戒了。但我們蕓蕓眾生怎么能夠心平?現在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癡慢,每個人都在這里打滾。在滾滾紅塵里,說容易,做起來還是非常難的。

  人世間就是這樣,這就是娑婆世界,蕓蕓眾生都是如此。以前乾隆下江南的時候到金山寺,他望到長江上千艘并過,問金山寺方丈:“長江上有多少船在來往?”禪師很有智慧,他說以老納看來,只有兩艘船。哪兩艘?一個是名船,一個是利船,熙熙為名來,攘攘為利去。

  人世間離不開名,離不開利。但我們如何看淡一點,佛教說,道當少欲,多欲非道。道當閑靜,樂眾非道。道當知足,無厭非道。我們如何之間拿到一個平衡。

  陳晴居士:這個我覺得要從小教育。包括我教育孩子,這個要放下,再去拿另外一個東西。包括現在,他想要一個新的學習用品,或者是玩具,他要一件新的,一定要捐一件舊的。甚至我現在規定他要三件,捐三件才能有一件新的。每天我要他“斷”,我們叫“斷舍離”,每天訓練他這個事情。我自己每天也在練習,所以要看破、放下,隨緣。隨緣,很多人以為隨緣就是“無為”,什么都不做,隨著他去。其實我覺得隨緣絕對不是無為,而是一個“方便為”。

  寬運法師:對,大乘佛教以方便為究竟。佛教有“菩薩道”精神,它是積極的。佛菩薩就是個花果,眾生才是根。你要饒益,要以大悲水澆于根,才能根深葉茂,果實累累。

  所以,首先“菩薩道”是利他的。眾生無邊誓愿度,煩惱無盡誓愿斷,法門無量誓愿學,佛道無上誓愿成。這個豪言壯語就說你自己。比丘他也是做兩件事情,“上乞法以資慧命,下乞食以養色身”。他讓你不但求智慧,雖然身體是假的,借假修真,其實它都是正面的。

  陳晴居士:是,借假修真,這句話說得太好了!太妙了!這也是殊勝的智慧。方便最重要是有一個方便法門,而且每個人的法門可能也不一樣,因為每個人的根器也不一樣。我兒子經常提醒我,媽媽,你小時候的那套,現在對于我未必合適,你那時候喜歡的東西未必是我現在喜歡的。所以我也不可以把我的思想,強加于他的身上,我也要量體裁衣。對眾生,普度眾生的時候,我相信法師是有很深的感受。

  寬運法師:普度眾生,佛教說有四個步驟,首先“善就兼善天下,窮就獨善其身”。首先從哪里開始?從戒殺、茹素、放生、護生。我們能做到,戒殺你絕對做得到,茹素你也應該做得到。放生做不到,你隨緣隨份。護生總做得到,再推廣就是“菩薩道”精神。

  地藏菩薩“地獄未空,誓不成佛”。他不成佛,地獄永遠不會空,所以他永遠不會成佛,他永遠在路上,這是一個慈悲的概念。中國有四大菩薩,文殊代表智慧,普賢代表實踐,觀音代表慈悲,地藏菩薩代表大愿。其實四即一,一即四,這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具有的大愿,都要有實踐,都要有慈悲,都要有智慧。

  也希望在未來的路上,陳居士以四大菩薩的心,有悲心、有愿心、有實踐心,還有智慧。從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海洋公園保育,從家庭到社會,也希望你能幫到更多的人。我一直強調幫人家就是幫自己,幫到人家就幫到自己。來源:華人佛教
www.trimworkscustomcarpentry.com 皈依佛網
国产一卡二卡3卡4卡网站_忘忧草花语什么意思_在线观看永久免费视频网站_波多野结衣国产一区二区aV高清